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房預售合同中免責條款的解釋原則
(一)統一解釋原則
對免責條款的解釋應客觀合理,在銷售商使用了特殊的術語制定人定式合同,適用于所有購房人時,應以購房人的平均的、合理的理解作為解釋的依據,而不允許以銷售商單方面、不公平的理解為依據。對相同的情況不允許有不同的解釋出現。法院在審理一個開發項目中多個購房人與銷售商的預售糾紛時,應注意運用同一標準對免責條款進行解釋。
(二)符合合同目的的解釋原則
“依符合合同目的的解釋,要求在某一合同用語表達的意思與合同目的相反時,應當通過解釋更正合同用語;當合同內容暖昧不明或互相矛盾時,應當在確認每一合同用語或條款都有效的前提下,盡可能通過解釋的方式予以統一和協調,使之符合合同的目的;當合同文句有不同意思時,應按照符合合同目的的含義解釋,摒棄有背于合同目的的含義。”對預售商品房合同中免責條款的解釋,應符合合同的目的。如果將免除遲延交房責任條款理解為銷售商可以無限期地推遲交房日期,就違背了當事人訂立合同的本意。法院不應支持銷售商這樣的解釋。
(三)不利于制定者原則
對免責條款有疑義時,應對制定者作不利之解釋,以避免制定免責條款者利用免責條款損害對方利益。(見王*明、崔*遠著《合同法新論。總則》第492頁,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羅馬法即有“有疑義應為表意者不利益之解釋”原則,各國立法也多加以繼承。
(四)限制解釋原則
指對合同未規定或規定不完備的事項,不得推定適用免責條款。一旦擴張適用就會侵犯購房者的利益。例如:在一商品房預售合同中,對銷售商的免責事項一一進行了列舉,在最后一項規定了"其他事件",這是個概括性的規定,不能擴大解釋為任何事件,而應解釋為與先前所列舉的事項同一種類的事件。
(五)非定式條款優先的原則
在銷售商與購房者訂立于定式預售合同,而后又別協商訂立了補充協議的情況下,如其中的免責條款發生沖突,應以補充協議為據。這是因為特別規定優于一般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交警對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調解有期限嗎
2021-02-27引用網絡上句子算侵權嗎
2021-03-26中小企業實行股權激勵有什么好處
2021-02-06一般知識產權案件分析報告包括哪些內容
2021-01-11請求交通賠償需準備的材料
2021-01-03非法經營煙花爆竹犯罪嗎
2021-02-09婚前貸款買房屬于共同財產嗎
2021-03-08律師調解婚姻糾紛應遵守哪些原則
2021-03-10劃撥用地手續有哪些
2021-01-17調崗降薪合理嗎?
2021-01-26追索勞動報酬是否解除勞動關系
2021-02-03用人單位是否可以單方變更工作崗位
2021-02-04定期壽險的保險期限有多久,定期壽險適宜哪些人群
2021-01-17百萬意外保險如何選
2020-12-20此人身保險合同是否有效
2021-01-14旅行者登車前發生事故保險公司應否理賠
2021-03-14保險人未盡說明義務 相關保險條款無效
2020-11-15保險對方全責如何理賠
2021-03-21車子沒買保險可以上路嗎
2021-02-01保險法釋義第一百零二條是怎樣的
202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