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高院關于刑法分則部分條款犯罪數額和情節認定標準的意見
(2011年12月26日起執行)
為準確適用刑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有關司法解釋,結合我市經濟發展和社會治安狀況,現對我市辦理刑事案件中涉及的刑法分則部分條款的犯罪數額和情節認定標準提出以下意見:
一、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
1.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
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或者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在經濟往來中,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違反國家規定,收受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歸個人所有,數額在5000元以上不滿10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在10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巨大”。
2.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對外國公職人員、國際公共組織官員行賄罪
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給予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以財物,或者為謀取不正當商業利益,給予外國公職人員或者國際公共組織官員以財物,個人行賄數額在1萬元以上不滿10萬元,單位行賄數額在20萬元以上不滿100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較大”;個人行賄數額在10萬元以上,單位行賄數額在100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巨大”。
3.非法經營同類營業罪
國有公司、企業的董事、經理利用職務便利,自己經營或者為他人經營與其所任職公司、企業同類的營業,獲取非法利益,數額在10萬元以上不滿50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六十五條規定的“數額巨大”;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六十五條規定的“數額特別巨大”。
4.為親友非法牟利罪
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便利,為親友非法牟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六十六條規定的“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
(一)造成國家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10萬元以上不滿50萬元的;
(二)使其親友非法獲利數額在20萬元以上不滿100萬元的;
(三)造成有關單位破產,停業、停產六個月以上,或者被吊銷許可證和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撤銷、解散的;
(四)其他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情形。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六十六條規定的“致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
(一)造成國家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
(二)使其親友非法獲利數額在100萬元以上的;
(三)其他致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情形。
5.簽訂、履行合同失職被騙罪
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因嚴重不負責任被詐騙,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六十七條規定的“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
(一)造成國家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50萬元以上不滿250萬元的;
(二)造成有關單位破產,停業、停產六個月以上,或者被吊銷許可證和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撤銷、解散的;
(三)其他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情形。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六十七條規定的“致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
(一)造成國家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250萬元以上的;
(二)其他致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情形。
金融機構、從事對外貿易經營活動的公司、企業的工作人員嚴重不負責任,造成100萬美元以上不滿500萬美元外匯被騙購或者逃匯1000萬美元以上不滿5000萬美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六十七條規定的“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造成500萬美元以上外匯被騙購或者逃匯5000萬美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六十七條規定的“致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
6.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員失職罪
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嚴重不負責任,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六十八條第一款規定的“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
(一)造成國家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50萬元以上不滿250萬元的;
(二)造成有關單位破產,停業、停產一年以上,或者被吊銷許可證和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撤銷、解散的;
(三)其他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情形。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六十八條第一款規定的“致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
(一)造成國家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250萬元以上的;
(二)其他致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情形。
