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的《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2003)20號在多數情況下能夠實現人身損害賠償規則尤其是裁判規則的統一,但是也有一些例外。以下幾方面的問題應當特別注意。
1、《國家賠償法》
在國家賠償案件中,凡是國家賠償法中有明確規定的,按照國家賠償法的規定來主張損害賠償,不適用法釋〔2003〕20號的規定。其理由在于:
首先,國家賠償是指國家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造成的損害給予賠償的活動。國家賠償最終由國家承擔法律責任,因此是一種主權者的賠償,不同于普通模式侵權賠償。
其次,在人身損害賠償方面,國家賠償法是基本法律,在效力上高于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因此國家賠償法有明確規定的適用其規定。
2、《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
法院參照《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規定的標準判案。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生效(2004年5月1日),《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應自行失效。法釋〔2003〕20號是關于人身損害賠償的專門性司法解釋,當然成為法院判決此類案件的依據。因此,法院在法釋〔2003〕20號生效后將直接依據其中標準和規則來判決一般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不再參考《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的規定。
3、《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與法釋〔2003〕20號在誤工費、陪護費、殘疾生活補助費、被撫養人生活費等諸多方面存在計算標準上的差異,在支付方式上也有所不同。《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的醫療事故不能涵蓋全部醫療事故,醫療事故賠償不是民事賠償,該條例本身不能作為法院審理醫療人身損害賠償案件的依據。
因此,在醫療事故糾紛中,應該優先適用法釋〔2003〕20號作為裁判規則,《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關于賠償范圍、計算方法的規定不宜作為裁判規則。當然,如果法釋(2003)20號中沒有做出明確規定的,可以參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例如有關醫療事故的認定、行政處罰等方面的規定。
4、《工傷保險條例》
從性質上看,工傷保險屬于社會保險范疇,與民事損害賠償性質上存在根本的差別,應該由勞動法進行調整。但相對于民事損害賠償,工傷保險形式更適合解決工傷事故導致的人身損害賠償糾紛。
5、與最高人民法院相關司法解釋的協調
法釋〔2003〕20號第三十六條第二款規定:“在本解釋公布施行之前已經生效施行的司法解釋,其內容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準。”因此,其與相關司法解釋之間的關系也需要理順。
6、《關于審理涉外海上人身傷亡案件損害賠償的具體規定(試行)》僅適用于案件具有涉外因素的,在海上(含通海水域)和港口作業過程中因受害人的生命、健康受到侵害所引發的海事賠償案件,其特殊性在于涉外性。
依據法釋〔2003〕20號第三十六條第二款的規定,在兩個司法解釋有不同規定時,應以法釋〔2003〕20號為依據。但是《關于審理涉外海上人身傷亡案件損害賠償的具體規定(試行)》并沒有被廢止,在法釋(2003)20號中沒有做出規定時仍有適用的余地。
7、依據法釋(2003)20號第三十六條第二款的規定,對于人身損害賠償的范圍、計算方法和標準應該統一適用法釋〔2003〕20號的規定。但是,《關于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中有特殊規定且不違反法釋〔2003〕20號的規定時,仍可以適用,例如對高壓電范圍的限定。
8、《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條規定:“精神撫慰金包括:
(1)致人殘疾的,為殘疾賠償金;
(2)致人死亡的,為死亡賠償金;
(3)其他損害情形的精神撫慰金。”
但法釋〔2003〕20號第十七條關于人身損害賠償的范圍包括了“殘疾賠償金和死亡補償費”;第十八條則單獨規定了精神損害賠償。
法釋〔2003〕20號關于“殘疾賠償金”采取的是“勞動能力喪失說”,同時結合受害人的收入喪失與否的情況來確定;將“死亡賠償金”的性質確定為財產性質的收入損失賠償,而非“精神損害撫慰金”。
依據法釋〔2003〕20號第三十六條第二款的規定,《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中關于“殘疾賠償金和死亡賠償金”的規定無效。依據法釋〔2003〕20號第十八條第一款的規定,受害人或者死者近親屬遭受精神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的,適用《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予以確定。
9、法釋(2002)17號規定:
“根據刑法第三十六條和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七條以及我院《關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問題的規定》第一條第二款的規定,對于刑事案件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精神損失提起的附帶民事訴訟,或者在該刑事案件審結以后,被害人另行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法釋〔2003〕20號規定殘疾賠償金和死亡賠償金不再屬于精神損害,而屬于財產損害。因此因犯罪行為遭受人身損害的受害人可以依法主張殘疾賠償金和死亡賠償金。
10、另外,對于各省、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先后發布的關于人身損害賠償的解釋,由于兩者存在位階上的差異。
因此,凡是各省、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發布的解釋,與法釋〔2003〕20號相抵觸的,當然失效;司法實踐中對于人身損害賠償案件的處理應該以法釋〔2003〕20號的規定為依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裁員時可以裁掉孕婦嗎,裁員的程序
2021-02-03將小說改編成動漫出版都需要什么授權
2021-01-10申請著名商標的條件如何規定
2020-12-24有營業執照無食品流通許可證如何處罰
2021-02-05私自接自來水如何處罰
2020-11-25房屋作為遺產如何分割
2020-11-24贍養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21法院分割財產要多久
2021-02-09如何把控合同中主體資格的審查
2021-03-14房屋中介負有哪些法律責任
2020-11-30長期勞務派遣是否會被認定為勞動關系
2021-02-03職工在廠里吃早餐時猝死能否認定為工傷
2021-02-222020遼寧企業三險比例
2020-12-11承擔產品責任有哪些主要方式
2021-02-17保險合同有哪些特點
2020-12-08交通事故中有人員傷亡,保險公司什么時候能理賠
2021-03-22受害方能否直接向保險公司申請賠款
2021-01-1120條與保險有關的高頻法律條文
2020-12-16網銷保險為何如此受熱捧
2021-02-06保險法對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的規定有哪些
20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