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害姓名權的具體形式
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民法典》、《侵權責任法》有效時期為2020年12年31日止,屆時與《民法典》相沖突的條款失效,由新的司法解釋頒布替換。
《民法典》生效前的規定:《民法通則》的規定,侵害姓名權的行為一般由作為的方式構成,其中最主要的最常見的行為就是干涉、盜用和假冒他人的姓名。
1、干涉他人決定、使用和變更自己的姓名。
干涉他人姓名就是針對他人姓名實施某種積極行為,阻撓他人行使自己的姓名權。它包括以下幾種情況:
一是干涉他人決定自己的姓名,強迫他人命何名或者不命何名;
二是干涉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強迫他人使用或不使用正式姓名;
三是干涉他人改變自己的姓名,強迫他人改變或不改變自己的姓名。例如干涉養子女決定和使用其姓名,干涉被監護人決定和使用其姓名等。
2、盜用他人姓名。
未經權利主體的同意或授權,擅自以權利主體的名義進行民事活動或從事不利于權利主體、不利于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即是盜用他人姓名的行為。盜用他人姓名,行為人通常出于某種不正當目的,行為的結果則直接損害他人或社會利益。
在實踐中,盜用他人姓名,往往有抬高自己的身價、聲譽的動機或牟取不正當利益等惡意目的,而且盜用他人姓名的行為往往會給他人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造成損害。在實踐中有時出于善意或者中性的目的盜用他人姓名,也可構成侵權行為。區別的關鍵在于以權利主體的名義進行活動時,是否經過權利主體的同意,未經權利人同意就使用他人姓名的即為盜用。在小說以及其他文字作品中使用他人姓名或與他人姓名相似的姓名,或未征得他人同意而將其在文章上署名,也可構成對他人姓名權的盜用。
3、假冒姓名。
假冒他人姓名是冒名頂替、冒充他人姓名進行活動,如使用他人的姓名填寫旅店的登記表格,以他人的姓名進行社交活動。在冒充他人姓名的情況下,侵權人常常利用他人對知名人士的尊敬、羨慕、信任,使用某知名人士的姓名進行各種活動。在實踐中利用與他人同姓名的條件冒充他人實施行為,利用與他人姓名容易相混的條件冒充他人,以及利用他人的身份和名義從事某種行為,也應認定為假冒行為。
姓名是時時刻刻都陪伴在自己身邊的存在,當其被盜用、冒用或是隨意干涉的時候,我們也許還對此十分懵懂,了解侵害姓名權的形式,有助于我們增加法律知識,提高防范意識。對于姓名權的保護,或是被侵害之后了解相關救濟途徑,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不動產行政訴訟有效期是多久
2021-02-25國家對原產地標記實施管理規定有哪些
2020-12-20什么是侵占罪,與盜竊罪有何不同
2021-02-07訂婚后男方退婚彩禮是否退還
2021-01-11鐵路運輸人身損害賠償如何確定管轄
2020-11-11人身損害賠償糾紛在法院判決后如何申請強制執行
2020-11-26房地產開發企業不正當經營會受到什么處罰
2021-01-31學生在學校感染肺結核學校有責任嗎
2021-02-25為什么集資房不可以抵押貸款
2021-03-17房屋他項權證過了有效期的后果有什么
2020-12-23有簽名沒有公章的合同是否有效
2021-02-11母子公司間派遣員工,員工不同意怎么辦
2020-11-08勞務工有什么合同
2021-01-30辭退職工的要求是什么
2021-01-24國際貿易貨物運輸保險
2021-01-30弄清免責條款 保險合同上沒簽字鬧糾紛
2021-03-06保險合同怎么簽才算成立
2020-11-08財產保險合同主要履行哪些原則
2020-11-08賠款準備金 ClaimReserve
2020-11-28農村土地承包法有些什么內容
202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