7.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員濫用職權罪
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濫用職權,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六十八條第一款規定的“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
(一)造成國家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30萬元以上不滿150萬元的;
(二)造成有關單位破產,停業、停產六個月以上,或者被吊銷許可證和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撤銷、解散的;
(三)其他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情形。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六十八條第一款規定的“致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
(一)造成國家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150萬元以上的;
(二)其他致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情形。
8.徇私舞弊低價折股、出售國有資產罪
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上級主管部門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徇私舞弊,將國有資產低價折股或者低價出售,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六十九條規定的“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
(一)造成國家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30萬元以上不滿150萬元的;
(二)造成有關單位破產,停業、停產六個月以上,或者被吊銷許可證和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撤銷、解散的;
(三)其他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情形。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六十九條規定的“致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
(一)造成國家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150萬元以上的;
(二)其他致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情形。
9.背信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罪
上市公司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背對公司的忠實義務,利用職務便利,操縱上市公司從事刑法第一百六十九條之一第一款第(一)項至第(六)項所列行為,或者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指使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實施前述行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六十九條之一第一款規定的“致使上市公司利益遭受重大損失”:
(一)致使上市公司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150萬元以上不滿750萬元的;
(二)致使公司發行的股票、公司債券或者國務院依法認定的其他證券被終止上市交易或者多次被暫停上市交易的;
(三)其他致使上市公司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情形。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六十九條之一第一款規定的“致使上市公司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
(一)致使上市公司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750萬元以上的;
(二)其他致使上市公司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情形。
10.高利轉貸罪
以轉貸牟利為目的,套取金融機構信貸資金高利轉貸他人,違法所得數額在10萬元以上不滿50萬元的,或者雖未達到上述數額標準,但兩年內因高利轉貸受過行政處罰二次以上,又高利轉貸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較大”;違法所得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巨大”。
11.騙取貸款、票據承兌、金融票證罪
以欺騙手段取得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貸款、票據承兌、信用證、保函等,給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20萬元以上不滿100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條之一第一款規定的“給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造成重大損失”;給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100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條之一第一款規定的“給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造成特別重大損失”。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條之一第一款規定的“其他嚴重情節”:
(一)以欺騙手段取得貸款、票據承兌、信用證、保函等,數額在100萬元以上不滿500萬元的;
(二)雖未達到“給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造成重大損失”或者前項規定的數額標準,但多次以欺騙手段取得貸款、票據承兌、信用證、保函等的;
(三)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條之一第一款規定的“其他特別嚴重情節”:
(一)以欺騙手段取得貸款、票據承兌、信用證、保函等,數額在500萬元以上的;
(二)雖未達到“給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造成特別重大損失”或者前項規定的數額標準,但多次以欺騙手段取得貸款、票據承兌、信用證、保函等的;
(三)其他情節特別嚴重的情形。
12.偽造、變造金融票證罪
偽造、變造金融票證,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以偽造、變造金融票證罪追究刑事責任:
(一)偽造、變造匯票、本票、支票,或者偽造、變造委托收款憑證、匯款憑證、銀行存單等其他銀行結算憑證,或者偽造、變造信用證或者附隨的單據、文件,總面額在1萬元以上不滿5萬元或者數量在10張以上不滿50張的;
(二)偽造信用卡1張以上不滿5張,或者偽造空白信用卡10張以上不滿50張的。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偽造、變造匯票、本票、支票,或者偽造、變造委托收款憑證、匯款憑證、銀行存單等其他銀行結算憑證,或者偽造、變造信用證或者附隨的單據、文件,總面額在5萬元以上不滿25萬元或者數量在50張以上不滿250張的;
