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有事項與或有負債
或有負債是或有事項可能產生的一種結果。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13號——或有事項》的規定,或有事項是指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其結果須由某些未來事項的發生或不發生才能決定的不確定事項。常見的或有事項主要包括:未決訴訟或仲裁、債務擔保、產品質量保證(含產品安全保證)、承諾、虧損合同、重組義務、環境污染整治等。未來可能發生的自然災害、交通事故、經營虧損等,不屬于或有事項。或有事項一定是由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在某一時點對企業來說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其結果取決于未來事項的發生與否及其他情況。當該或有事項預計會給企業帶來潛在的義務,且履行該義務很可能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或該義務的金額不能可靠計量時,企業就形成了或有負債。或有負債涉及兩類義務:潛在義務和現時義務。常見的可能導致或有負債產生的事項包括已貼現商業承兌匯票、未決訴訟、未決仲裁、對外提供擔保等行為。以債務擔保事項為例,如果某企業為另一方提供債務擔保時,該擔保事項由于存在被擔保方可能履約情況的不同,而成為了一個或有事項;若被擔保方不能按時還款,擔保方可能需要履行連帶責任。擔保協議簽署后至還款日之間,擔保方不能確定是否承擔連帶責任以及需要支付多少,就形成了或有負債。
或有負債與預計負債
或有事項的可能結果除或有負債外,還可能會產生負債、資產、預計負債或者或有資產,其中預計負債屬于負債的范疇。一般情況下,如果與或有事項相關的義務同時滿足下列條件:即該義務是企業承擔的現時義務、履行該義務很可能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該義務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就可以確認為預計負債。預計負債應當按照履行相關現時義務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計數進行初始計量。同時,企業應當在資產負債表日對預計負債的賬面價值進行復核,根據或有事項的最新進展,按規定對原估計數的賬面價值進行適當調整。這里的義務包括法定義務和推定義務。
或有負債不能直接作為負債管理,企業不應當確認或有負債。但隨著某些未來事項的發生或不發生,或有負債可能轉化為企業的預計負債或負債,或者消失。當或有負債不滿足負債要素的定義和確認條件時,企業不需要確認該或有負債,不作會計處理,僅按照相關準則規定進行相應的披露即可。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事態的進展,如果或有負債對應的潛在義務轉化為現時義務,原本不是很可能導致經濟利益流出的現時義務被證實將很可能導致企業流出經濟利益,并且現時義務的金額也能夠可靠計量時,預計負債就可以轉化為負債或者預計負債了。如在未決訴訟中,如果企業預期會敗訴,那么企業應該就該未決訴訟形成或有負債或預計負債(視滿足何方的條件而定)。如為或有負債,企業可以隨著訴訟的進展,根據法律規定、律師建議等因素判斷自己很可能敗訴且賠償金額能夠合理估計的,該或有負債就可以轉化為預計負債了。
或有負債與預計負債相比,后者由于金額比較確定,直接體現于賬表之中,因此比較容易被報表使用人注意到,在決策時可以對此充分考慮;而前者由于屬于表外項目,比較容易被報表使用者所忽略,可能對使用者的決策行為產生誤導。
或有負債可能產生的影響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13號——或有事項》的規定,企業對或有負債進行披露時,可以不考慮極小可能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或有負債,僅需要對或有負債的以下情況進行披露:或有負債的種類及其形成原因,包括已貼現商業承兌匯票、未決訴訟、未決仲裁、對外提供擔保等形成的或有負債;經濟利益流出不確定性的說明;或有負債預計產生的財務影響以及獲得補償的可能性;無法預計的,應當說明原因。同時,在涉及未決訴訟、未決仲裁的情況下,按照以上披露全部或部分信息預期對企業造成重大不利影響的,企業無須披露這些信息,但應當披露該未決訴訟、未決仲裁的性質以及沒有披露這些信息的事實和原因。
