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護他人民事權益而實施的見義勇為行為屬于典型的緊急救助行為,救助者自身可能受到損害,也可能造成受助人損害。
為保護他人民事權益而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見義勇為的法律特征
見義勇為是指非因法定職責或者約定義務,為保護國家利益、集體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安全,不顧個人安危,與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或者搶險救災的行為。見義勇為從性質上說是一種道德義務,屬于一種事實行為,而不屬于法律行為;就其行為的內容而言,既可以是法律行為,也可以是事實行為,因此,在見義勇為中并不要求行為人要具有相應的民事法律行為,而只要求行為人有相應的認識能力即可。在有的情況下,見義勇為并不產生與行為人有關的法律行為或后果,如協助警察將犯罪嫌疑人抓獲,個人未受到任何傷害,其行為即告結束,并不產生法律的任何后果。但在見義勇為中,行為人的人身或財產受到損害,或者行為人將他人的人身或財產致損,便產生了法律責任的承擔問題。因此,有必要對見義勇為的特征從法律上進行明確,以便對見義勇為及其法律責任加以確認。
分析起來,見義勇為有以下幾個法律特征:
1、行為主體是自然人。一般是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限制行為能力人在實施與其年齡和智力相適應的見義勇為時,也應成為見義勇為的行為主體;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見義勇為時是否成為行為主體,應視具體情況而定。依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包括不滿10周歲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別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其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進行,否則其行為便無效。不能辨別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因缺乏自主意識,對自己的行為不負責任,不能成為見義勇為的主體。未滿10周歲的未成年人因有獨立的的認識能力,可成為見義勇為的主體。如一九周歲的兒童救助了與其一起玩耍落入淺水不能爬起而有生命危險的幼童,其行為不能因其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而認定不是見義勇為行為。另外,外國公民對我國公民和本國公民在國外實施的見義勇為,也應成為見義勇為的行為主體。
2、行為人主觀上有為他人人身或財產權益避免或減少損失的意思。這是見義勇為成立的主觀要件。也就是說行為人是在明知他人生命或財產有險的情況下,而自覺主動地去救護,其目的和動機是使他人的人身或財產免遭或少受損失。
3、行為人客觀上實施了保護他人人身或財產權益的具體行為。包括勇于同正在實施的違法犯罪行為進行斗爭;對國家、集體和個人的合法權益進行保護或援救,使之免遭或減輕損失;主動抓獲,扭送在逃或者被通緝的犯罪嫌疑人、脫逃的罪犯,或者協助偵破重大犯罪案件,等等。
4、行為人的行為不違反法律法規、社會公共利益和社會道德。
5、行為人無法定或約定的救助義務。無法定義務是指行為人無法定的權利或義務,行為人如有法定的救助義務,就不構成見義勇為。如警察追捕逃犯,監護人救助被監護人等。無約定的義務是指行為人與被救助人之間無因約定而產生的救助義務,這種約定既可以是書面的,也可以是口頭的。
6、見義勇為一般是在緊急的情況下作出的。這種緊急情況既可以是人為造成的,也可以是自然原因造成的。
一般說來,一個人的行為只有具備了上述特征,才能成為見義勇為行為,這也是檢驗見義勇為是否成立的重要標志。
以上就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內容,對于見義勇為的行為,在一般情況下,造成他人損害的,是不用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的,但是重大故意的則需要賠償。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散播公民隱私如何處理
2020-11-11抵押聲明是否證明抵押擔保成立
2021-02-19分期付款逾期不還,被起訴后需注意什么
2021-03-06婚前借款買房離婚后如何分割
2021-02-15工傷交通事故賠償標準
2021-01-26離職時降工資合法嗎
2020-11-20網簽購房合同查詢
2021-03-12基本的購房知識匯總
2020-12-11已簽訂的勞動合同能變更嗎
2021-01-03居民醫保沒繳費怎么辦
2021-01-17人身意外險多久生效
2021-01-29投保人如果體檢不合格保費會退回來嗎
2021-01-23人身保險合同怎么寫
2020-12-15保險合同成立
2020-11-23也談無證駕駛造成事故是否屬強制保險范圍
2021-01-01為非直系親屬投保不理賠怎么辦
2021-02-28輕傷后精神損失怎么理賠
2021-01-29工程中標后不開工如何索賠
2021-02-24海上保險的索賠與理賠原則及手續
2020-12-22新農村建設拆遷的主體是誰
202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