(二)偽造信用卡5張以上不滿25張,或者偽造空白信用卡50張以上不滿250張,或者偽造的信用卡內存款余額、透支額度單獨或者合計數額在20萬元以上不滿100萬元的;
(三)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特別嚴重”:
(一)偽造、變造匯票、本票、支票,或者偽造、變造委托收款憑證、匯款憑證、銀行存單等其他銀行結算憑證,或者偽造、變造信用證或者附隨的單據、文件,總面額在25萬元以上或者數量在250張以上的;
(二)偽造信用卡25張以上,或者偽造空白信用卡250張以上,或者偽造的信用卡內存款余額、透支額度單獨或者合計數額在100萬元以上的;
(三)其他情節特別嚴重的情形。
13.偽造、變造國家有價證券罪
偽造、變造國庫券或者國家發行的其他有價證券,總面額在2000元以上不滿5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七十八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較大”;總面額在5萬元以上不滿50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七十八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巨大”;總面額在50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七十八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特別巨大”。
14.偽造、變造股票、公司、企業債券罪
偽造、變造股票或者公司、企業債券,總面額在5000元以上不滿10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七十八條第二款規定的“數額較大”;總面額在10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七十八條第二款規定的“數額巨大”。
15.內幕交易、泄露內幕信息罪
證券、期貨交易內幕信息的知情人員或者非法獲取證券、期貨交易內幕信息的人員,在涉及證券的發行,證券、期貨交易或者其他對證券、期貨交易價格有重大影響的信息尚未公開前,買入或者賣出該證券,或者從事與該內幕信息有關的期貨交易,或者泄露該信息,或者明示、暗示他人從事上述交易活動,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八十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證券交易成交額累計在50萬元以上不滿250萬元的;
(二)期貨交易占用保證金數額累計在30萬元以上不滿150萬元的;
(三)獲利或者避免損失累計數額在15萬元以上不滿75萬元的;
(四)多次進行內幕交易、泄露內幕信息的;
(五)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八十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特別嚴重”:
(一)證券交易成交額累計在250萬元以上的;
(二)期貨交易占用保證金累計數額在150萬元以上的;
(三)獲利或者避免損失累計數額在75萬元以上的;
(四)其他情節特別嚴重的情形。
16.誘騙投資者買賣證券、期貨合約罪
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證券公司、期貨經紀公司的從業人員,證券業協會、期貨業協會或者證券期貨監督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故意提供虛假信息或者偽造、變造、銷毀交易記錄,誘騙投資者買賣證券、期貨合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八十一條第二款規定的“造成嚴重后果”:
(一)獲利或者避免損失累計數額在5萬元以上不滿25萬元的;
(二)造成投資者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5萬元以上不滿25萬元的;
(三)致使交易價格和交易量異常波動的;
(四)造成其他嚴重后果的情形。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八十一條第二款規定的“情節特別惡劣”:
(一)獲利或者避免損失累計數額在25萬元以上的;
(二)造成投資者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25萬元以上的;
(三)其他情節特別惡劣的情形。
17.背信運用受托財產罪、違法運用資金罪
商業銀行、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證券公司、期貨經紀公司、保險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機構,違背受托義務,擅自運用客戶資金或者其他委托、信托的財產,或者社會保障基金管理機構、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等公眾資金管理機構,以及保險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違反國家規定運用資金,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八十五條之一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擅自運用客戶資金或者其他委托、信托的財產數額在30萬元以上不滿150萬元的;
(二)違反國家規定運用資金,數額在30萬元以上不滿150萬元的;
(三)雖未達到前兩項規定的數額標準,但多次擅自運用客戶資金或者其他委托、信托的財產,或者擅自運用多個客戶資金或者其他委托、信托的財產,或者多次違反國家規定運用資金的;
(四)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八十五條之一第一款規定的“情節特別嚴重”:
(一)擅自運用客戶資金或者其他委托、信托的財產,數額在150萬元以上的;
(二)違反國家規定運用資金,數額在150萬元以上的;
(三)雖未達到前兩項規定的數額標準,但多次擅自運用客戶資金或者其他委托、信托的財產,或者擅自運用多個客戶資金或者其他委托、信托的財產,或者多次違反國家規定運用資金的;
(四)其他情節特別嚴重的情形。
18.違法發放貸款罪
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發放貸款,數額在100萬元以上不滿500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巨大”;數額在500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特別巨大”。
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發放貸款,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20萬元以上不滿100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造成重大損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100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造成特別重大損失”。
19.吸收客戶資金不入賬罪
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吸收客戶資金不入賬,數額在100萬元以上不滿500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巨大”;數額在500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特別巨大”。
