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侵犯客體是國家對普通產品質量的管理制度。普通產品是指除刑法另有規定的藥品、食品、醫用器材、涉及人身和財產安全的電器等產品,農藥、獸藥、化肥、種子、化妝品等產品以外的產品。國家對產品質量的管理制度是指國家通過法律、行政法規等規范產品生產的標準,產品出廠或銷售過程中的質量監督檢查內容,生產者、銷售者的產品質量責任和義務、損害賠償、法律責任等制度。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侵犯了國家對產品質量的上述管理制度,生產、銷售不符合產品質量標準的偽劣產品擾亂產品質量監督管理秩序,侵犯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2.客觀方面表現為生產者、銷售者違反國家的產品質量管理法律、法規,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的行為。違反產品質量管理法律、法規一般是指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工業產品質量責任條例》以及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的關于產品質量的地方性法規、規章、有關行業標準規則等。關于偽劣產品的界定標準,在上述產品質量法規中有規定。本罪在客觀方面的行為表現可具體分為以下四種行為:
(1)摻雜、摻假。這是指行為人在產品的生產、銷售過程中摻入雜物或假的物品。
(2)以假充真。這是指行為人以偽造產品冒充真產品,表現為偽造或者冒用產品質量認證書及其認證標志進行生產或者銷售這類產品的行為。
(3)以次充好。這是指以次品、差的產品冒充正品、優質產品的行為。
(4)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這是指以不符合產品質量標準(包括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在內)的產品假冒符合產品質量標準的產品的行為。
根據法律規定的精神,上述四種行為屬選擇行為,即行為人具有上述四種行為之一的就構成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行為人如果同時具有上述兩種行為或兩種以上行為的。也應視為一個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不實行數罪并罰。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的金額達到5萬元以上的情節是構成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在客觀上所要求的內容。
3.犯罪主體是個人和單位,表現為產品的生產者和銷售者兩類人。生產者即產品的制造者(含產品的加工者),銷售者即產品的批量或零散經銷售賣者(含產品的直銷者)。至于生產者、銷售者是否具有合法的生產許可證或者營業執照不影響本罪的成立。
4.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一般具有非法牟利的目的。行為人的故意表現為在生產領域內有意制造偽劣產品。在銷售領域內分兩種情況:一是在銷售產品中故意摻雜、摻假;二是明知是偽劣產品而售賣。
什么是銷售偽劣產品罪
銷售偽劣產品罪,是指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達5萬元以上的行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訴訟敗訴的后果
2021-01-29公司在解除勞動合同面臨哪些法律風險,應該如何防范
2021-03-22領取結婚證但爽約不出席婚禮巨額彩禮如何歸屬
2021-01-21上課期間老師訓學生出去跳樓身亡學校承擔什么責任
2021-03-07比特幣是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
2020-12-11緩刑與死緩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23結婚的法定程序是怎么規定的
2021-02-10交通事故造成損害醫療費怎么計算
2020-12-19房屋抵押登記程序是怎樣的
2021-02-28房地產權屬調查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
2020-12-17勞動合同爭議解決方式怎么規定
2021-02-14實習協議包括哪幾部分
2021-01-27金享人生終身壽險(分紅型)的概念
2021-03-08沒有保險合同逃逸是否免責
2021-02-13快遞車逆行出事保險理賠嗎
2021-03-24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聯合懲戒措施是什么
2021-02-18機動車肇事逃逸保險公司處理嗎
2020-12-13保險公司的誠信原則有何特別之處
2021-03-22購買車險警惕哪些陷阱
2021-02-17保險代理都應該承擔哪些責任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