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確立我國的民事補充賠償責任,那么,什么是補充賠償責任呢?“補充責任”來源于大陸法系的不真正連帶債務學說,是由判例學說發展而來的民法理論,為眾多國家司法實踐所采用,并建立了相應的法律制度。所謂不真正連帶債務,是指多個債務人基于不同原因而偶然產生的同一內容的給付,多個債務人各負全部履行之義務,并因債務人之一的履行而使全體債務人的債務均歸于消滅的侵權責任形態。一般認為,在違反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行為中,違反安全保護義務的一方當事人承擔的侵權責任,就是補充責任。
關于“補充賠償責任”這個法律概念,在我國的《民法通則》中并無規定。近年來,我國在侵權行為法的司法實踐中加強了對違反安全保障義務侵權行為的研究,并在實踐中具體應用補充責任的學說,已經創造了很好的經驗,形成了處理此類問題的科學方法。例如,顧客住進賓館遭受犯罪行為人殺害,犯罪行為人負有人身損害賠償的侵權責任,賓館負有違反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責任,這兩個責任產生了競合。犯罪行為人承擔責任,則賓館消滅責任;賓館在犯罪行為人無力賠償或者賠償不足或者逃逸無法賠償時,應當承擔補充責任。這時,犯罪行為人消滅了對受害人的責任,但卻產生了對賓館的賠償義務。這就是侵權補充賠償責任規定的含義所在。
簡言之,“補充賠償責任”就是指在直接責任人不能滿足權利人賠償請求時,再由補充責任人承擔權利人相應損失的一種責任形態。
看來補充賠償只是為了保護受害者的利益暫時由負補充賠償責任(法定)賠償受害人,而后可以再向責任人追償。所以說補充賠償是一種有順序的“連帶”責任。
近年來,審判實踐中遇到了一些在賓館、酒店、銀行、寄宿學校等殺人越貨的案件。從這些案件發生的原因看,經營者在安全保障上存在的問題,正是這些單位未盡安全保障義務給了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機。有的賠償權利人在向犯罪分子索賠不能而要求經營者賠償時,經營者往往以沒有實施侵害行為,不應承擔民事責任為由進行抗辯。
按照司法解釋的規定,從事經營活動或者其他社會活動的人,負有對相關公眾在合理限度范圍內的安全保障義務。未盡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人身損害的,就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因第三人侵權造成人身損害的,安全保障義務人有過錯的,應當在其能夠防止和制止損害的范圍內承擔補充賠償責任,從而明確了安全保障義務人的義務范圍和責任界限。如果您的情況比較復雜,本網站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組織刷單是犯罪嗎
2020-12-09辦理治安案件應當堅持什么原則
2021-02-12個體戶擅自經營不準個體工商戶經營的商品的如何處罰
2021-01-25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信息要定期查驗嗎
2021-02-28圍繞注冊資金 公司法大修
2021-01-14交通致死司法程序
2021-01-18承兌匯票與支票有什么區別
2021-03-12婚前協議公證的意義協議有哪些具體內容
2020-11-20離婚后不付撫養費就不能探望子女嗎
2021-02-13婚內過錯賠償最新規定是什么
2021-01-28交通事故死亡賠償金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21如何分割夫妻財產
2020-11-27新生軍訓遭校園暴力致死學校是否負有責任
2021-01-04房子被抵押還能繼承嗎
2021-02-28二手汽車過戶步驟是什么
2020-12-26房本上寫的集體土地可以做抵押嗎
2020-11-10公司名稱變更影響公司認證嗎
2020-11-11勞動者受工傷燒傷怎么賠償
2021-03-20勞動合同的解除要求需要哪些
2021-01-19人保產品責任險條款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