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吸收客戶資金不入賬,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20萬元以上不滿100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造成重大損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100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造成特別重大損失”。
20.違規出具金融票證罪
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規定,為他人出具信用證或者其他保函、票據、存單、資信證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八十八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違反規定為他人出具信用證或者其他保函、票據、存單、資信證明,數額在100萬元以上不滿500萬元的;
(二)違反規定為他人出具信用證或者其他保函、票據、存單、資信證明,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20萬元以上不滿100萬元的;
(三)多次違規出具信用證或者其他保函、票據、存單、資信證明的;
(四)接受賄賂違規出具信用證或者其他保函、票據、存單、資信證明的;
(五)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八十八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特別嚴重”:
(一)違反規定為他人出具信用證或者其他保函、票據、存單、資信證明,數額在500萬元以上的;
(二)違反規定為他人出具信用證或者其他保函、票據、存單、資信證明,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100萬元以上的;
(三)其他情節特別嚴重的情形。
21.對違法票據承兌、付款、保證罪
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在票據業務中,對違反票據法規定的票據予以承兌、付款或者保證,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20萬元以上不滿100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八十九條第一款規定的“造成重大損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100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八十九條第一款規定的“造成特別重大損失”。
22.洗錢罪
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恐怖活動犯罪、走私犯罪、貪污賄賂犯罪、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詐騙犯罪的所得及其產生的收益,為掩飾、隱瞞其來源和性質,實施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條第一款第(一)項至第(五)項所列行為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條第一款的規定,以洗錢罪追究刑事責任。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洗錢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
(二)多次實施洗錢活動的;
(三)個人以洗錢為業或者單位以洗錢為主要業務的;
(四)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23.集資詐騙罪
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個人詐騙數額在10萬元以上不滿30萬元,單位詐騙數額在50萬元以上不滿150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條規定的“數額較大”;個人詐騙數額在30萬元以上不滿100萬元,單位詐騙數額在150萬元以上不滿500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條規定的“數額巨大”;個人詐騙數額在100萬元以上,單位詐騙數額在500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條規定的“數額特別巨大”。
具有下列情節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條規定的“其他嚴重情節”:
(一)集資詐騙30人以上不滿150人的;
(二)造成嚴重后果或惡劣影響的;
(三)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具有下列情節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條規定的“其他特別嚴重情節”:
(一)集資詐騙150人以上的;
(二)造成特別嚴重后果或特別惡劣影響的;
(三)其他情節特別嚴重的情形。
24.貸款詐騙罪
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詐騙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數額在2萬元以上不滿10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在10萬元以上不滿50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條規定的“數額巨大”;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條規定的“數額特別巨大”。
25.票據詐騙罪、金融憑證詐騙罪
進行金融票據、金融憑證詐騙活動,個人詐騙數額在1萬元以上不滿10萬元,單位詐騙數額在10萬元以上不滿50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較大”;個人詐騙數額在10萬元以上不滿50萬元,單位詐騙數額在50萬元以上不滿250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巨大”;個人詐騙數額在50萬元以上,單位詐騙數額在250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特別巨大”。
26.信用證詐騙罪
進行信用證詐騙活動,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一百九十五條的規定,以信用證詐騙罪追究刑事責任:
(一)使用偽造、變造的信用證或者附隨的單據、文件的;
(二)使用作廢的信用證的;
(三)騙取信用證的;
(四)以其他方法進行信用證詐騙活動的。
進行信用證詐騙活動,個人詐騙數額在10萬元以上不滿50萬元,單位詐騙數額在50萬元以上不滿250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五條規定的“數額巨大”;個人詐騙數額在50萬元以上,單位詐騙數額在250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五條規定的“數額特別巨大”。
27.有價證券詐騙罪
使用偽造、變造的國庫券或者國家發行的其他有價證券,進行詐騙活動,數額在1萬元以上不滿10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七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在10萬元以上不滿50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七條規定的“數額巨大”;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七條規定的“數額特別巨大”。
