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與醫護人員、醫療機構之間產生了醫療糾紛的,可以采取協商、調解、訴訟等方式進行解決。而這其中的調解還涉及到了多種方式,那按照法律的規定,醫療糾紛調解方式有幾種呢?我們一起在下文中進行具體了解。
1、人民調解
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調解是指雙方當事人共同向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由后者主持調解達成協議。這種調解程序規范,達成的協議如果沒有法定撤銷事由,就成為合法協議,并且不收取任何費用。
衛生部等三部門發出通知,要求各地設立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免費為市民調解醫療糾紛。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受理本轄區內醫療機構與患者之間的醫療糾紛。受理范圍包括患者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就檢查、診療、護理等過程中發生的行為、造成的后果及原因、責任、賠償等問題,在認識上產生分歧而引起的糾紛。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醫療糾紛不收費。委員會由具有較強專業知識和較高調解技能、熱心調解事業的離退休醫學專家、法官、檢察官、警官,以及律師、公證員、法律工作者組成。
2、行政調解
行政調解是指衛生行政部門對于醫療糾紛的調解。就我國的情況而言,衛生行政機關在醫療糾紛調解中占據著核心地位,《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對此作了專門規定:衛生行政機關調解的范圍是當事人之間關于醫療事故的賠償等民事爭議;調解是可選擇的并且不具有強制力,其履行取決于當事人的意愿。實踐中,衛生行政部門作為行政機關以及行業主管機關,其所具有的權威性對醫療糾紛的調解具有重要作用,許多醫療糾紛都通過調解獲得解決。
3、訴訟調解
訴訟調解也稱司法調解,是指醫療糾紛進入訴訟程序后,由法院組織進行、醫療糾紛雙方當事人自愿同意的調解。
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根據當事人自愿的原則進行調解。所謂自愿,一是從程序意義上講,雙方當事人自愿以調解的方式解決爭議;二是從實體意義上講,調解協議的內容必須是雙方當事人意愿。這是調解不同于判決的一個重要特點。
以調解的方式解決當事人之間的糾紛,是法律賦予當事人的一種訴訟權利,人民法院有權在當事人自愿的前提下主持調解,無權強迫當事人接受調解。調解協議必須是雙方當事人互諒互讓、自愿協商的結果。也就是說,調解協議的內容是雙方當事人真實的意思表示。
不管是什么糾紛里面的條件,都是在第三方的支持下進行的。就醫療糾紛調解方式來講,具體包括了三種不同的調解方式,即上文中為大家講解的行政調解、人民調解以及訴訟調解。更多相關知識您可以咨詢律霸煙臺律師。
繳納醫療責任保險多少錢
醫療責任事故由誰負責鑒定
醫療責任處理方法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專利初步審查包括哪些內容
2021-01-14怎樣處理同時申請的相同商標
2021-03-06抵押權的追及性
2021-03-19拾得人拾得遺失物能向遺失物丟失人請求報酬嗎
2021-03-07商品房住房面積怎么計算
2020-12-27什么時間可提出撤銷脅迫婚姻
2021-03-14侵權行為是什么
2020-12-102015年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與精神損害撫慰金標準
2021-03-25遇到交通事故怎么處理
2020-11-21車輛事故肇事方不賠償怎么辦
2021-03-10不可抗力發生時索賠的處理原則
2021-01-18黑龍江省農村宅基地面積標準是多少
2021-02-252020年房產稅如何征收
2020-12-13噪音擾民的時間規定
2020-11-30死亡保險金如何分配
2020-12-14親筆抄錄風險提示 確定利益不受損
2021-01-07保險公司變更出資人股權轉讓審批是怎么進行的
2021-02-04理賠金給付的規定有哪些
2021-01-11商業車險二次費改的最新規定內容
2021-03-01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報告編報規則
20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