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條所稱“賠償權利人”,是指因侵權行為或者其他致害原因直接遭受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依法由賠償權利人承擔扶養(yǎng)義務的被扶養(yǎng)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親屬。
本條所稱“賠償義務人”,是指因自己或者他人的侵權行為以及其他致害原因依法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主旨】
本條是對于人身損害賠償法律關系的一般規(guī)定。
本條第一款規(guī)定的是人身損害賠償的范圍,也就是法院對人身損害賠償案件的受理范圍。人身損害賠償的范圍,就是保護生命權、健康權和身體權,具體的保護方法,就是賠償財產損失和精神損害。
本條的第二款和第三款規(guī)定了人身損害賠償法律關系的主體,包括賠償權利主體和賠償義務主體。賠償權利主體包括:賠償權利人、間接賠償權利人和死亡受害人的近親屬。賠償義務主體包括:直接賠償義務人、替代賠償義務人、補充賠償義務人。
【釋義】
本條是對人身損害賠償法律關系的一般規(guī)定,分別就人身損害賠償法律關系的主體范圍、客體范圍和內容范圍作了規(guī)定,其中著重對人身損害賠償的主體范圍和法院對人身損害賠償的受理范圍進行了詳細的界定。
(一)人身損害賠償法律關系的概念和構成要素
1.民事法律關系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實,由民法規(guī)范調整而形成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民事法律關系要素為構成民事法律關系的必要因素,包括主體、客體和內容。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簡稱為民事主體,是指參加民事法律關系,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人。在民事法律關系中總是存在相互對應的多個主體,其中,享有權利的一方是權利主體,承擔義務的一方是義務主體。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享有的民事權利和承擔的民事義務所指向的對象。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民事法律關系主體應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
2.人身損害賠償法律關系,就是侵害生命權、健康權或者身體權所形成的人身損害賠償權利義務關系。人身損害賠償法律關系同其他一切法律關系一樣,包括以下三個要素:
第一,人身損害賠償法律關系的主體。
人身損害賠償法律關系的主體,就是人身損害賠償的權利和義務的承受人,即賠償權利人與賠償義務人。賠償權利人,是指因侵權行為或者其他致害原因直接遭受人身損害的受害人、依法由受害人承擔扶養(yǎng)義務的被扶養(yǎng)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親屬;賠償義務人,是指因自己或者他人的侵權行為以及其他致害原因依法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第二,人身損害賠償法律關系的客體。
賠償權利人享有的權利,是請求對他的損失給予賠償;賠償義務人負有的義務,是對自己的侵權行為給賠償權利人造成的損失進行賠償。權利義務共同指向的對象,就是賠償義務人對其侵權行為所造成的損害給予賠償,它以財產的給付作為標志。因此,人身損害賠償法律關系的客體,就是賠償,即補償損害的財產給付。賠償的性質就是行為,即義務主體給付賠償金的行為。
第三,人身損害賠償法律關系的內容。
根據該條第一款規(guī)定,人身損害賠償法律關系的內容,就是人身侵權行為的賠償權利人請求賠償義務人賠償財產損失和精神損害的權利和賠償義務人承擔的賠償賠償權利人財產損失和精神損害的義務。
(二)人身損害賠償法律關系主體的法律適用
傳統理論對于人身損害賠償的主體通常用“加害人”和“受害人”來表述,但是這樣的表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人身損害侵權責任中,多數情況下有權請求賠償的人為直接受害人,負擔賠償義務的人為直接加害人。但是,對于前者來講,如果直接受害人死亡,直接受害人的近親屬或其扶養(yǎng)人都有權請求賠償;對于后者來講,也存在多種加害人與責任人主體不一致的情況,如基于監(jiān)護關系、雇傭關系、幫工關系等特定的法律關系中,監(jiān)護人或雇傭人及被幫工人對于特定情況下被監(jiān)護人、被雇傭人或幫工人造成的損害承擔賠償責任。盡管要承擔責任,但他們卻不是直接加害人。該司法解釋首次采用了“賠償權利人”和“賠償義務人”的概念,可以彌補上述理論的不足,具有科學性。
1.賠償權利主體
在人身損害賠償法律關系中,受害人是賠償權利主體,除受害人外,依法由受害人承擔扶養(yǎng)義務的被扶養(yǎng)人及死亡受害人的近親屬,也是賠償權利主體。由此賠償權利主體分為兩類,一類為直接賠償權利人,該類賠償權利人為侵權行為損害后果的直接承受者,是因侵權行為而使民事權利受到侵害的人。一類為間接賠償權利人,是指侵權行為造成了直接賠償權利人的人身損害,因而使人身權益受到間接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區(qū)分直接賠償權利人和間接賠償權利人的意義在于,在法律的適用中,不同類型的賠償權利人享有不同的權利。
(1)直接賠償權利人
對于直接賠償權利人,有以下三個重要情形應予注意:
第一,不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直接賠償權利人。
