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賠償項目
1、一般傷害
2、因傷致殘:以“勞動能力喪失說”為原則,同時吸收“收入喪失說”(未成年人、待業人員無收入)合理成分,不采“生活來源喪失說”(即致殘前后生活來源的差額,過低)
3、死亡:采“繼承損失說”,以家庭整體減少的收入為標準計算,在“收入損失”的財產損失以外,另外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
不采“撫養喪失說”,即以被扶養人喪失生活來源為計算依據。
歸責原則:過錯(推定)責任原則、無過錯責任原則、公平原則
賠償原則:全部賠償原則、財產賠償原則、過失相抵原則
對于賠償項目應該全部賠償,而不僅僅是全額賠償。全額賠償只是對財產的損失予以全部賠償,全部賠償還包括精神損害賠償金和對財產的間接損失。全額賠償包含于全部賠償中。
二、精神損害撫慰金
1、對于殘疾賠償金和死亡的賠償金,人身損害司法解釋把精神損害司法解釋,從精神損害賠償性質改成物質損害性質。
2、《民法通則》第119條規定“喪葬費”,沒有精神損害賠償。
最早規定死亡賠償的是《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當中規定了死亡補償費賠償,第一次規定了精神損害賠償性質的賠償金。后來在《產品質量法》當中規定了一個撫恤費賠償,和死亡賠償金的規定是一個性質的。后來起草《國家賠償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時,就增加了統一得死亡賠償金和殘疾賠償金。直至《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明確,殘疾賠償金和死亡的賠償金是精神損害撫慰金。
3、本司法解釋中殘疾賠償金和死亡賠償金的性質發生變化,第17條規定死亡賠償金和殘疾賠償金屬于人身損害賠償范圍,第18條另立一條規定:“受害人或者死者近親屬遭受精神損害,賠償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請求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的,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予以確定。”
但是,這個條文寫得不很成功的條文,因為其中有一個循環的問題:確定精神損害賠償要按照精神損害賠償司法解釋來確定,精神損害賠償司法解釋中死亡賠償金和殘疾賠償金又屬于精神損害賠償。然而,意思和邏輯大家都明白,實踐中也是這么操作。
4、“殘疾賠償金”代替了“殘廢者的生活補助費”,對《民法通則》作了修改,在這個司法解釋中不再提殘疾者生活補助費的賠償,而直接賠償殘疾賠償金,不再賠償生活補助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套路貸報案立案條件
2021-01-31合作社土地入股協議怎么寫
2021-02-13行政處罰案件多長時間應當立案
2020-12-09離婚男方沒有財產可以要賠償嗎
2021-03-17法律顧問費和代理費要分開收嗎
2020-12-19交通事故定責期限
2021-02-13事故全責不處理能年檢嗎
2020-12-31重婚罪的構成要件有哪些,如何舉證,離婚能否得到賠償
2021-03-18借條法院起訴流程有哪些
2021-01-24新生軍訓遭校園暴力致死學校是否負有責任
2021-01-04農村集體土地房屋可以遺贈嗎
2021-01-18合同期間公司調動崗位不服從可以得到幾倍賠償
2021-03-22辭退過了醫療期的員工如何賠償
2020-12-28勞動糾紛企業能否提出仲裁
2020-12-26家庭財產保險的現狀如何
2020-12-02保險合同有什么特點
2020-12-30人身保險合同如何簽訂
2020-12-16什么叫做追償
2020-12-04保險到期數小時后投保車輛發生火災
2020-11-24投資類保險的類型和各自的優點
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