28.保險詐騙罪
進行保險詐騙活動,個人詐騙數額在1萬元以上不滿5萬元,單位詐騙數額在5萬元以上不滿25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較大”;個人詐騙數額在5萬元以上不滿50萬元,單位詐騙數額在25萬元以上不滿100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八第一款規定的“數額巨大”;個人詐騙數額在50萬元以上,單位詐騙數額在100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條規定的“數額特別巨大”。
29.集資詐騙罪刑罰特別規定
犯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條規定之罪,數額特別巨大,并且給國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500萬元以上的,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并處沒收財產。
30.逃稅罪
納稅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或者扣繳義務人采取上述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在5萬元以上不滿25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零一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在25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零一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巨大”。
31.合同詐騙罪
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實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第(一)項至第(五)項所列行為,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在2萬元以上不滿20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在20萬以上不滿100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規定的“數額巨大”;數額在100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規定的“數額特別巨大”。
32.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
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組織、領導的傳銷活動人員在30人以上且層級在3級以上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之一的規定,以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追究刑事責任。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之一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組織、領導的傳銷活動人員在100人以上且層級在3級以上的;
(二)違法所得數額在10萬元以上的;
(三)造成嚴重后果或者惡劣影響的;
(四)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33.非法經營罪
違反國家規定,實施非法經營行為,擾亂市場秩序,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違反國家有關鹽業管理規定,非法生產、儲運、銷售食鹽,擾亂市場秩序,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非法經營食鹽數量在20噸以上不滿100噸的;
2.曾因非法經營食鹽行為受過2次以上行政處罰,又非法經營食鹽且數量在10噸以上不滿50噸的;
(二)違反國家煙草專賣管理法律法規,未經煙草專賣行政主管部門許可,無煙草專賣生產企業許可證、煙草專賣批發企業許可證、特種煙草專賣經營企業許可證、煙草專賣零售許可證等許可證明,非法經營煙草專賣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非法經營數額在5萬元以上不滿25萬元,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2萬元以上不滿10萬元的;
2.非法經營卷煙20萬支以上不滿100萬支的;
3.曾因非法經營煙草專賣品3年內受過2次以上行政處罰,又非法經營煙草專賣品且數額在3萬元以上的;
(三)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準,非法經營證券、期貨、保險業務,或者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非法經營證券、期貨、保險業務,數額在30萬元以上不滿150萬元的;
2.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數額在200萬元以上不滿1000萬元的;
3.違反國家規定,使用銷售點終端機具(POS機)等方法,以虛構交易、虛開價格、現金退貨等方式向信用卡持卡人直接支付現金,數額在100萬元以上不滿500萬元的,或者造成金融機構資金20萬元以上不滿100萬元逾期未還的,或者造成金融機構經濟損失數額在10萬元以上不滿50萬元的;
4.違法所得數額在5萬元以上不滿25萬元的;
(四)非法經營外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在外匯指定銀行和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及其分中心以外買賣外匯,數額在20萬美元以上不滿100萬美元的,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5萬元以上不滿25萬元的;
2.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違反有關外貿代理業務的規定,采用非法手段,或者明知是偽造、變造的憑證、商業單據,為他人向外匯指定銀行騙購外匯,數額在500萬美元以上不滿2500萬美元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50萬元以上不滿250萬元的;
3.居間介紹騙購外匯,數額在100萬美元以上不滿500萬美元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10萬元以上不滿50萬元的;
(五)違反國家規定,出版、印刷、復制、發行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擾亂市場秩序的非法出版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個人非法經營數額在5萬元以上不滿25萬元的,單位非法經營數額在15萬元以上不滿75萬元的;
2.個人違法所得數額在2萬元以上不滿10萬元的,單位違法所得數額在5萬元以上不滿25萬元的;
3.個人非法經營報紙5000份以上不滿15000份或者期刊5000本以上不滿15000本或者圖書2000冊以上不滿5000冊或者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500張(盒)以上不滿1500張(盒)的,單位非法經營報紙15000份以上不滿5萬份或者期刊15000本以上不滿5萬本或者圖書5000冊以上不滿15000冊或者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1500張(盒)以上不滿5000張(盒)的;
