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效
時效包括三方面的內容:一是一定的事實狀態的存在。所謂的事實狀態是指占有財產或不行使權利等客觀情況。這是時效成立的前提條件;二是該事實狀態持續達一定期間,亦即占有財產或不行使權利等客觀情況無間斷地經過一定時間,這是時效成立的充分條件;三是發生一定的法律后果。所謂發生一定的法律后果,是指引起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變化,當事人或取得權利,或喪失權利,或其權利不受法律保護,這是時效的法律效力。因此時效制度即是把一定的事實狀態經過一定時間賦予法律上的效力。法律上規定的能發生一定的民事法律后果的事實狀態的持續存在的時間就是時效期間。
二、國家賠償時效的期間
國家賠償時效期間是指國家賠償的請求權人,在權利受到國家公務行為侵害時請求保護的期限,它是法律規定的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賠償請求權的保護期。超過法律規定的期限,由于權利人不行使權利,即會導致法律維護現存的事實狀態,確定新的法律秩序。因此,國家賠償時效期間如何確定、如何起算,等等,將對賠償權利的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一)國家賠償時效的種類
從本法的規定看,我國國家賠償時效分為3種:一是向國家賠償義務機關請求賠償的時效,簡稱請求時效;二是向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賠償訴訟的時效,簡稱訴訟時效;三是申請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作出刑事賠償決定的消滅時效,簡稱申請時效。根據本條的規定,請求權人向賠償義務機關請求賠償的時效為2年。根據本法第13條的規定,請求權人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行政賠償請求,被請求的機關逾期不予賠償,或者賠償請求人對賠償數額有異議的,請求權人在期間屆滿后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賠償訴訟的時效期間為3個月。根據本法21條、第22條的規定,賠償請求人申請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作出刑事賠償決定的消滅時效為30天。
(二)國家賠償請求時效期間及其起算
本條第1款規定,請求人向賠償義務機關請求賠償的時效為兩年。我們認為,將賠償請求時效規定為2年是比較合理的。因為,如果期間過長,則會使國家機關因賠償問題長期受到牽制,從而影響國家機關的工作;如果期間過短,則會使受害人來不及提出賠償請求,不利于保護受害人的合法權益。以2年期限為賠償請求時效期間,使二者基本上能夠得到兼顧。
本條規定請求權時效具有以下特點:
1.它不是訴訟時效,而是請求權時效
本條規定,請求人請求國家賠償的時效為2年。這個2年時效是行使國家賠償請求權的時效,而不是訴訟時效。例如,單獨提起的行政賠償請求,要經過處理先行前置程序、復議程序才能提起訴訟;刑事賠償以及非刑事司法賠償,要經先行處理先行程序、復議程序才能進入賠償決定程序。因此,對于單獨提起的賠償請求,2年時效實際上是請求處理的時效,如果請求人在2年內不行使請求權請求賠償義務機關處理,他就喪失了請求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婚前財產公證費用的標準
2021-03-20解約定金必須約定嗎
2021-01-12承包經營權能否繼承
2021-01-16抵押貸款算房貸記錄嗎
2020-12-25已有車禍賠償還能否申請工傷
2021-01-31反擔保合同的效力與實現條件
2020-12-09簽名只簽姓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06如何辦理房屋繼承公證
2020-12-044歲寶寶在超市跌倒了誰的責任,法律是怎樣規定的
2021-02-18農村房屋確權發證的時間是什么時候
2021-01-04勞動糾紛訴訟權利
2020-12-13自駕游如何投保交通事故意外險
2021-03-14保險合同效力如何認定
2021-02-20交強險實施后車禍是如何進行賠付的
2020-12-22保險法定受益人具體是指哪些人員
2020-12-19交警隊和保險公司對事故認定不一樣怎么辦
2021-03-09保險代理人有哪些分類
2020-11-27解釋保險合同條款應當遵循什么原則
2021-03-06對城中村拆遷補償不滿意應該怎么維權
2021-03-05南寧市征收集體土地及房屋拆遷補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