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大家所知,我國的經濟一直在持續穩定的發展,并且有著驚人的發展的速度。要想持續增長,就要順應時代的發展,自然少不了改變。最近,國有企業改制進行的如火如荼,隨著而來的是一系列的問題,那么,國有企業改制糾紛又存在哪些問題呢?
一、國有企業改制糾紛存在的問題
(一)、對改制企業進行的資產評 估不規范,導致國有資產流失嚴重
在企業改制過程中,有些企業聘請的資產評估機構沒有資質;或雖有資質但遷就被評估企業,進行高值低估;或只注重對房產、設備等固定資產的評估,而對企業的商標、專利、商號、名稱等無形資產沒有進行評估或評估不足。意圖從事改制企業經營的人往往從個人私利出發,將企業多年積累的無形資產,試圖從企業的資產總額中除去,以達到降低購買股權成本的目的,從而侵占國有資產,將國有資產據為己有。有的從事改制企業經營的人為達到自己的目的,往往投機鉆營,虛增債務或虛減資產,并通過拉關系、托人情等方式,盡量降低所評估的資產價值,最終導致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
(二)、企業改制過程中產權交易不規范,缺乏公開透明度
國企改制必然導致國有產權的交易,產權交易是實現國企改制的有效途徑。但是,由于產權交易方面存在著產權轉讓主體模糊、產權交易的流程和規范不夠完善、產權交易市場化程度不高、缺乏流動性、沒有形成全國統一的產權交易市場、產權交易的價格形成沒有市場化等一系列問題,從而導致在企業改制過程中,企業的產權交易往往不進行公開招標和拍賣,黨委政府和主管部門多是采用行政手段,與意欲從事改制企業的經營者采取協商轉讓、零轉讓的方式,實現企業的改制;對于國有資產的出售法律雖有明文規定,必須經具有審批權的部門審批同意后方能出賣,但現實中有很多改制企業國有資產出售是未經批準擅自出售,這種程序嚴重違法、暗箱操作的行為,直接造成了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最終極大地損害了國家、集體和廣大職工的利益。
(三)、企業改制工作缺乏制約機制,逃、漏、廢債現象依然嚴重
在企業改制過程中,企業的上級主管部門、政府的體制改革部門、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多頭并進,沒有統一的領導機構和監督機構,所進行的企業改制工作與國有資產產權登記、房地產、工商、稅務等政府主管、職能部門脫節,沒能形成聯動機制,致使這些主管、職能部門不能參與企業的改制工作。特別是對原企業的擔保債務尚未得到全部落實的情況下被強行注銷登記,新企業雖然接收了資產,但又不承擔責任,使債權長期得不到償還,債權實際被懸空,侵害了債權人的利益。此外,行政部門側重于地方利益的保護,對企業改制中低估、漏估國有資產、虛增債務的行為視而不見。更有甚者,政府也積極參與到企業改制中,絞盡腦汁幫助改制企業逃、廢債,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債權被人為懸空的情況尤為突出。
(四)、由于國企改制政策性較強,改制依據的主要是部門規章及規范性文件,因此,人民法院審理企業改制案件中在適用法律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困難
盡管最高人民法院在2003年1月3日公布了《關于審理與企業改制相關的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但由于企業改制牽涉方方面面,僅有這樣一部法律文件,難以應對改制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如《規定》對漏債的承擔沒有規定,對于諸如評估報告不實,購買者是否承擔超出部分的債務;如何理順新、舊企業的關系,債務承擔主體資格等問題均沒有作出明確規定,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法院的辦案效果及辦案質量,也影響了企業改制的進程。
綜上所述,國有企業改制糾紛目前尚存在的問題有資產評估不規范,產權交易不規范,工作缺乏制約機制,相關適用法律不完善等幾個主要問題。既然能夠清楚地意識到這些問題,那么,我相信過不久相應的應對措施也會很快出現的,到時,隨著改制地進行,國家的經濟也會發展地越來越順利,越蓬勃。
國有企業改制補償金是怎樣的
國有企業改制方案有哪些?
國有企業改制職工補償標準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未經工傷認定能否申請賠償
2021-03-06抵押物能否重復抵押
2021-02-15商品房住宅保修期從何時起算
2020-11-09房產交易需要土地證嗎
2021-02-20移送管轄查封是否繼續有效
2021-03-10工作中猝死怎么賠償
2021-02-28中國保監會的主要職責是什么
2020-12-19九歲在學校被同學砸成輕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03公司上訴撤回仲裁員工還能起訴嗎
2020-11-24銀行不按勞務合同履行工作怎么辦
2021-02-28產品質量責任保險對哪些情形負保險責任
2021-01-11私家車丟失了能否解除保險合同
2021-01-27管理瑕疵亦應承擔民事責任
2020-11-10被盜車出險 保險公司如何賠償?
2020-12-15雇主侵占雇員保險金 不當得利被判返還
2021-03-04林地承包合同范本
2020-11-30洛陽拆遷怎么賠償
2020-12-13公租房拆遷承租人和同住人怎么分配補償款,安置房如何分配
2021-03-24遼寧省調兵山市征地補償標準
2021-01-15拆遷賠償是否繳納契稅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