會計報告的使用者在使用這些會計資料時,應該意識到,這些事項雖然都沒有經過會計的賬務處理,不能在會計報表中通過確定的數字體現出來,但在未來的某個時點,企業產生一定的經濟利益流出的可能性是不能夠排除的。同時,企業對或有負債的估計也可能是不準確、不完整的。根據謹慎性原則,在利用這些會計資料進行決策時,不應排除最終企業的可能損失超出估計的情況。
或有負債的不確定性,在特定的經濟條件下,可能會朝不利于企業的方向發展。當經濟由繁榮到低迷變化時,隨著或有事項的增加,許多企業的或有負債也很可能會增加。如在經濟繁盛時資金需要量的增加,很可能導致借貸行為的增加,而借貸行為的增加又必將導致擔保行為的增加,也就是擔保方或有負債的增加。經濟一旦低迷,借貸者,也就是被擔保方資金壓力增大,不能按期還款甚至徹底喪失還款能力的可能性會加大,或有負債轉化為預計負債或負債的可能性也必將加大。不管是企業內部還是外部的會計資料使用者,都應該在理解和使用會計資料時注意到這種可能性,以規避風險。
或有負債系列
法定義務:是指因合同、法規或其他司法解釋等產生的義務,通常是企業在經營管理和經濟協調中,依照經濟法律、法規的規定,必須履行的責任。如一個企業與另一個企業簽訂購貨合同產生的義務。
推定義務:是指因企業的特定行為而產生的義務。企業的特定的行為,泛指企業以往的習慣做法、已公開的承諾或已公開宣布的經營政策。如企業承諾對自身造成的環境污染做出的治理許諾。
潛在義務:是指結果取決于不確定未來事項的可能義務。如當企業為其他方提供擔保貸款時,就形成了一種負有連帶還款責任的潛在義務。
現時義務:是指企業在現行條件下已承擔的義務。如當企業所擔保貸款的對象出現由于財務狀況惡化而導致的逾期未還的情況,銀行對雙方提起訴訟時,該擔保方的義務就轉化為現時義務。
負債: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
或有負債比率:是指企業或有負債總額對所有者權益總額的比率,反映企業所有者權益應對可能發生的或有負債的保障程度。
其計算公式如下:或有負債總額=已貼現商業承兌匯票金額+對外擔保金額+未決訴訟、未決仲裁金額(除貼現與擔保引起的訴訟或仲裁)+其他或有負債金額,或有負債比率=或有負債總額/所有者權益總額。該指標通常越小越好。
或有資產:是指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潛在資產,其存在須通過未來不確定事項的發生或不發生予以證實。
虧損合同:是指履行合同義務不可避免會發生的成本超過預期經濟利益的合同。
待執行合同:是指合同各方尚未履行任何合同義務,或部分地履行了同等義務的合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父母離婚后子女有贍養義務嗎
2020-11-16山地出租合同怎么寫
2020-11-15辨認筆錄屬于什么證據
2021-02-06公職人員掩蓋違法執法如何處罰
2020-12-28圖書的著作權歸屬是怎樣確定的
2021-03-22銀行卡被騙要怎么報案
2021-01-23離婚訴訟費用是怎樣計算
2021-03-12宣告失蹤的要求有哪些
2021-01-23治安處罰規定的責任年齡限制
2021-03-15拖欠物業費多少會被起訴
2021-02-18建筑工傷的勞動關系在停工留薪期間可以解除嗎
2021-01-31代位繼承是否適用于遺囑繼承
2021-02-26集體合同的概念及內容
2020-11-26回購房
2020-11-12要辭職了領導不讓走怎么辦
2021-01-182.5天彈性假怎么休,加班工資怎么算
2020-12-12勞動爭議調解不成的情形應該怎么解決
2021-03-24飛機延誤賠償處理
2020-11-29撞死人保險公司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3-24巨額保單引出特大騙保案
202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