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界定減輕處罰的內涵
我國《刑法》第63條規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規定的減輕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犯罪分子雖然不具有本法規定的減輕處罰情節的,但是根據案件特殊情況,經最高人民法院核準,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
當某人實施犯罪行為后,符合犯罪構成的客觀事實也就同時決定了該人應負刑事責任及所應負刑事責任的性質和大致范圍,并與刑法分則規定的具體實現刑事責任的形式,即刑罰的輕重大體對應。但是,犯罪是一種十分復雜的社會現象,在許多情況下,由于犯罪人的主觀方面或實施犯罪的客觀環境存在一些特殊事由,以致影響著犯罪構成中的某些因素,或者在整體上影響著行為的社會危害性。這時,國家通常在一定程度上給行為人以某種寬恕。如基于“假想防衛”的錯誤而實施殺人行為的人或者在神智不夠正常情況下實施放火行為的人,處理時往往都會受到一定的優遇,就是這種寬恕的反映。從刑法理論上說,這就是減輕刑事處罰。所以,筆者認為,減輕刑事處罰是指行為人實施犯罪以后,由于具備某種法定事由而實際承擔了較之同種犯罪應承擔的刑事責任為輕的刑事處罰。這一概念表明減輕刑事處罰具有如下特征:
1、減輕刑事處罰以應該追究刑事責任為前提。減輕刑事處罰是在行為人實施了犯罪行為,刑事責任確定之后加以考慮的問題,因而,其前提是有犯罪行為存在,并且應該對實施犯罪行為的人追究刑事責任。這就表明,某人的行為雖然構成犯罪,但犯罪情節輕微,沒有必要追究刑事責任或因特定事由而免除刑事責任的,就不再有減輕刑事處罰的問題。換句話說,只有當行為人實際承擔刑事責任的基礎上,才有減輕刑事處罰的余地,如果行為人因為具有某種特定事由而免除了刑事處罰的實際承擔,那就不再屬于減輕刑事處罰的范疇。
2、減輕刑事處罰是相對于同種犯罪依法應該承擔的刑事處罰的減輕。減輕刑事處罰雖然是一個具有獨立意義的概念,但減輕刑事處罰的存在要以刑事責任的實際存在,即行為人應承擔刑事責任為前提。減輕刑事處罰是對同種犯罪應負的刑事處罰的減輕。如15歲的未成年人實施故意殺人行為后,要減輕刑事處罰,這種減輕是相對于成年人無特定事由情況下實施故意殺人行為應負的刑事處罰而言的,而非空泛的,無參照物的減輕。強調減輕刑事處罰是相對于同種犯罪應該承擔的刑事責任的減輕,就是要說明盡管有些人存在減輕刑事處罰的事由,但在一定情況下實際承擔的刑事處罰可能仍然要重于其他無減輕刑事責任事由的人。如果不以同種犯罪應負的刑事處罰為參照物,就會背離罪、責相適應的原則,導致輕縱犯罪的不良后果。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對該問題的回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車禍出院后死了算誰的責任
2020-11-12商標注冊證怎么查詢
2020-11-19從法律效力來看保險合同中默示保證與明示保證的關系表現
2021-03-13違章建筑抵押有效嗎
2020-12-07合同不見了可以仲裁嗎
2020-11-13有限合伙人財產份額轉讓合同當事人有哪些義務
2021-02-151萬借條違約金能寫多少
2021-03-23如何認定車主出借車輛發生交通事故后的責任
2020-12-22一方不讓探望子女怎么辦
2020-12-23反擔保合同抵押中雙方的權利義務是什么
2020-11-12擅自將耕地改為林地如何處罰
2021-02-08勞務派遣是什么意思
2020-12-08怎么簽試用期合同
2021-01-28勞動爭議調解的程序
2021-02-16產品質量責任保險對哪些情形負保險責任
2021-01-11人身保險具體有哪些類型
2021-03-22建筑工程保險的保險期限如何確定
2021-03-05何謂保險合同的違約責任
2021-01-03保險公司聲譽風險管理指引
2021-01-01保險代理人的職業資格證書應該包含哪些內容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