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中旬的一天中午,被告人伍某伙同郭某竄至銀山礦業工人村23棟1單元102室徐某家,由伍某在外望風,郭某入室盜得女式挎包一個,內有現金2200余元,三星手機1臺。郭某得手后將包交與伍某。后伍某得知該挎包系從與其相識的徐某家偷出的,便將該挎包放入徐某所住單元樓的一樓樓梯后一個以蛇皮袋封口的壇子內,隨后離開現場。此后,徐某發現挎包被盜,急從家中追出,并不停撥打包內的手機,循手機鈴聲在樓梯后的壇子內將挎包尋回,包內財物并未丟失。
庭審中,被告人伍某辯稱,在該起盜竊中,其并未取得被害人徐某的財物,主動放棄了盜得的財物,對被害人徐某并未造成損害,應對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二、法理分析
本案的焦點有二,一是被告人伍某伙同他人盜包在先,因與徐某相識而將包放入壇中在后,對這兩個行為應如何認定?二是被告人伍某是否具有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情節?而第一個問題又是焦點中的焦點,是本案的關鍵。
筆者認為:
(一)被告人伍某的行為構成盜竊罪既遂。
1、所謂盜竊罪,通行的定義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以秘密竊取手段取得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盜竊的行為。關于盜竊罪的既遂標準,在刑法理論上有不同的觀點,如控制說、失控說、轉移說、控制加失控說等。一般來說,以失控說較為合理,在司法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該觀點的主要內容是,盜竊行為已經使被害人喪失對財物的控制時,盜竊即為既遂。具體到本案中,即從郭某將挎包從徐某家中盜出、使該挎包在事實上脫離徐某控制而為郭某非法占有的那一刻起,郭某構成盜竊罪既遂。
2、依《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五條,所謂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對于共同犯罪,在定罪量刑時應由各被告人共同對犯罪后果承擔刑事責任。本案中,被告人伍某與郭某基于相同的主觀故意即盜竊他人財物,相互配合、分工明確,共同實施了盜竊他人財物的行為,顯然屬于共同犯罪。被告人伍某雖只負責在外面望風,未直接實施入室盜竊的犯罪行為,但其仍應對犯罪后果即郭某盜竊既遂的財物金額負責。故本案被告人伍某亦構成盜竊罪既遂。
(二)被告人伍某的行為不構成犯罪中止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四條對犯罪中止是這樣規定的:“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等級解析
2020-12-09找律師寫合同多少錢
2021-01-24刑法中自首有哪些法律規定
2021-01-07訂立勞動合同程序怎么規定
2020-11-28合同中是否有必要約定合同主體
2021-03-06競業限制僅約定責任是否有效
2021-03-24實習期未與公司簽訂勞動合同發生事故屬于工傷嗎
2020-12-10離退休多少年不能中止合同
2020-12-14不同的保險公司怎么具體運作資產
2020-11-30學生 幼兒意外傷害保險合同條款
2020-11-09弄清免責條款 保險合同上沒簽字鬧糾紛
2021-03-06誰有權指定人身保險的受益人
2020-11-20設立保險公司應當具備的條件有哪些
2021-01-01保險糾紛的處理方式包含有哪些
2021-02-25投保人死亡后怎樣變更投保人
2020-12-18施工中車輛碰撞保險賠償嗎
2021-02-13爺爺給孫子投保 為何不能領取保險金
2021-01-18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方式是什么
2021-01-04土地出讓合同書怎么寫
2021-02-02農村實行土地流轉能給農民帶來哪些好處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