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中旬的一天中午,被告人伍某伙同郭某竄至銀山礦業工人村23棟1單元102室徐某家,由伍某在外望風,郭某入室盜得女式挎包一個,內有現金2200余元,三星手機1臺。郭某得手后將包交與伍某。后伍某得知該挎包系從與其相識的徐某家偷出的,便將該挎包放入徐某所住單元樓的一樓樓梯后一個以蛇皮袋封口的壇子內,隨后離開現場。此后,徐某發現挎包被盜,急從家中追出,并不停撥打包內的手機,循手機鈴聲在樓梯后的壇子內將挎包尋回,包內財物并未丟失。
庭審中,被告人伍某辯稱,在該起盜竊中,其并未取得被害人徐某的財物,主動放棄了盜得的財物,對被害人徐某并未造成損害,應對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二、法理分析
本案的焦點有二,一是被告人伍某伙同他人盜包在先,因與徐某相識而將包放入壇中在后,對這兩個行為應如何認定?二是被告人伍某是否具有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情節?而第一個問題又是焦點中的焦點,是本案的關鍵。
筆者認為:
(一)被告人伍某的行為構成盜竊罪既遂。
1、所謂盜竊罪,通行的定義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以秘密竊取手段取得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盜竊的行為。關于盜竊罪的既遂標準,在刑法理論上有不同的觀點,如控制說、失控說、轉移說、控制加失控說等。一般來說,以失控說較為合理,在司法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該觀點的主要內容是,盜竊行為已經使被害人喪失對財物的控制時,盜竊即為既遂。具體到本案中,即從郭某將挎包從徐某家中盜出、使該挎包在事實上脫離徐某控制而為郭某非法占有的那一刻起,郭某構成盜竊罪既遂。
2、依《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五條,所謂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對于共同犯罪,在定罪量刑時應由各被告人共同對犯罪后果承擔刑事責任。本案中,被告人伍某與郭某基于相同的主觀故意即盜竊他人財物,相互配合、分工明確,共同實施了盜竊他人財物的行為,顯然屬于共同犯罪。被告人伍某雖只負責在外面望風,未直接實施入室盜竊的犯罪行為,但其仍應對犯罪后果即郭某盜竊既遂的財物金額負責。故本案被告人伍某亦構成盜竊罪既遂。
(二)被告人伍某的行為不構成犯罪中止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四條對犯罪中止是這樣規定的:“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法院強制執行常見手段有哪些
2020-11-27法院判決沒收個人財產怎樣執行
2020-12-16遺囑怎么寫法律才具有法律效力
2020-12-24價格上惡意競爭違法嗎
2021-03-21房地產評估的原則
2020-11-30公司倒閉拖欠農民工工資怎么辦
2021-03-12變更受益人要經被保險人同意嗎,購買壽險應注意哪些事項
2021-02-04飛機延誤險怎么理賠
2021-03-16保險合同的基本內容可以分為哪些
2021-02-22新《保險法》實施將帶來什么
2021-02-05商業車險保單系數是什么
2020-11-26保險公司理賠出院時應注意什么
2020-12-13車輛被毀,保險公司按保險金額賠償
2021-02-09超額投保出險后如何理賠
2021-01-07撞傷行人駛離現場返回時掉頭撞樹如何理賠?
2021-01-12保險經紀人過錯行為的責任有哪些
2021-03-17保險經紀機構監管規定
2021-01-04城中村拆遷時,門面房該如何補償
2020-12-28正常房屋被納入危房改造,補償很低,該如何維權
2020-11-18住改非因補償不合理未簽字,遭遇斷水斷電,該如何維權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