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犯罪所得
從字面上理解,犯罪所得就是因實施犯罪行為所獲得的利益,這種利益既可以是物質性利益,如常說的“贓物”、“贓款”,豪宅、高檔轎車、珠寶,也可以是非物質性利益,如毀損他人名譽、損害他人的精神健康。從廣義上說,無論是結果犯、行為犯、舉動犯,還是危險犯,只要實施相關的犯罪行為,都會產生犯罪所得,這里的犯罪所得是指因實施犯罪所造成的侵害,給行為人帶來的相對利益的減損或滅失,從狹義上說,犯罪所得,或稱為犯罪行為所得之物,是指因實施犯罪行為所獲得的物質性利益,即財物,或“犯罪行為所得之物,即行為人實施犯罪前原本存在,而行為人實施犯罪行為取得了該物”。
在理論界,通說認為,刑法把本罪犯罪對象規定為犯罪所得及其產生收益,這里的本犯必須構成犯罪,這是罪刑法定原則的要求。現在,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認為,這里的犯罪所得并不要求本犯構成犯罪。有的學者認為,犯罪所得不宜理解為犯罪行為所得,而應理解為用犯罪方法所獲得。其理由是:一方面,把這里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贓物理解為行為人必須明知與贓物有關的本犯已經達到犯罪程度,實在強人所難;另一方面,實踐中往往有這種情況,有的案件行為人一次或者相加收購的被盜物品數額很大,但盜竊行為人未被及時查獲,或每起盜竊行為人均因數額不足較大而不按犯罪處理。
從關于本罪的性質來看,我國《刑法》將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規定為妨害司法的犯罪。所以,贓物罪使犯罪所違法形成的財產狀態得以維持、存續,妨礙了公安、司法機關利用贓物證明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從而妨害了刑事偵查、起訴、審判作用,侵犯了國家司法機關的正常活動。另一方面,國家的司法作用包括追繳贓物,將其中一部分沒收、一部分退還被害人。就后者而言,該罪侵犯了本犯被害人對自己財產的追求權,擾亂了社會管理秩序。因此,不能因犯罪主體是未成年人缺乏有責性,而放任這種危害社會的行為。其次,我國《刑法》第13條規定: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其中“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是修飾“行為”一詞的,并不是指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人。我國《刑法》第312條規定的“犯罪所得”也宜理解為由違法犯罪行為得來的贓物,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立法目的,有力打擊違法犯罪行為。再次,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是與本犯相關聯的犯罪,本犯是否構成犯罪直接影響公安、司法機關是否需要偵查、起訴、審判等司法活動。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整理的關于“怎樣理解犯罪所得”問題的內容了,希望對您有所幫助。若您需要法律幫助,歡迎到律霸網咨詢,竭誠為您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我全責對方跑了算逃逸嗎
2020-11-14公司收購成功要重組嗎
2021-02-09國有土地是否可以協議出讓
2020-12-06如果盜竊的物品是假貨還是犯罪嗎
2020-12-18經常拖工資可以離職嗎
2021-02-16老人贈與房屋以后想要回怎么辦
2020-11-19人身損害賠償范圍
2021-02-04喪偶婦女的財產繼承是否會因子女少分
2021-01-25關于放棄繼承權的特別規定
2021-02-21使用權房可以轉讓嗎
2020-12-08住改非后,拆遷是按住房補,還是按商鋪補
2021-01-162020疫情期間允許公司辭退員工嗎
2020-11-15雇員保險金權益
2020-12-25終身壽險的保障期限是多久,終身壽險的好處有哪些
2020-12-03海上運輸保險的承保范圍
2020-11-16保險合同中的附加險條款如何生效
2020-12-20重復保險的賠償方式是什么
2021-03-09商業保險已賠償侵權人還需要賠償嗎
2020-12-06企業財產保險費用如何確定
2021-01-14公司拖欠工人保險如何維權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