4.雖未達到上述數額標準,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兩年內因出版、印刷、復制、發行非法出版物受過行政處罰2次以上的,又出版、印刷、復制、發行非法出版物的;
(2)因出版、印刷、復制、發行非法出版物造成惡劣社會影響或者其他嚴重后果的;
(六)非法從事出版物的出版、印刷、復制、發行業務,嚴重擾亂市場秩序,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個人非法經營數額在15萬元以上不滿75萬元的,單位非法經營數額在50萬元以上不滿250萬元的;
2.個人違法所得數額在5萬元以上不滿25萬元的,單位違法所得數額在15萬元以上不滿75萬元的;
3.個人非法經營報紙15000份以上不滿5萬份或者期刊15000本以上不滿5萬本或者圖書5000冊以上不滿15000冊或者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1500張(盒)以上不滿5000張(盒)的,單位非法經營報紙5萬份以上不滿15萬份或者期刊5萬本以上不滿15萬本或者圖書15000冊以上不滿5萬冊或者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5000張(盒)以上不滿15000張(盒)的;
4.雖未達到上述數額標準,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兩年內因非法從事出版物的出版、印刷、復制、發行業務受過行政處罰2次以上,又非法從事出版物的出版、印刷、復制、發行業務的;
(2)因非法從事出版物的出版、印刷、復制、發行業務造成惡劣社會影響或者其他嚴重后果的;
(七)采取租用國際專線、私設轉接設備或者其他方法,擅自經營國際電信業務或者涉港澳臺電信業務進行營利活動,擾亂電信市場管理秩序,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經營去話業務數額在100萬元以上不滿500萬元的;
2.經營來話業務造成電信資費損失數額在100萬元以上不滿500萬元的;
3.雖未達到上述數額標準,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兩年內因非法經營國際電信業務或者涉港澳臺電信業務行為受過行政處罰2次以上,又非法經營國際電信業務或者涉港澳臺電信業務的;
(2)因非法經營國際電信業務或者涉港澳臺電信業務行為造成其他嚴重后果的;
(八)從事其他非法經營活動,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個人非法經營數額在5萬元以上不滿25萬元,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1萬元以上不滿5萬元的;
2.單位非法經營數額在50萬元以上不滿250萬元,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10萬元以上不滿50萬元的;
3.雖未達到上述數額標準,但在兩年內因同種非法經營行為受過2次以上行政處罰,又進行同種非法經營行為的;
4.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規定的“情節特別嚴重”:
(一)違反國家有關鹽業管理規定,非法生產、儲運、銷售食鹽,擾亂市場秩序,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非法經營食鹽數量在100噸以上的;
2.曾因非法經營食鹽行為受過2次以上行政處罰,又非法經營食鹽且數量在50噸以上的;
(二)違反國家煙草專賣管理法律法規,未經煙草專賣行政主管部門許可,無煙草專賣生產企業許可證、煙草專賣批發企業許可證、特種煙草專賣經營企業許可證、煙草專賣零售許可證等許可證明,非法經營煙草專賣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非法經營數額在25萬元以上的,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10萬元以上的;
2.非法經營卷煙100萬支以上的;
(三)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準,非法經營證券、期貨、保險業務,或者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非法經營證券、期貨、保險業務,數額在150萬元以上的;
2.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數額在1000萬元以上的;
3.違反國家規定,使用銷售點終端機具(POS機)等方法,以虛構交易、虛開價格、現金退貨等方式向信用卡持卡人直接支付現金,數額在500萬元以上的,或者造成金融機構資金100萬元以上逾期未還的,或者造成金融機構經濟損失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
4.違法所得數額在25萬元以上的;
(四)非法經營外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在外匯指定銀行和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及其分中心以外買賣外匯,數額在100萬美元以上的,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25萬元以上的;
2.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違反有關外貿代理業務的規定,采用非法手段,或者明知是偽造、變造的憑證、商業單據,為他人向外匯指定銀行騙購外匯,數額在2500萬美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250萬元以上的;
3.居間介紹騙購外匯,數額在500萬美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
(五)違反國家規定,出版、印刷、復制、發行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擾亂市場秩序的非法出版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個人非法經營數額在25萬元以上的,單位非法經營數額在75萬元以上的;
2.個人違法所得數額在10萬元以上的,單位違法所得數額在25萬元以上的;
3.個人非法經營報紙15000份以上或者期刊15000本以上或者圖書5000冊以上或者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1500張(盒)以上的,單位非法經營報紙5萬份以上或者期刊5萬本以上或者圖書15000冊以上或者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5000張(盒)以上的;
4.雖未達到上述數額標準,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兩年內因出版、印刷、復制、發行非法出版物受過行政處罰二次以上,又出版、印刷、復制、發行非法出版物的;
(2)因出版、印刷、復制、發行非法出版物造成惡劣社會影響或者其他嚴重后果的;
(六)非法從事出版物的出版、印刷、復制、發行業務,嚴重擾亂市場秩序,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個人非法經營數額在75萬元以上的,單位非法經營數額在250萬元以上的;
2.個人違法所得數額在25萬元以上的,單位違法所得數額在75萬元以上的;
3.個人非法經營報紙5萬份以上或者期刊5萬本以上或者圖書15000冊以上或者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5000張(盒)以上的,單位非法經營報紙15萬份以上或者期刊15萬本以上或者圖書5萬冊以上或者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15000張(盒)以上的;
