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經營罪是指違反國家規定,從事非法經營活動,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行為。非法經營罪是1997年刑法在分解投機倒把罪的基礎上形成的新增罪名。1997年刑法采納學者建議,(注:參見趙秉志主編:《刑法修改研究綜述》,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0,263、264頁;周道鸞等主編:《刑法的修改與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485頁。)分解投機倒把罪、增設非法經營罪。單行刑法與刑法修正案相繼對非法經營進一步做出現定,司法解釋不斷豐富非法經營罪的“其他”行為方式的內容,形成非法經營罪構成的繁復局面,導致非法經營罪認定的諸多困難。本文正基于此,根據相關立法規定與司法解釋對非法經營罪作進一步闡述,以求廓清非法經營罪的構成,并在司法實務中準確認定非法經營罪。
一、非法經營罪之“堵截構成要件”
堵截構成要件,是大陸法系立法技術角度的要件分類形式,它指刑事立法制定的具有堵塞攔截犯罪人逃漏法網功能的構成要件,表現形式包括“或者其他型”、“持有型”、“最低要求型。(注:參見儲槐植著:《刑事一體化與關系刑法論》,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358、359頁。)作為嚴密型法分則條文的立法方法,堵截構成要件對完善我國刑事立法較具實證意義。非法經營罪采取列舉式與概括式并舉的方法借以表現客觀要件內涵,存在基本構成與加重構成兩個量刑幅度。換言之,在非法經營罪的客觀要件上,成功運用了堵截構成要件的立法方式,表現為“或者其他型”。1997年刑法典采取的是先列舉非法經營行為的兩種明確方式之后,次以“其他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非法經營行為”概括羅列未盡的非法經營行為方式。1999年刑法修正案進一步增加“非法經營證券、期貨、保險業務情節嚴重的”作為第三種行為方式。
1997年刑法典第225條第1、2項規定非法經營兩種行為的方式:未經許可經營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專營、專賣物品或者其他限制買賣的物品;買賣進出口許可證、進出口原產地證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經營許可證或者批準文件。但司法實踐中非法經營方式情狀各異,難以以列舉式予以明確概括。因而,刑法第225條第4項設定了“堵截構成要件”,即其他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非法經營行為。這一概括性規定是為彌補上述兩項對非法經營行為的列舉而設。刑法之所以作這一概括性的規定,是為了重點打擊前二類非法經營行為的同時,不使其他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非法經營行為人逃脫法網。(注:參見黃京平主編:《擾亂市場秩序罪》,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9,172~173頁。)為適應經濟生活發展變化,以立法技術采取列舉與概括規定相結合的辦法,便于有力打擊非法經營犯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新農村建設,不愿意拆遷的該怎么處理
2020-12-01土地租賃協議注意事項
2021-03-21匿名舉報誣陷怎么處理
2020-12-12留置權與抵押權有什么差別有哪些
2021-03-25交通事故調解不成功怎么辦
2020-11-21合法分居離婚的要求是什么
2021-03-15被判緩刑會影響子女嗎
2020-12-09商業銀行能否追究刑事責任
2021-02-12格式合同有什么特殊性
2021-02-12合同債權質押及其法律效力是怎樣的
2021-01-15治安管理處罰有哪些種類
2021-01-04雇傭合同是否屬于勞務派遣
2020-12-18勞務公司將勞務分包是否有效
2021-01-13裁員補償標準怎么算
2020-11-12企業違規讓員工提前復工怎么處理
2020-11-26保險指定受益人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26人壽保險的理賠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21購買人壽保險時需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1-02-07過渡時期適用第三者險如何處理
2021-03-18買人身保險新型產品須抄錄風險提示嚴防銷售誤導
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