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罰立法:死刑過多,生刑過輕?
我國刑罰的主刑種類共有五種:死刑、無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管制。除死刑外,其余四種刑罰被學者們在習慣上稱之為生刑。目前,在我國的刑法分則中,涉及死刑的罪名共有六七十個。要判斷刑罰結構是過重還是過輕,大抵有兩種方法,一是比照國外的刑罰規定,二是考察刑罰的社會效果。前者是法學家們習慣采用的比較路徑,后者則是司法實務者們直接面對的現實。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陳*良認為,我國現在的刑罰結構是一個過于依賴死刑的刑罰結構,如果把刑罰的威懾力按滿分一百計,死刑至少貢獻了八十分。死刑過多,生刑過輕。在學界,也有不少學者與陳*良教授持相似的觀點。其中,來自北京大學的梁*林教授早在其博士論文中就提出這樣的觀點:中國的刑罰結構是以死刑和長期刑為主的重刑刑罰結構。關于這一論斷,他認為至今也不能說它是錯的。
按我國刑法規定,有期徒刑的期限一般是六個月以上十五年以下;數罪并罰時,有期徒刑的期限不能超過二十年。而有的國家的刑期可以是幾百、幾千甚至幾萬年。從這一點來看,我國的徒刑相對較輕。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陳*憲提出,應全面看待刑罰輕重的問題。他說,“有的國家死刑少或根本沒有死刑,相應地,徒刑期就長;另一方面,各國對數罪并罰所采用的方法不一致,有的允許簡單相加,對并罰的結果不設限制。至于生刑是不是太輕,還有待進一步的實證研究來判斷。”
清華大學張明楷教授認為,社會在不斷發展,人們看問題的眼光也在變化,不可避免導致刑罰改革。以日本為例,其近幾年的犯罪率并沒有增加,生刑卻加重,最直接的原因是人們受傷害的能力變弱了。
不管是在哪個國家,加重生刑必然涉及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死刑的減少,二是執法成本加大。我國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死刑罪的規定呈增多的趨勢。倘若在死刑罪沒有減少的情況下增加生刑的刑期,對此學界戲言:這是煙未戒掉,酒又喝上,反倒是真正意義上的刑罰結構輕重失衡。“對刑罰的財政投入,比如蓋監獄,是政府的一項職責。”梁*林教授強調,“該花則花,不能簡單地認為刑罰投入的增加會擠占公共教育、醫療的資源。”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不簽勞動合同支付雙倍工資的法律依據
2021-02-18合伙人之間股份轉讓必須全體合伙人同意嗎
2021-01-06逾期的債權能否提供抵押擔保
2021-01-25父母離婚后孩子姓氏問題
2021-02-01在外地能不能辦理結婚手續
2020-12-13管轄異議答辯狀怎么提交
2021-01-10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21-02-09哪些房地產不設定抵押?
2020-12-08國有資產監督機構的職責包括哪些
2020-12-08玻璃窗意外掉落砸死男童,誰來負責
2021-01-20父母把拆遷安置房贈予兒子怎么做
2021-01-30勞務合同書和入職協議有什么區別
2021-01-08公司非法克扣員工工資構成犯罪嗎
2020-12-10100錯寫成1000人壽保險按哪個支付
2020-12-27不同的保險公司怎么具體運作資產
2020-11-30人身保險中投保人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1-01-11沒譜的保險:合同是廢紙一張
2021-01-21保險公司是否應被追加為被告
2021-02-25汽車自滑撞死司機保險也得賠
2020-11-11出租司機撞傷人反過來告保險公司
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