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要求停止專利侵害的情況有哪些
對于停止侵害這種民事責任形式而言,其構成要件只有一條,那就是:行為人違反法律實施了侵害專利權的行為,而且該行為仍在繼續(xù)。
侵害專利權的條件
所謂侵害專利權的行為,根據(jù)我國專利法第五十七條規(guī)定,是指在專利權有效期內,行為人未經(jīng)專利權人許可,以營利為目的實施他人專利的行為??梢?,侵害專利權的行為應滿足以下條件:
1、侵害對象是有效專利
專利權作為一種依法取得的獨占實施權,只在特定時間、特定地域內受法律保護。專利權期限界滿的技術或者雖然期限未到,但專利權人拒交專利費而放棄的專利技術,都不受法律保護。獲得中國專利的技術,被他人拿到外國去實施,也不會構成侵權。
2、侵害行為的目的是營利
出于個人愛好或研究需要使用有關專利的行為,不是以生產(chǎn)經(jīng)營為目的,不屬于侵犯專利權的行為。專利法做出這種規(guī)定的原因在于,不以營利為目的地使用專利,不可能與專利權人形成市場上的競爭,不會對專利權人的經(jīng)濟利益造成影響。發(fā)明創(chuàng)造人申請專利權的著眼點在于專利技術的物質回報,個人使用并不是為了工業(yè)目的,無損于專利權人經(jīng)濟收入,自然無需承擔專利侵權責任。
3、實施了違反法律的侵害行為
專利法一方面明確規(guī)定了權利人的權利內容和范圍,另一方面,又以列舉的方式明確規(guī)定了侵害專利行為的樣態(tài)、種類。實踐中侵害行為既有直接侵權行為,也有間接侵權行為。
專利權是一種排他性的權利。沒有經(jīng)過專利權人的許可,任何人都不能擅自實施專利。但為了維護公眾的利益和防止專利權人濫用專利權,各國專利法都規(guī)定了一些不視為侵權行為的例外。
凡是行為人實施了侵害行為,又不屬于侵權例外的,無論行為人是否是主觀故意,是否給權利人造成了實際損害,一律要承擔停止侵害的民事責任。這種責任形式在專利侵權制度中的作用和意義相比于賠償損失等,絕不可同日而語。傳統(tǒng)的侵權責任理論認為侵權責任就是損害賠償,但在權利客體為無形物的知識產(chǎn)權領域中,這種觀念必須改變。被侵權人到司法機關起訴侵權人,決不僅僅要求損害賠償。他們會首先要求司法機關認定自己是權利所有人,要求對方停止侵害活動。世貿(mào)組織trips協(xié)議的執(zhí)法部分,對損失補償?shù)木唧w規(guī)定并不多,卻用了大量條款對停止侵權生產(chǎn)、停止侵權銷售等,作了具體的規(guī)定。它要求各成員著眼的侵權責任重點也就不言而喻了。
知識產(chǎn)權侵權損害賠償標準
目前,在知識產(chǎn)權法學界,不少學者持知識產(chǎn)權侵權損害賠償?shù)亩鄻藴收f,即將下述兩者同時作為損害賠償?shù)臉藴剩阂皇乔謾嗳私o權利人造成的實際經(jīng)濟損失;二是侵權人因侵權行為獲得的全部利潤。知識產(chǎn)權司法實踐也實行這種雙重標準。而且,由于計算實際經(jīng)濟損失的數(shù)額比較困難,證明加害人因侵權行為所獲利益的數(shù)額相對容易,因此,法院在確定損害賠償責任時往往是以后者為標準。但是這種賠償標準的多重性以及標準適用上的厚此薄彼是知識產(chǎn)權損害賠償制度中存在的首要問題。作為一種準則,賠償標準要求人們對同一類事物適用同一尺度。如果認為“標準”可以是多重的,這首先是對“標準”的誤解。這種不正確的認識勢必會引起實踐中的混亂。當前因各地法院采用不同的損害賠償標準引發(fā)的一系列問題已經(jīng)說明了這一點。因此,損害賠償標準只能是單一的,而不應該是多重的。
如前所述,在采用雙重賠償標準的情況下,法院多選擇侵權人因侵權行為所獲得的利潤這一標準。實際上,侵權人的獲利存在著多種情形:獲利與受害人的損失大體相等;獲利小于受害人的實際損失;無獲利,但已給受害人造成損失。在后面兩種情況下,若以侵權人所獲利潤作為賠償標準,則將導致?lián)p害賠償額小于受害人的實際損失。這也是產(chǎn)生現(xiàn)實中原告“贏了官司卻輸錢”這一不正?,F(xiàn)象的原因。
那么,知識產(chǎn)權侵權損害的賠償標準應該是什么?通過下述三個方面的分析,不難得出這一問題的答案。
1、首先,從經(jīng)濟等價規(guī)律來看,該規(guī)律要求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所造成的后果要付出同等的代價,該代價和受害人應得的代價大致相等。對價始終是決定賠償?shù)幕疽?/p>
2、其次,從“等價有償”這一民法的基本原則來看,根據(jù)這一原則,一方面,在合法的經(jīng)濟活動中,除法律另有規(guī)定或者合同另有約定以外,取得他人財產(chǎn)利益的一方應當向對方給付相應的價款或者其他財產(chǎn)利益;另一方面,在違法的民事活動中,行為人對因其行為引起的損失必須賠償,而且,賠償范圍應與損失范圍相一致。
3、再次,從“損害賠償”自身來看,所謂“賠償”意為“補償”、“填補”,“損害賠償”即指通過補償受害人因侵權行為所遭受的損失,使受損害的權利恢復到侵權以前的狀態(tài)。由此可知,只有侵權人給權利人造成的實際損害(包括財產(chǎn)損失和精神損害)作為損害賠償?shù)臉藴什拍芡瑫r滿足上述要求。確立了這一標準,就為爾后的損害賠償?shù)姆秶c賠償數(shù)額的科學認定提供了公平合理的客觀經(jīng)濟基礎。
以上就是律霸網(wǎng)小編為大家?guī)淼南嚓P法律知識。發(fā)現(xiàn)自己的專利被他人侵犯的時候,當事人要能夠及時通過法律來進行維權,不得隨意任由對方侵權。要是你可以要求停止專利侵害的情況還不懂,不妨在線咨詢一下律霸網(wǎng)在線律師進行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幫別人打工意外造成死亡該如何賠償
2021-02-24房產(chǎn)糾紛如何正確維權
2021-02-23累積記分制度有哪些規(guī)定
2020-12-21離婚自由的保障措施有什么
2020-12-07船舶買賣合同可以約定管轄嗎
2020-11-29交通事故之后申請傷殘鑒定有哪些必要的步驟
2020-11-14勞動合同終止賠償沒給怎么辦
2021-01-15存單質押貸款轉讓可以嗎
2020-12-08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賠償案
2021-01-28如何才能盡快成功獲得保險公司的賠償
2020-12-09團體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條款
2021-03-24短期健康保險與長期健康保險的區(qū)別
2021-01-14交通肇事跑路保險能賠嗎
2020-12-29保險合同起訴狀怎么寫
2021-02-25保險理賠對方不配合怎么處理
2020-12-30保險公司拒賠通知書怎么寫
2020-12-22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拒賠合法嗎
2021-01-21保險賠償金給付的若干法律問題
2020-12-06保險價值和保險金額是指什么,二者是什么關系
2021-02-21開荒地沒有合同政府可以收回嗎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