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律上公開宣判大會允許嗎
不可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中第三百四十六條規定:“執行死刑應當公布,禁止游街示眾或者其他有辱被執行人人格的行為。
公開宣判是合法的。但是,召開公開逮捕和公開刑事拘留大會是不合法的。
1986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下發《關于執行死刑嚴禁游街示眾的通知》,其中強調:“嚴禁將死刑罪犯游街示眾,特別是開放城市更要嚴加注意,以免對外造成不良影響。”
在“兩高”和公安部于1988年下發的《關于堅決制止將已決犯、未決犯游街示眾的通知》中,在重申上述原則的同時,又補充規定:“對其他已決犯、未決犯以及一切違法的人也一律不準游街示眾。如再出現這類現象,必須堅決糾正并追究有關領導人員的責任。”1992年,“兩高”和公安部《關于依法文明管理看守所在押人犯的通知》中又強調了這一原則。
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通知,再度明確:“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決后,應當按照法律規定及時公開宣判并送達執行通知書,不得為了營造聲勢而延期宣判和執行。”
1996年新修訂的刑事訴訟法,只規定執行死刑應當公布,不應示眾。
公判大會,顧名思義,“公判大會”就是將被告人押赴到公共空間進行審理,如廣場、空地等,而且每一次都有眾多的圍觀者,多者甚至高達萬人。可以想見的是,在這樣的審判方式下,被告人的權益必將遭到無情踐踏,人格尊嚴也蕩然無存,將給被告人以后生活帶來諸多負面影響,加大了他們的心理負擔。同時對他們的親人也是一種傷害。不論被告人有罪還是無罪,在法律地位上他們都是公民,在依法判決其有罪前,仍然受憲法和法律的保護,不能剝奪對被告人權利的保護。也就是說在被告人接受審判的過程中,被告人依然享有權利,因而將他們置于公共空間下進行廣場式的審判,是法治意識淡薄的表現,也是違背我國憲法和法律的,必須予以禁止。
綜上所述,對于執行死刑等決議性的判決是應當進行公布的,但是公開宣判大會則是不合法的,這種行為違反了法律規定,即使是被執行人也仍然擁有個人人格的權利,所以是禁止一切有辱人格權的行為的情況發生的。
不公開宣判的情況有哪些?
刑事案件公開宣判的依據是什么?
公開宣判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量刑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撞傷死一人就構成交通肇事罪嗎
2020-11-25協助勞動者申請工傷鑒定、爭取工傷待遇
2021-01-18贍養協議能按遺矚算嗎
2020-12-15立約定金與主合同定金不同違法
2020-12-04新拆遷條例終結暴力拆遷
2020-12-10黑社會性質有組織犯罪的構成要件
2021-02-25正常離職有沒有補償金
2021-02-18醉駕拘役可否解除勞動關系
2021-01-11公司對女員工做人流有假嗎
2020-11-22員工意外保險合同的相關內容有哪些
2021-01-25產品責任險——“中國制造”出口難題
2020-12-19申請設立保險公司所需要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0-11-19理賠金不因新標準變更 保險合同約定有效
2020-12-24合同生效2年后自殺,保險公司為何拒賠
2020-12-25保險公司歡迎強三險 經常肇事者須付高額保費
2020-11-23不想再續保養老保險可以退嗎
2020-12-11保險合同要看哪些內容
2021-02-12機動車拒賠第三責任險可行嗎
2020-12-03如何辦理土地承包證
2021-03-10公務員能接受農村拆遷賠償嗎
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