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私文物罪的法律性質是什么
所謂走私文物罪,是指單位或個人違反海關法規和文物保護法規,運輸、攜帶、郵寄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出境的行為。其犯罪主體為自然人和單位均可構成。在主觀方面,必須是出于故意。犯罪對象為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表現為違反海關法規,逃避海關監管,非法運輸、攜帶、郵寄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出國邊境的行為是其客觀表現。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條【走私武器、彈藥罪、走私核材料罪、走私假幣罪;走私文物罪、走私貴重金屬罪、走私珍貴動物罪、走私珍貴動物制品罪;走私國家禁止進出口的貨物、物品罪】走私武器、彈藥、核材料或者偽造的貨幣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情節特別嚴重的,處無期徒刑,并處沒收財產;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走私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黃金、白銀和其他貴重金屬或者國家禁止進出口的珍貴動物及其制品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沒收財產;情節較輕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走私珍稀植物及其制品等國家禁止進出口的其他貨物、物品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單位犯本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本條各款的規定處罰。
區分走私文物罪與非罪,應當從主觀方面與客觀方面兩方面把握。在主觀方面,如果行為人沒有犯罪故意,即行為人不知其攜帶的是文物,或者不知其攜帶的文物是國家禁止出口的,即使其客觀上具有運輸、攜帶或郵寄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過境的行為,也不能認為其構成本罪。
從客觀方面看,主要看行為人走私的文物是否屬于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根據《文物保護法》規定、文物出口或個人攜帶文物出境、都必須先向海關申報、經國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門指定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門進行鑒定并發給出口許可憑證才能出境,可見并非所有的文物都禁止出境。如果行為人違反海關、逃避海關監管、運輸、攜帶或郵寄的文物并非國家禁止出口的,只能認為其行為是一般走私行為,而不能認為是走私文物罪。
希望通過上面的內容您能對走私文物罪相關的問題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如果您情況比較復雜,本網站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擔保公司設立規定
2021-01-11勞動合同解除方式
2020-11-20犯人羈押期間家屬可以進行探視嗎
2020-12-21假離婚被真離婚怎么辦
2020-12-17民事發回重審幾次為限
2021-01-15強制執行申請能否裁定不予受理
2021-02-21交通調解協議書能否反悔
2020-12-22被告如何申請房屋保全
2021-01-21房產證糾紛如何維權
2021-01-08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員工被裁員的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1-03-16學生實習期受傷是工傷嗎,學生實習期受傷誰來擔責
2021-02-27實習期獨自駕車上高速發生追尾
2021-03-16實習期的員工辭職書范文是怎樣的
2020-12-11實習期記滿12分該怎么辦
2021-01-04消防工程質保期幾年
2021-03-11航班延誤乘客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1-03-08建立和完善工程保險的必要性具體是怎樣的
2020-12-21簽定家庭財產兩全保險合同需注意事項
2021-03-13“賠款收據及權益轉讓書”是否可以作為雙方保險合同終結的依據
2020-12-05完善保險合同告知義務制度的思考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