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是與自然人相對應的民事主體。我國《民法通則》第36條規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狈ㄈ说谋举|特征可以歸納為:(一)法人是一種社會組織。(二)法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三)法人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1]其中法人依法獨立承擔民事義務是以法人承擔獨立責任為保障,沒有法人責任能力的保障,法人的義務也只是一種道德上的義務。[2]法人獨立承擔民事責任是法人的重要特征,也是法人制度的突出優點,然而無論是在學術界還是表現在立法上對于法人獨立責任這一概念都存在著含混不清的內容,這一點影響著法人責任制度的完善及其優越性的發揮。因此,有必要對我國法人責任制度進行全面的檢視,探究其中存在的問題,尋求解決的途徑,特別是在當前《民法典》制定之際,對這一制度研究就更顯出緊迫性。
一.我國民事責任制度的理論誤區
法人制度是民法的基石,法人的民事責任制度又是法人制度的核心。我國《民法通則》更是把能否獨立承擔民事責任作為判斷某一團體能否取得法人資格的標志之一。然則,對于法人獨立承擔民事責任之概念無論在立法上還是理論界都有含混不清的規定。把法人承擔的獨立責任等同與投資人的有限責任,從而使法人的概念限于投資人負有限責任的團體,不能正確體現法人獨立責任的內涵,并導致法人理論的混亂。
對于法人責任制度存在的含混不清和理論誤區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一)認為法人對外承擔的獨立責任是一種有限責任。
我國《民法通則》基于有無獨立責任作為衡量某一團體是否為法人的必要條件之一,規定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為法人資格應具備的條件之一,這一點毫無疑問。但是認為法人承擔的民事責任就是投資人的有限責任之觀點實質是混淆了法人獨立的民事責任和股東有限責任這兩個基本概念。這種混淆必然導致理論上的不合邏輯。法人制度中的有限責任和無限責任是特指法人組織的出資人、參加人對法人債務承擔范圍的有限與無限,而非指法人本身的責任。責任的有限與無限只能是法人成員責任的有限與無限。法人成員承擔法人債務的根據在于其是法人成員的法律地位,而限定法人成員責任的理由則在于債務其實并非法人成員個人的債務,而是法人的債務。強調法人的責任具有獨立性正是強調債務在本質上是法人的債務而非法人成員的。所謂有限責任也只是指法人成員的財產無非分為出資法人的財產和成員個人的財產,責任的有限與無限的分界線正在于法人成員的出資,以出資為限即為有限責任,超越出資承擔責任即為無限責任。
法人對外承擔的獨立責任不是有限責任。如果您還有疑惑,本網站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歡迎您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請了律師但是沒開庭,律師費能退嗎
2021-02-21股東會決議代簽可以嗎
2020-12-08房屋有部分違建可以抵押嗎
2020-12-22擔保人被拉黑怎么解決
2020-11-29家庭債務夫妻雙方如何承擔
2021-02-20勞動合同期限怎么填
2021-01-02用人單位調崗降薪合法嗎,怎么樣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2020-12-29雇主民事責任要如何認定
2021-01-26免責條款未說明被罰,保險人說明義務履行主體是什么
2020-12-26疲勞駕駛出車禍保險賠嗎
2021-01-24愛車被冰雹砸成麻臉車險怎么賠
2021-02-22商業車險二次費改的最新規定內容
2021-03-01未告知賠償標準 保險公司被判全賠
2021-01-14事先未出示條款保險公司拒賠怎么辦
2021-03-21人到中年買保險
2021-02-07人身保險
2021-01-02女人能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嗎
2021-01-19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哪些種類
2021-03-04公司拆遷補償工資怎么算
2021-02-22拆遷安置協議無效是民事訴訟還是行政訴訟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