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醫療事故死亡賠償金的計算
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根據客觀計算方法,以定型化賠償模式來確定死亡賠償金的賠償標準和賠償年限,具體為:就是一次性賠償20年,死亡賠償是固定的,受害人是 60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75周歲以上的,按5年計算。死亡賠償金賠償的對象是余命,但又不完全是余命,如果年齡太小,賠償20年就完了,年齡大一點的就是年齡每增加一歲就減少一年。死亡賠償金采納了系“繼承喪失說”,并非精神撫慰金,其計算公式為:
(1)城鎮居民為:死亡賠償金=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年[60周歲以上的為(實際年齡-60);75周歲以上為5年]
(2)農村居民為:死亡賠償金=上一年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n〔n:60周歲以下為20年(含);60周歲以上:n=(實際年齡-60);75周歲以上為5年〕
(3)60周歲以下人員的死亡賠償金=上一年度城鎮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0年。
(4)60周歲—75周歲人員的死亡賠償金=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0-(實際年齡-60)]。
(5)75周歲以上人員的死亡賠償金=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年。
二、醫療事故中醫療過失行為責任程度
醫療事故中醫療過失行為責任程度分為四種:
1、完全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后果完全由醫療過失行為造成。
2、主要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后果主要由醫療過失行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
3、次要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醫療過失行為起次要作用。
4、輕微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后果絕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醫療過失行為起輕微作用。
5、故確定賠償時應根據醫療機構的過錯責任大小來劃分:醫療機構負全部責任的,應承擔全部損失的100%;負主要責任的,應承擔全部損失的60%-90%;負次要責任的,應承擔全部損失的10%-40%;負輕微責任的,應承擔全部損失的10%。
醫療事故賠償責任是賠償責任,還是補償責任。發生醫療事故糾紛的時候,當事人可以按照《醫療事故處理辦法》規定,醫療糾紛的處理應首先由發生糾紛的醫患雙方遵照事實求是的原則協商處理。只有在協商無法進行發生爭議時,才提請當地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委員會進行鑒定。
醫療事故鑒定費由誰出
二級醫療事故有哪些,賠償標準是什么?
醫療事故鑒定陳述材料怎么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不出具終止勞動合同證明怎么辦
2020-11-11勞動糾紛處理流程是怎樣的
2021-01-19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盜竊刑事案件的最新司法解釋
2021-03-19出國簽證辦理流程
2020-12-17死刑冤假錯案如何賠償
2020-12-08停車場刮蹭逃逸后果
2020-12-30借款協議書有期限嗎
2021-02-27孩子探望權,父母一方被禁止探望孩子怎么辦
2021-01-102020年領結婚證要交二胎押金嗎
2021-01-18轉載侵權責任是什么
2021-02-04外孫有代位繼承權嗎
2021-02-10醫療后又工亡如何賠償
2020-12-27小產權房買斷需要什么手續
2020-11-29聘用合同續簽日期可以提前簽嗎
2021-02-04競業禁止與競業限制的主要區別在哪些方面
2021-02-08保險合同為什么會終止
2020-12-01生效不等于保險責任開始
2021-03-06人身保險的索賠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1-01-04外資保險公司在我國有哪些形式
2021-01-01失業保險基金額用途有哪些
202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