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問題我國目前現行的票據立法尚未觸及,理論界亦存有三種不同觀點[6]:
第一種觀點為主觀說或明示授權說,即判斷空白補充權是否存在應根據出票人的意思表示或明確授權予以確定。該說重視出票人的真實意思表示,有利于保護出票人的權利,但對善意持票人則欠缺保護,并且一味強調對出票人真實意思的探求,不利于票據的使用和流通,與票據立法注重票據流通的“果”、相對忽略出票的“因”而實現對效益價值追求的立法精神相違背。
第二種觀點為客觀說或默示授權說,即應從票據外觀上是否預留空白來確定,如果出票人預留票據上的必要記載事項,并將其交付給持票人,視為受讓人取得空白補充的默示授權。
第三種觀點為折衷說或依實際情形說,即應根據實際情況,判斷采用上述主觀說或客觀說。該說主張應根據個案的具體情況來判定是否存在授權,使補充權的判斷陷入無標準的混亂之中。
在上述幾種觀點中,我國部分學者認為空白補充權的取得應以主觀說為通說,因為該說被很多判例加以引用,從世界各國的立法實證來看,日本的票據法亦是以授權為前提的。[7]結合票據立法的基本價值追求和價值導向,筆者則認為以客觀說來認定空白補充權的取得更符合票據立法的精神和本質。因為:首先,出票人為相應記載并交付空白票據的行為本身,表明其有授予持票人空白補充權的意思;其次,根據票據屬于商法的外觀性理論,持票人持有空白票據,法律完全可以推定其享有空白補充權;再次,空白補充權的外觀推定,或許不利于出票人真實意思的保護,但空白票據流通將產生的法律后果應為出票人在出票時所應預見和認識到的,對此不應成為票據立法所關注的重點,也不能以出票人的個人真實意圖和個人利益安全對抗票據流通及整個票據交易安全的公共利益或者說是重要利益。票據立法所關注的重點應是對符合商事交易客觀規律的空白票據產生的實踐予以肯定并規范,由此促進票據的流通,實現立法所追求的效益價值。目前大多數國家有關空白票據的立法也規定了不得以出票人的真實授權意圖對抗善意持票人。[8]由此可見,空白補充權隨著票據的移轉而轉移,對于善意持票人而言,其取得空白票據的同時,亦獲得空白票據的空白補充權,其行使空白補充權不受出票人出票時的真實意圖所限,出票人出票的真實意圖只能在出票人與其直接后手之間援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權確認糾紛主要包括什么情形
2020-11-24公司分立方是否可能分立負債
2020-12-17征地土地補償協議
2021-02-12監視居住可以見家屬嗎
2020-11-19熊孩子損壞滅火器,監護人是否承擔賠償
2021-03-07治安拘留家屬能探望嗎
2021-03-14內部仲裁員與外國仲裁機構不同的是什么
2020-11-28門面房出租合同范本
2020-11-14未裁決的違章處理辦法是什么
2020-11-15房屋中介合同違約金
2021-02-27勞動合同續簽申請書模板是什么
2020-12-10什么是承包關系
2021-02-10怎么簽試用期合同
2021-01-28壽險責任準備金的管理方法
2020-12-29人身保險糾紛的解決途徑有哪些
2020-12-25事故第三者可否起訴保險公司要求賠償
2021-03-06處理賠償糾紛要交什么材料
2020-11-23保險合同能否繼承
2021-01-13保險合同簽訂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17什么是財產保險合同
20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