4.雖未達到上述數額標準,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兩年內因非法從事出版物的出版、印刷、復制、發行業務受過行政處罰2次以上,又非法從事出版物的出版、印刷、復制、發行業務的;
(2)因非法從事出版物的出版、印刷、復制、發行業務造成惡劣社會影響或者其他嚴重后果的;
(七)采取租用國際專線、私設轉接設備或者其他方法,擅自經營國際電信業務或者涉港澳臺電信業務進行營利活動,擾亂電信市場管理秩序,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經營去話業務數額在500萬元以上的;
2.經營來話業務造成電信資費損失數額在500萬元以上的;
3.雖未達到上述數額標準,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兩年內因非法經營國際電信業務或者涉港澳臺電信業務行為受過行政處罰二次以上,又非法經營國際電信業務或者涉港澳臺電信業務的;
(2)因非法經營國際電信業務或者涉港澳臺電信業務行為造成其他嚴重后果的;
(八)從事其他非法經營活動,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個人非法經營數額在25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5萬元以上的;
2.單位非法經營數額在250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
3.雖未達到上述數額標準,但兩年內因同種非法經營行為受過2次以上行政處罰,又進行同種非法經營行為的;
4.其他情節特別嚴重的情形。
二、侵犯財產罪
34.搶劫罪
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搶劫公私財物,數額在2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第(四)項規定的“數額巨大”。
35.盜竊罪
盜竊公私財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規定的“數額較大”:
(一)盜竊數額在2000元以上不滿2萬元的;
(二)盜竊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可以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數量在25份以上不滿250份的。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規定的“數額巨大”:
(一)盜竊數額在2萬元以上不滿10萬元的;
(二)盜竊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可以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數量在250份以上不滿2500份的。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規定的“數額特別巨大”:
(一)盜竊數額在10萬元以上的;
(二)盜竊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可以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數量在2500份以上的。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規定的“其他嚴重情節”:
(一)入戶盜竊、攜帶兇器盜竊、扒竊公私財物價值在1萬元以上不滿5萬元的;
(二)多次實施入戶盜竊、攜帶兇器盜竊或者扒竊行為的;
(三)盜竊數額雖未達到“數額巨大”標準,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多次盜竊的;
2.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
3.盜竊金融機構的;
4.盜竊珍貴文物的;
5.流竄作案危害嚴重的;
6.造成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嚴重后果的;
7.盜竊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醫療款物,造成嚴重后果的;
8.盜竊生產資料,嚴重影響生產的;
9.造成其他重大損失的;
(四)具有其他嚴重情節的情形。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規定的“其他特別嚴重情節”:
(一)入戶盜竊、攜帶兇器盜竊、扒竊公私財物價值在5萬元以上的,或者雖未達到上述數額標準,多次實施入戶盜竊、攜帶兇器盜竊或者扒竊行為的;
(二)盜竊數額雖未達到“數額特別巨大”標準,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多次盜竊的;
2.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
3.盜竊金融機構的;
4.盜竊珍貴文物的;
5.流竄作案危害嚴重的;
6.造成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嚴重后果的;
7.盜竊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醫療款物,造成嚴重后果的;
8.盜竊生產資料,嚴重影響生產的;
9.造成其他重大損失的;
(三)具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情形。
36.詐騙罪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在5000元以上不滿5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在5萬元以上不滿50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巨大”;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特別巨大”。
詐騙公私財物,雖未達到“數額巨大”標準,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其他嚴重情節”:
(一)通過發送短信、撥打電話或者利用互聯網、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等發布虛假信息,對不特定多數人實施詐騙的;
(二)詐騙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醫療款物的;
(三)以賑災募捐名義實施詐騙的;
(四)詐騙殘疾人、老年人或者喪失勞動能力人的財物的;
(五)造成被害人自殺、精神失常或者其他嚴重后果的。
詐騙公私財物,雖未達到“數額特別巨大”標準,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其他特別嚴重情節”:
(一)通過發送短信、撥打電話或者利用互聯網、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等發布虛假信息,對不特定多數人實施詐騙的;
(二)詐騙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醫療款物的;
(三)以賑災募捐名義實施詐騙的;
(四)詐騙殘疾人、老年人或者喪失勞動能力人的財物的;
(五)造成被害人自殺、精神失常或者其他嚴重后果的。
詐騙未遂,以數額巨大的財物為詐騙目標的,或者具有其他嚴重情節的,應當定罪處罰。
利用發送短信、撥打電話、互聯網等電信技術手段對不特定多數人實施詐騙,詐騙數額難以查證,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其他嚴重情節”,以詐騙罪(未遂)定罪處罰:
(一)發送詐騙信息5000條以上不滿5萬條的;
(二)撥打詐騙電話500人次以上不滿5000人次的;
(三)詐騙手段惡劣、危害嚴重的。
利用發送短信、撥打電話、互聯網等電信技術手段對不特定多數人實施詐騙,詐騙數額難以查證,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其他特別嚴重情節”,以詐騙罪(未遂)定罪處罰:
