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防衛過當是指防衛行為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防衛過當是一種輕微的犯罪行為,它符合犯罪構成的一般原理,即犯罪構成的幾個要件主體、客體、主觀方面和客觀方面,防衛過當的主體是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單個公民,客體是不法侵害人的人身權利,即不法侵害人依法受刑法保護的生命勸和健康權,主觀方面是防衛人對過當結果持放任疏忽大意過于自信的態度,客觀方面是防衛行為明顯超過了制止不法侵害行為所必須的限度,并且造成了重大損害。《刑法》第20條沒有對“明顯超過必要限度”作出界定,造成在法學界對如何界定防衛過當提出了許多觀點,隨著社會的進步,法學界又對防衛過當與正當防衛的關系提出了新的觀點,最后關于防衛過當的刑事責任,防衛過當構成犯罪,應當承擔刑事責任,但應減輕或者免除處罰,這也是鼓勵公民,勇于同不法侵害者作斗爭,對維護社會秩序具有積極的作用。關鍵詞:防衛過當正當防衛防衛行為刑法一、防衛過當的概念所謂防衛過當是指防衛行為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的犯罪行為[1]。防衛過當的概念不是獨立被提出來的,而是隨著正當防衛的歷史發展而提出來的。早在20世紀初,刑事社會學派取代了刑事古典學派,在刑法理論上占據了統治地位,從理性的角度對人們行使防衛權的范圍、條件、合理限度等進行規定。在這種情況下就提出了防衛過當的概念及制定出對其應減輕或免除處罰的規定,從而走上了有限防衛的軌道。我國刑法第20條第2款規定:“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免除處罰,”此規定與1979年的舊刑法相比對公民實施防衛行為加以了擴張,在鼓勵公民更好的利用防衛權,保護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秩序方面,有其積極的意義。二、防衛過當的含義及其本質(一)防衛過當的含義根據我國《刑法》規定,防衛過當是指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應當負刑事責任的行為。其含義為:1.防衛目的的正當性防衛人進行防衛是為了使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損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其目的是出于反擊和制止正在實施的不法侵害,這是防衛過當的前提條件[2]。實際上,防衛過當符合正當防衛的前四個條件,僅僅是不符合第五個條件,防衛過當應具有正當防衛的前四個條件,即正當防衛最基本的前提條件、時間條件、對象條件和主觀條件。這四個條件缺少任何一個,都不可能成立防衛過當,而是其他違法犯罪行為,如挑撥防衛、假想防衛、防衛不適時、防衛第三者等。這些防衛沒有正當防衛的主客觀基礎,其本身是非法行為,構成犯罪的,應按刑法規定的罪名定罪處刑。2.防衛行為的不正當性防衛人雖然出于防衛的目的,但是防衛行為明顯超過了為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須的限度而造成了重大的損害。所以說防衛行為具有不正當性,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防衛過當的本質特征。(二)防衛過當的本質防衛過當是一種輕微的犯罪行為,它的本質應當是較輕的社會危害性。這是因為,從防衛過當的整個過程來看,防衛人雖然出于制止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為目的,但是有一定的罪過心理,在主觀上對自己反擊和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和結果持放任態度或疏忽大意、過于自信的態度,客觀上防衛人的行為明顯超過了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須的限度。損害了不法侵害人被刑法所保護的部分利益,防衛行為也就由最初的正當防衛轉化為犯罪行為,而正當防衛的本質是社會的有益性,犯罪的本質是社會危害性,因此,防衛過當既是具有社會有益性,又具有社會危害性[3],但其社會危害性是主要的,所以說防衛過當是輕微的犯罪行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勞動仲裁申請書范本
2021-02-18員工個人能否自己申請工傷
2021-01-23退休金是單位發還是國家發
2021-02-17何種情況時,保證責任減免
2021-03-15婚前財產離婚后能分嗎
2020-12-26刑事拘留后多久下達逮捕證,逮捕的條件
2021-02-09在國外結婚可以在中國領結婚證嗎
2021-01-27新婚姻法對事實婚姻的認定是怎樣的
2021-02-08確認勞動關系糾紛能否主張賠償
2021-02-20撫養權變更有期限嗎
2021-02-23老人留下的宅基地算遺產嗎
2021-02-27強制執行有哪些性質
2021-02-08被贈與房產的人還能申請兩限房嗎
2020-11-19辭退老員工屬于非法辭退嗎
2021-03-22勞動者不同意調崗單位解除合同是合法行為嗎
2021-01-24勞動調解書有錯別字還有效嗎
2020-11-18員工意外險怎么做賬
2021-01-02車輛被炸可不可以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1-01-26購車險小心“高投低賠”
2020-12-17保險合同的解除方式有哪些
20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