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墜物是我國近年來經常發生的一件事,這類事情反應出來一個人的素質和道德涵養,在此同時也會導致受害者受傷甚至是生命安全,那么對于高空墜物是否有相關規定了?高空墜物砸傷路人怎么辦?下面就由律霸小編為您解答。
根據《侵權責任法》第八十五條,建筑物、構筑物或者其他設施及其擱置物、懸掛物發生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賠償后,有其他責任人的,有權向其他責任人追償。
同時,《侵權責任法》第八十七條,從建筑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筑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給予補償。
換而言之,在高空墜物的事件發生后,受害人可以向所有的可能加害人追究責任。“高空墜物”的舉證責任則不完全是一般原則下的“誰主張,誰舉證”,而是要由可能加害人舉證證明自己與事件發生沒有過錯。如果不能舉證,即使可能不是加害人也要承擔一定的補償責任。這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造成“一人被砸傷,整棟樓居民被集體起訴”的情況。
但是從立法目的的角度而言,法律傾向于保護受害者而加重可能致害人的舉證責任是符合民法基本的公平原則的。因為對于受害人而言,可能造成其損害的人實在太多,要受害人一一舉證確實過于困難。
相反地,只要可能的加害人證明自己在事件中沒有過錯就可以免責,這既保護了受害人的權益,也阻嚇高空拋物的違法行為,促使大家遵守公共生活規則,是公平原則的體現。
“高空墜物”的舉證原則體現了我國《侵權責任法》立法的傾向性,那就是保護被侵權人、受害方的權益優先。但是即便如此,我們還是希望像今早這名上海小學生的不幸意外可以減少發生,因為即使法律可以在事后救濟受害人,損害造成的傷痛還是得自己承擔。
對于高空墜物砸傷路人的責任分擔,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也有相關規定。
對于高空墜物砸傷路人的責任分擔,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六條規定:建筑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筑物上的閑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墜落造成他人損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若造成他人重傷或者重大事故,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民法總則》也規定,民事主體依照法律規定和當事人約定,履行民事義務,承擔民事責任。二人以上依法承擔按份責任,能夠確定責任大小的,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責任。
二人以上依法承擔連帶責任的,權利人有權請求部分或者全部連帶責任人承擔責任。連帶責任人的責任份額根據各自責任大小確定;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責任。
值得注意的是民法總則草案通過后暫不廢止民法通則,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的規定不一致的,根據新法優于舊法的原則,適用民法總則的規定。
對于防范高空拋物致死致傷事件,除了公民提高自身素質加強安全意識之外,物業或居委會等也要加強宣傳引導,比如有的物業公司就發出了杜絕高空拋物等倡議和提示,部分內容值得借鑒:
1. 充分認識到高空拋物的危害性及肇事者要承擔的法律責任,養成文明的生活習慣,杜絕高空拋物,禁止向樓下潑水、扔雜物的現象;
2. 請家長注意言傳身教,用規范的行為教育自己的孩子從小做文明之人,行文明之舉,教育好孩子不要往樓下亂扔雜物;
3. 高空拋物事關全體業主及住戶的人身安全,人人都有監督高空拋物行為的義務,請大家相互監督和提醒。
高空拋物不僅有可能對他人造成巨大的人身傷害,還可能涉嫌“危害公共安全罪”。
我國《刑法》規定“放火、決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要承擔刑責。
然而這條法律是幾十年前制訂的,所以有法律學者認為這里的“其他危險方法”應該是與放火、決水等相類似的行為,而絕不可能包括諸如飆車、醉駕、高空拋物等行為。
事實上長久以來,“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適用范圍也很窄,只是近年來,諸如醉駕、高空拋物等可能造成嚴重后果的行為泛濫,才有少量案例啟用了“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來應對新情況。
高空墜物砸傷路人怎么辦?高空墜物發生后一旦查明肇事者是誰將會受到一定的法律懲罰,也會需要對受害人或者是家屬做出一定的賠償,并且還有可能處罰危害公共安全的罪名。對于高空墜物,不僅是通過司法來進行的懲罰,也要通過宣傳、教育防止此類事情的發生。
高空墜物砸中行人,誰擔責?
如何對高空墜物的責任進行劃分
高空墜物的危害有多大,如何預防高空墜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修路施工噪音大賠償嗎
2021-02-22網上傳播隱私信息如何處理
2021-03-11交通事故賠償有哪些費用
2020-11-170元轉讓合同和贈與合同的區別
2020-12-11按揭房解押要多久
2020-12-24由家屬代簽解除勞動合同有效嗎
2021-03-25勞動合同、勞務合同和聘用協議書的區別
2021-01-10申請勞動爭議調解,必須要提交書面的申請嗎?
2021-01-01保險合同的解釋通常是遵循有利于哪一方的原則
2020-12-21人身保險合同的特點
2021-01-09保險合同生效 意味著保險責任的開始嗎
2020-11-18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可直接向保險公司求償
2020-12-05網上投保意外險為什么得不到賠償
2020-12-23從器官移植談確認保險合同條款爭議的基本原則
2020-11-23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可由哪些主體承包經營?
2021-02-28土地互換都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2020-12-16農民土地流轉協議怎么寫
2021-03-13離婚后,拆遷房屋及拆遷補償款如何分配
2020-12-19在拆遷中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報告有什么要求
2021-02-15拆遷安置房,公攤面積多少合適
202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