(一)發送詐騙信息5萬條以上的;
(二)撥打詐騙電話5000人次以上的;
(三)詐騙手段特別惡劣、危害特別嚴重的。
37.搶奪罪
搶奪公私財物,數額在1000元以上不滿1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在1萬元以上不滿6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巨大”;數額在6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特別巨大”。
搶奪公私財物,雖未達到“數額巨大”標準,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其他嚴重情節”:
(一)搶奪殘疾人、老年人、不滿十四周歲未成年人的財物的;
(二)搶奪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等款物的;
(三)一年內搶奪三次以上的;
(四)利用行駛的機動車輛搶奪的;
(五)具有其他嚴重情節的情形。
搶奪公私財物,雖未達到“數額特別巨大”標準,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其他特別嚴重情節”:
(一)搶奪殘疾人、老年人、不滿十四周歲未成年人的財物的;
(二)搶奪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等款物的;
(三)一年內搶奪三次以上的;
(四)利用行駛的機動車輛搶奪的;
(五)具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情形。
38.聚眾哄搶罪
聚眾哄搶公私財物,數額在1萬元以上不滿5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八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在5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八條規定的“數額巨大”。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八條規定的“其他嚴重情節”:
(一)個人搶得財物價值在1000元以上不滿1萬元的;
(二)多次聚眾哄搶公私財物的;
(三)聚眾哄搶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以及重大生產建設等款物的;
(四)具有其他嚴重情節的情形。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八條規定的“其他特別嚴重情節”:
(一)個人搶得財物價值1萬元以上的;
(二)聚眾哄搶重要軍事物資的;
(三)聚眾哄搶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以及重大生產建設等款物,后果嚴重的;
(四)聚眾哄搶導致被害人精神失常、死亡的;
(五)具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情形。
39.侵占罪
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非法占為己有,或者將他人的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在1萬元以上不滿10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七十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在10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七十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巨大”。
40.職務侵占罪
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單位財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在5000元以上不滿10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在10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巨大”。
41.挪用資金罪
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本單位資金歸個人使用或者借貸給他人,進行非法活動,數額在1萬元以上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條的規定,以挪用資金罪追究刑事責任。挪用資金數額在2萬元以上不滿20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條規定的“數額較大”。
挪用資金數額在20萬元以上、超過三個月未還的,或者雖未超過三個月,但數額在20萬元以上、進行營利活動或者非法活動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條規定的“數額巨大”。
42.挪用特定款物罪
挪用用于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款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七十三條規定的“致使國家和人民群眾利益遭受重大損害”:
(一)挪用特定款物數額或者價值在5000元以上不滿5萬元的;
(二)造成國家和人民群眾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5萬元以上不滿50萬元的;
(三)雖未達到前兩項規定的標準,但多次挪用特定款物的,或者造成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嚴重困難的;
(四)嚴重損害國家聲譽,或者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
(五)其他致使國家和人民群眾利益遭受重大損害的情形。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七十三條規定的“情節特別嚴重”:
(一)挪用特定款物數額或者價值在5萬元以上的;
(二)造成國家和人民群眾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
(三)雖未達到前兩項規定的標準,但多次挪用特定款物的,或者造成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嚴重困難的;
(四)其他情節特別嚴重的情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著作權登記查詢流程
2021-02-18施工沒砸到人能要求賠償嗎
2020-12-09涉外離婚財產分割的原則如何規定
2021-01-03交通事故死亡賠償金多少錢,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1-24效力未定的合同有哪幾種類型
2020-12-01吃霸王餐違法嗎
2021-03-21哪些是合同的詐騙類型
2021-01-14購房有什么可能會遇見的陷阱
2021-03-18免責條款不說明保險事故就不免責
2021-02-10人身保險合同常見糾紛剖析
2020-11-09非投保人告保險公司告出“創舉”
2021-01-30合同免責條款不說明無效 保險公司輸掉官司
2021-01-23因年齡誤告被解除保險合同保險公司有權解除合同嗎
2020-12-02保險事故涉及多個受害人怎么理賠
2020-11-16保險單何時開始生效
2021-03-03企業財產保險屬于哪一種保險
2021-01-07雇主責任險的賠償項目有哪些
2021-03-04商業三者險和強制三者險都有哪些規定
2020-12-12收費停車場車被劃 保險公司不賠償應找保管人
2021-01-16保險價值和保險金額是指什么,二者是什么關系
202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