散布謠言是屬于擾亂社會公共秩序的行為,會受到刑事處罰,刑法對于擾亂公共秩序有直接的規定。
擾亂公共秩序包括哪些行為?
本行為具有以下特征:(1)擾亂公共秩序行為侵犯的客體是社會公共秩序。所謂“公共秩序”,主要是指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學習、工作、科研等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穩定的合法的社會狀態。具體包括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生產秩序、經營秩序、教學科研秩序、醫療衛生秩序以及公共場所的活動秩序、公共交通秩序、人民群眾的生活秩序等。(2)客觀方面表現為擾亂公共秩序,情節輕微,尚不夠刑事處罰的各種行為。(3)擾亂公共秩序行為的主體是年滿14周歲,具有責任能力的公民,單位不構成本行為的主體。(4)行為人的主觀方面是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為會擾亂公共秩序危害社會而故意為之。
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的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有:(1)擾亂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秩序的行為。(2)擾亂公共場所秩序的行為。(3)擾亂公共交通工具秩序的行為。(4)影響交通工具正常行駛的行為。(5)破壞選舉秩序的行為。(6)擾亂丈化、體育等大型群眾性活動秩序的行為。(7)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的行為。(8)投放虛假的危險物質的行為。(9)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的行為。(10)尋釁滋事的行為。(11)組織、教唆、脅迫、誘騙、煽動他人從事邪教、會道門活動的行為。(12)利用邪教、會道門、迷信活動,擾亂社會秩序、損害他人身體健康的行為。(13)冒用宗教、氣功名義進行擾亂社會秩序,損害他人身體健康的行為。
法律規定
第二十三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擾亂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秩序,致使工作、生產、營業、醫療、教學、科研不能正常進行,尚未造成嚴重損失的;
(二)擾亂車站、港口、碼頭、機場、商場、公園、展覽館或者其他公共場所秩序的;
(三)擾亂公共汽車、電車、火車、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
(四)非法攔截或者強登、扒乘機動車、船舶、航空器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影響交通工具正常行駛的;
(五)破壞依法進行的選舉秩序的。
聚眾實施前款行為的,對首要分子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一千元以下罰款。
第二十四條有下列行為之一,擾亂文化、體育等大型群眾性活動秩序的,處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強行進入場內的;
(二)違反規定,在場內燃放煙花爆竹或者其他物品的;
(三)展示侮辱性標語、條幅等物品的;
(四)圍攻裁判員、運動員或者其他工作人員的;
(五)向場內投擲雜物,不聽制止的;
(六)擾亂大型群眾性活動秩序的其他行為。
因擾亂體育比賽秩序被處以拘留處罰的,可以同時責令其十二個月內不得進入體育場館觀看同類比賽;違反規定進入體育場館的,強行帶離現場。
第二十五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散播謠言責任
【民事責任】
民事責任方面,如果散布謠言侵犯了公民個人的名譽權,或者是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商業信譽的,依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要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及賠償損失的法律責任。
即如果散布謠言侵犯了公民個人的名譽權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譽的,依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要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及賠償損失的責任。
【行政責任】
如果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或者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尚不構成犯罪的,要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等規定給予拘留、罰款等行政處罰。
法律依據有:《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p>
所以說,若散布謠言,公安機關可以依據上述規定對行為人進行處罰,派出所會依據規定,用傳喚證對行為人進行傳喚、查證、處罰。
【刑事責任】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之一規定,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四十六條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綜上,如果他人隨意散布謠言并且擾亂公共秩序的,可以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法》中的相關規定對犯罪嫌疑人進行處罰,如果情節嚴重的是可以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如果您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法律問題,不妨來咨詢我們律霸網的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給別人做擔保怎么取消
2021-03-05行政處罰的設定權限有哪些
2021-01-26對驗房結果不滿意怎么辦
2020-11-27如何解除反擔保
2021-01-11欠條修改是否還有法律效力
2020-11-08治安處罰過的算累犯嗎
2021-02-06婚后買房登記在一方名下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嗎
2021-02-21合同未履行多長時間可以確認無效
2021-03-10單位違約怎么解除合同
2021-03-19培訓班的安全免責條款怎么寫
2020-12-16醫療費中醫保部分能否提起訴訟
2020-11-09交通事故出院發票歸誰
2021-03-03集體土地入市交易規則是什么
2021-02-05什么是專業的房地產評估
2021-03-18公租房戶口在有居住權嗎
2021-01-27追索勞動報酬是否解除勞動關系
2021-02-03脫崗可以辭退嗎
2021-02-03實習期工資與轉正工資的關系是什么
2021-01-07勞務外包工作中,勞動者受傷該由誰負責
2021-02-05婚前買房婚后辦證是否屬于共同財產
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