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某甲因夫妻感不和于1999年離婚,其女某乙判歸其生母汪某撫養。2000年某甲與丙女結婚。婚后生育有子。2005年某甲因交通事故身亡。事故發生后,經交警部門調查調解,付給某乙撫養費×××元,給付甲某生母撫養費×××元,給付丙女某甲死亡賠償金×××元。2006年元月,某甲生母及某乙以某甲近親屬為由,起訴丙女,要求平均分配某甲死亡賠償金。
筆者就該筆死亡賠償應否進行分配,如何進行分配簡要進行分析,欲與各同仁共探討。
首先,我們應明確死亡賠償金具有何種屬性,是一種物質性的財產損失,還是一種精神損害撫慰金,抑或兼是精神損害和物質損失兩項性質。現行有關法律法規和相關司法解釋可以說說法不一。
2003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解釋》第十七條第二、三款規定,受害人死亡時,賠償義務人應當賠償死亡補償費,被撫養人生活費等。第二十九條規定:“死亡賠償金按照受訴法院所地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工人均純收入標準,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步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按五年計算。”依照該司法解釋第三十一條規定上述死亡賠償金屬物質賠償金,而不屬于精神損害撫慰金。既然死亡賠償金屬于物質損害賠償金,而不再屬于精神損害撫慰金,那么死亡賠償是否屬于個人財產,而由其近親屬繼承?筆者認為,死亡賠償金同樣不具有遺產的性質。(一)死亡賠償金是公民因人身損害事故死亡之后才發生的,非該公民生前所有而死亡時所遺留的;(二)《繼承法》規定了遺產的范圍,沒有死亡賠償金這一項目;(三)任何公民均可以在生前立遺囑處分自己的遺產,死亡也可以按照法定繼承原則分配該公民的遺產,而公民在生前無也不可能處分自己的死亡賠償金;(四)如按遺產處理,法定繼承人以久的人也可有權分得該項的一部分,這與《解釋》第一條二款的規定相悖。因此,筆者認為,將死亡賠償金按遺產處分也是不妥的,這是因為:(一)任何公民要取得財產所有權必須有合法依據,公民只有在自己生命存在的情況下,才能通過親自行使民事行為,合法取得財產所有權;(二)由于死亡賠償金是在公民死亡之后才由加害人支付的,該公民無法將其作為生活資料或生產資料進行使用,為無法對該費用享有占有、使用受益和處分的權利;(三)公民不能以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換取合法財產所有權,否則不僅違反法律規定,而且有悖于社會的公序良俗。因此,死亡賠償金不屬于公民的個人的合法財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已經申請強制執行了還能調解嗎
2020-11-23債務不能履行可以拍賣合伙財產嗎
2021-03-26合伙財產及合伙人的財產處分權
2021-03-24攝影公司用動漫圖片侵權嗎
2020-12-31股權質押可以同時質押嗎
2021-03-23在先債權能否對抗已登記的物權
2021-02-21有限合伙人財產份額的繼承應該注意些什么
2021-02-23婚姻法解釋二
2020-11-20身體不好沒盡到贍養能分撫恤金嗎
2021-01-21公司沒簽合同員工主動離職可以告公司嗎
2021-01-17調崗不同意離職能要賠償嗎
2020-12-22保證保險合同與保證擔保合同有哪些區別
2021-01-01保險法釋義 第一百七十三條
2021-03-08被保險人在遺囑中追加受益人是否有效?
2020-11-24如何正確理解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轉包和出租
2020-11-27關于機動地承包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1-03-01土地出讓金屬財政收入嗎
2021-02-02主張拆遷補償利益有時效要求嗎
2020-12-07公司拆遷補償安置申請書
2020-12-25陽江陽東區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