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上午,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熊*國、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孫-謙、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李*榮和中國銀-聯董事長劉*煥介紹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1]。
解釋明確了“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犯罪的三個量刑幅度的適用標準,以及“惡意透支”認定處罰的相關問題。
熊*國介紹說,《解釋》第六條第一款明確了“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犯罪的主要構成要件,對“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經發卡銀行催收后仍不歸還”作了解釋,以區別于善意透支行為。第二款對“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犯罪“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規定了具體定罪量刑標準。第三款、第四款規定了“惡意透支”數額的認定以及在判決宣告前和立案前已償還全部透支款息的從輕處理問題,既嚴格控制刑事打擊面,又突出刑事打擊重點,充分貫徹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追訴:
1、使用偽造的信用卡、以虛假的身份證明騙領的信用卡、作廢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進行信用卡詐騙活動,數額在5000元以上的行為。
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第一款第(三)項所稱“冒用他人信用卡”,包括以下情形:
(一)拾得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
(二)騙取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
(三)竊取、收買、騙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獲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資料,并通過互聯網、通訊終端等使用的;
(四)其他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
2、惡意透支1萬元以上的行為。
持卡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超過規定限額或者規定期限透支,并且經發卡銀行兩次催收后超過3個月仍不歸還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規定的“惡意透支”。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的“以非法占有為目的”:
(一)明知沒有還款能力而大量透支,無法歸還的;
(二)肆意揮霍透支的資金,無法歸還的;
(三)透支后逃匿、改變聯系方式,逃避銀行催收的;
(四)抽逃、轉移資金,隱匿財產,逃避還款的;
(五)使用透支的資金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
(六)其他非法占有資金,拒不歸還的行為。惡意透支的數額,是指在第一款規定的條件下持卡人拒不歸還的數額或者尚未歸還的數額。不包括復利、滯納金、手續費等發卡銀行收取的費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海里禁止排放的物體種類有哪些
2021-01-12終結審查決定書適用情形
2020-11-20應收票據貼現的核算
2020-12-182020新婚姻法有什么改變
2021-03-19二審發回重審需要另行組成合議庭嗎
2020-11-10合同債權的概念是什么
2020-12-12被迫簽訂有欺詐性的合同可以撤銷嗎
2021-01-17購房合同平面圖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01離婚時房子如何分割,離婚公租房怎么分割?
2021-03-07房產部門可否撤銷房屋產權證
2020-11-24繳納五險是否等同于建立勞動關系
2021-01-05離職補償金沒給怎么辦
2020-12-27實習期毀約有什么后果
2021-01-11被員工申請勞動仲裁怎么辦
2020-12-11勞動爭議案件在什么情況下可以到法院起訴?需要準備什么材料?
2021-02-18怎么理解委托一審法院續保保全
2021-01-26人身保險存在風險嗎
2021-03-06旅行社旅客旅游意外保險合同
2021-01-04婚內買的保險離婚時能分嗎
2021-03-15投保人怎么要求退還保險費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