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电影网一区_jizz内谢中国亚洲jizz_都市激情亚洲综合_特黄特色欧美大片

精神損害賠償的適用問題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5-05-10 · 546人看過

精神損害賠償的適用問題

精神損害賠償越來越受到關注,很多人在自身權益受到侵害時也往往要主張精神損害賠償,但目前除了賠償數額確認的原則外,尚無完全統一的量化標準,在司法實踐中判決精神損害賠償的數額也大小不一,甚至相差甚遠。精神是無形的,也具有主觀性,同樣的一個侵權行為,對不同的人而言,所受到的精神傷害也是有區別的,,進行完全的量化標準也顯得不太現實。目前審理精神損害賠償案件主要適用的依據是《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1〕7號)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3〕20號),下面主要結合這兩個司法解釋談談節省損害賠償的適用問題。

一、哪些情況下可以主張精神損害賠償

精神損害賠償主要適用于自然人為受害主體的案件,在理論上雖有主張法人精神損害賠償的觀點,但我國尚未建立法人精神損害賠償制度,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以人格權利遭受侵害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那么是不是只要自然人的任何合法權益受到侵害,都可以主張精神損害賠償呢。從目前的司法解釋看,自然人主張精神損害賠償是有條件限制的,按照法釋〔2001〕7號文的規定如果是如下權利受到侵害,則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

1.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

2.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

3.人格尊嚴權、人身自由權。

在法釋〔2003〕20號文中,也有類似的規定,即“因生命、健康、身體遭受侵害,賠償權利人起訴請求賠償義務人賠償財產損失和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p>

也就是說,當身體受到傷害了、名譽受到侮辱了、隱私受到侵害了、自由受到限制了等情況下,可以提出精神損害賠償。

此外,具有人格象征意義的特定紀念物品,因侵權行為而永久性滅失或者毀損,物品所有人也可以提出精神損害賠償。比如先祖的唯一照片被洗相館遺失,而不可復制和留存的情形,就不能單純的按照財產損失進行賠付,還應當進行精神損害賠償。

實際上,精神損害的范圍是很廣泛的,這種損害主要是基于親情、友情、尊嚴等精神層面上受到傷害而發生的,比如,離婚后對子女的探視權,俗話說母子連心,如果對方長期拒絕探視,這種精神傷害可想而知。但從目前的司法解釋看,這尚不在精神損害賠償的范圍之內,或者說是有爭議的。

除此之外,法人也是有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的,如果這些權利受到侵害,喪失了商業信譽、社會聲譽,輕者導致法人名譽受損,重者可能迫使法人因此而倒閉。

隨著實踐的發展,有必要將自然人主張精神損害賠償的范圍隨之擴大,同時,為保護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有必要逐步建立法人精神損害賠償制度。

二、提起精神損害賠償的主體

能夠提起精神損害賠償的主體除了受害人之外,自然人因侵權行為致死,或者自然人死亡后其人格或者遺體遭受侵害,死者的配偶、父母和子女可以作為主體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沒有配偶、父母和子女的,可以由其他近親屬提起訴訟。

自然人死亡后,其近親屬遭受精神損害的情形主要是指:

1.以侮辱、誹謗、貶損、丑化或者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姓名、肖像、名譽、榮譽;

2.非法披露、利用死者隱私,或者以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隱私;

3.非法利用、損害遺體、遺骨,或者以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遺體、遺骨。

三、精神損害賠償的內容

因侵權致人精神損害,但未造成嚴重后果,受害人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一般不予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形判令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如果是造成嚴重后果的,可以根據受害人一方的請求判令其賠償相應的精神損害撫慰金。

按照法釋〔2001〕7號文的規定,精神損害撫慰金包括以下方式:

1.致人殘疾的,為殘疾賠償金;

2.致人死亡的,為死亡賠償金;

3.其他損害情形的精神撫慰金。

按照法釋〔2003〕20號文第十八條的規定,受害人或者死者近親屬遭受精神損害,賠償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請求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的,適用法釋〔2001〕7號文予以確定。在法釋〔2003〕20號文確定精神損害賠償問題指向法釋〔2001〕7號文時,由此產生賠償內容相互矛盾之處。

法釋〔2003〕20號文第三十一條規定:

“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一條以及本解釋第二條的規定,確定第十九條至第二十九條各項財產損失的實際賠償金額。

前款確定的物質損害賠償金與按照第十八條第一款規定確定的精神損害撫慰金,原則上應當一次性給付。”

按照法釋〔2003〕20號文第三十一條的規定,物質損害賠償金與精神損害撫慰金應當是并列的,在法釋〔2003〕20號文第十九條至第二十九條規定的各項財產損失中,包含了傷殘賠償金和死亡賠償金,而法釋〔2001〕7號文確定的精神撫慰金指的就是傷殘賠償金、死亡賠償金,兩者顯然在涵蓋范圍上發生了沖突,這將會影響到對精神損害賠償的確認,建議加以統一。

四、精神損害的賠償數額

精神損害賠償的數額是多少,法釋〔2001〕7號文中規定了以下確認的原則,沒有規定具體的計算標準:

1.侵權人的過錯程度,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2.侵害的手段、場合、行為方式等具體情節;

3.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后果;

4.侵權人的獲利情況;

5.侵權人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

6.受訴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按照法釋〔2003〕20號文的規定,傷殘賠償金和死亡賠償金是有計算標準的。殘疾賠償金根據受害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或者傷殘等級,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準,自定殘之日起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受害人因傷致殘但實際收入沒有減少,或者傷殘等級較輕但造成職業妨害嚴重影響其勞動就業的,可以對殘疾賠償金作相應調整。

死亡賠償金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準,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法律常識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