凡是具有實體法上的民事權利能力,又因侵權行為而使其民事權利受到侵害的人,就具有賠償權利人的資格。但是,有無民事行為能力,涉及到是否可以自己行使賠償權利。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直接賠償權利人,可以自己行使侵權賠償請求權,向賠償義務主體請求賠償。若直接賠償權利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自己不能行使賠償請求權,應當由其法定代理人代其行使人身損害賠償請求權。法定代理人可以作為直接賠償權利人的訴訟代理人進行訴訟。
第二,多數直接賠償權利人。
一個人身侵權行為可以有數個直接賠償權利人,所有的直接賠償權利人都享有人身損害賠償請求權,都可以提起人身損害賠償訴訟。由于有數個直接賠償權利人,應作為普通共同訴訟,進行合并審理,數個直接賠償權利人都是原告,個別直接賠償權利人不起訴的,并不影響其他直接賠償權利人提出賠償請求。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五十九條,有十個以上直接賠償權利人的案件,可以進行代表人訴訟。在訴訟中,代表人的訴訟行為對其所代表的直接賠償權利人發(fā)生效力,但代表人變更、放棄訴訟請求或者承認對方當事人的訴訟請求,進行和解,必須經被代表的直接賠償權利人同意。
第三,侵害生命權的直接賠償權利人。
侵害生命權,有雙重直接受害人,即已死亡的受害人和為死者送葬、治療而遭受財產損失和精神損害的近親屬。前者已經死亡,不能行使賠償權利,后者可以依法行使請求賠償財產損失和精神損害的權利。如果為死者支付喪葬費用和生前醫(yī)療費用的為死者生前所在的單位或其他社會組織,由于這些喪葬費用也屬于因死者的死亡而遭受的財產損失,所以此時死者生前所在的單位或其他社會組織應當可以作為直接賠償權利人向賠償義務人請求損害賠償。
對于近親屬的界定,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沒有涉及,可能起草人考慮到在過去的司法解釋中對此已經作出界定,如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十二條規(guī)定,近親屬包括“死亡受害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和外孫子女”。盡管如此,“近親屬”的概念在該司法解釋中占據重要的地位,為了突出該地位,也應當在該解釋中對于“近親屬”作出明確規(guī)定。而且在近親屬請求損害賠償時是否有一個順序問題?在最高人民法院的精神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七條中規(guī)定了近親屬的精神損害賠償順序,即自然人因侵權行為致死,或者自然人死亡后其人格或者遺體遭受侵害,死者的配偶、父母和子女為賠償權利人;只有在沒有配偶、父母和子女時,才可以由其他近親屬作為賠償權利人。我們認為在人身損害賠償中也應當存在一個順序問題。
(2)間接賠償權利人
間接賠償權利人。
第一類,行為人實施的侵害生命權和侵害健康權行為造成直接受害人勞動能力喪失,原依靠直接受害人扶養(yǎng),因直接受害人死亡或喪失勞動能力,而使其扶養(yǎng)來源喪失的人。間接賠償權利人是人身侵權行為的非直接受害人,但須是直接受害人生前或喪失勞動能力之前扶養(yǎng)的人,這種扶養(yǎng)權利因直接受害人受害而受到侵害,因而享有法定的扶養(yǎng)損害賠償請求權。間接賠償權利人的扶養(yǎng)損害賠償請求權是獨立的賠償請求權,可以和其他直接賠償權利人一并提起訴訟,也可以獨立提起扶養(yǎng)損害賠償訴訟。
該解釋第二款只強調“依法由受害人承擔扶養(yǎng)義務”的被扶養(yǎng)人可以作為賠償權利人,沒有限定其他的條件。該款實質改變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一百四十七條“受害人實際扶養(yǎng)而又沒有其他生活來源的人”可以作為賠償權利人的規(guī)定,因為該條認為只有在“受害人實際扶養(yǎng)”和“不存在其他生活來源”雙重條件都具備的條件下,該被扶養(yǎng)人才可能有資格作為賠償權利人要求賠償義務人賠償損失。該解釋第二十八條第二款將被扶養(yǎng)人界定為:被扶養(yǎng)人是指受害人依法應當承擔扶養(yǎng)義務的未成年人或者喪失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成年近親屬。這些規(guī)定都是有差異的,適用不同的依據將得到不同的結果。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被贍養(yǎng)人不符合被贍養(yǎng)條件怎么辦
2021-03-22如何出具買房的出資證明
2020-12-19公證在擔保法中的效力
2021-03-19股權眾籌有什么作用
2021-02-28商標權域名權和著作權的保護期限是怎樣的
2021-01-09冒用商標怎么處置
2021-03-10行政處分期限是多長時間
2021-01-21對單位處分不服可以仲裁嗎
2021-01-02申請傷殘鑒定有什么程序
2020-11-14什么是交通事故傷殘鑒定
2021-02-13機動車損害賠償責任是屬于什么責任
2021-01-01房子70年產權到期后怎么辦?民法典草案規(guī)定:自動續(xù)期,可免費?
2020-11-07入職3個月無故被開除賠償金怎么算
2020-11-08企業(yè)一定要成立工會嗎
2021-01-19上傳侵權的網絡視頻由誰擔責
2020-11-21含死亡責任的保險合同必須經被保險人書面同意嗎
2021-01-09人身保險一年需要交納多少錢
2021-02-19受害人無法聯系被保險人的利益如何維護
2020-12-10騙保之后如何處罰
2021-02-11法律認可的保險免責條款有哪些
202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