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市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特色街區管理辦法
政府令294號
《南京市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特色街區管理辦法》已經2012年7月12日市政府第78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發布,自2013年6月1日起施行。
市長:季建業
2013年4月19日
南京市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特色街區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特色街區(以下稱特色街區)的保護和管理,提升特色街區品位,促進文化、旅游和商貿融合發展,根據國務院《風景名勝區條例》、《江蘇省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和《南京市夫子廟秦淮風光帶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特色街區的規劃、建設、保護、利用和管理適用本辦法。
在特色街區內從事經營活動,以及居住、辦公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本辦法。
第三條 特色街區范圍包括:東起平江府路(含平江府路兩側),北至建康路南側,西至中華路(含中華路兩側),南至琵琶街—來燕路—長樂路—鈔庫街,并包括東水關至中華門段內秦淮河(秦淮段)河道及兩側規劃路(含規劃路兩側)。
秦淮區人民政府對特色街區范圍進行調整的,應當按照規定報批后向社會公布。
第四條 秦淮區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實施本辦法,其所屬的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管理機構(以下稱管理機構)具體負責特色街區的保護、利用和日常監督管理工作。
市、秦淮區相關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職責,做好特色街區的管理工作,也可以依法委托管理機構實施。
第五條 特色街區保護和利用遵循政府主導、統籌規劃、保護優先、合理利用的原則,合理布局各區域功能,保持歷史文化風貌。
第六條 秦淮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特色街區的培育和宣傳,發展特色旅游服務業和文化產業,打造知名特色街區品牌。
第七條 對在特色街區保護和管理工作中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秦淮區人民政府、管理機構依法給予表彰或者獎勵。
第二章 經營管理
第八條 秦淮區人民政府應當會同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編制特色街區規劃。編制特色街區規劃應當征求有關部門、專家學者和社會公眾的意見。
特色街區規劃是特色街區保護、利用和管理的依據,編制確定后不得擅自修改;確需修改的,按照規定程序和權限修改。
第九條 特色街區內貢院街段、東西市段、大石壩街段、瞻園路段等街區的功能布局應當符合特色街區規劃,特色街區功能布局具體規定由秦淮區人民政府制定后公布實施。
第十條 管理機構應當根據特色街區規劃和功能布局,制定特色街區經營項目目錄,報秦淮區人民政府批準后公布實施。
經營項目目錄批準前,應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第十一條 在特色街區從事經營活動,應當符合特色街區規劃、功能布局和經營項目目錄。
已有經營項目不符合特色街區規劃、功能布局和經營項目目錄的,管理機構應當引導其調整或者遷出。
第十二條 管理機構應當根據經營項目目錄控制行業業態比例。已有各類小商品交易市場,不得超比例擴大經營面積。管理機構可以引導其調整。
第十三條 相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特色街區規劃、功能布局和經營項目目錄,協助做好特色街區的管理工作。
相關行政主管部門辦理涉及特色街區的行政許可前,應當書面征求管理機構意見。
第三章 歷史文化保護
第十四條 秦淮區人民政府應當按照有關規劃要求,制定恢復、維護特色街區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的計劃并組織實施。
第十五條 特色街區內建(構)筑物風格應當符合南京明清傳統建筑特色,坡頂灰瓦白墻,色彩以黑、白、灰為主色調。
第十六條 特色街區內歷史建筑、歷史風貌建筑的空間格局和建筑形式依法受保護,并設置專門的保護標志,不得擅自改動和拆除。
歷史建筑、歷史風貌建筑由其所有人、使用人和管理人按照有關規定進行保護、修繕,體現原址原貌;轉讓、出租的,應當將有關保護要求在轉讓、出租協議中明確。
第十七條 管理機構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對老字號經營者給予扶持,支持其申報“中華老字號”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改建、擴建、拆除和遷移老字號建筑,應當經管理機構審核后,依法報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第十八條 鼓勵、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承活動,繼承和發展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傳統手工藝。
管理機構應當在特色街區內協調提供場所,供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和傳統手工藝人開展傳承和展示活動。
第四章 容貌和秩序管理
第十九條 特色街區內新建、改建、擴建建(構)筑物及其附屬設施,應當與歷史文化特色相協調。已有不協調的,應當予以改造。
單位和個人裝修經營場所的臨街立面,或者在臨街建(構)筑物上開設門窗、變更門窗形式或者位置的,應當經管理機構同意。
除老字號商戶外,店家、單位的臨街門窗應當采用透明材料。設置外側防護裝置的,應當采用網格狀透空式,不得使用封閉卷簾門窗。
第二十條 臨街建(構)筑物屋頂不得架設天線、鐵架等有礙景觀的設施或者物品。設置遮陽(雨)蓬,應當按照管理機構規定的式樣、規格、色彩和位置安裝。
臨街建(構)筑物空調室外機應當按照管理機構規定的位置進行安裝,外罩或者擋板符合規定的式樣、規格和色彩要求,支架底部離地面高度不低于2米,空調冷凝水接入排水管道,不得直接排放到建(構)筑物外墻面和地面。
第二十一條 店招店牌的色調、形態、尺寸、燈飾等應當與建(構)筑物風格、業態定位以及周邊總體環境相協調,符合特色街區的容貌標準。
管理機構應當制定店招店牌的設置規范。
第二十二條 秦淮區人民政府應當會同市有關部門制定特色街區內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建設計劃,納入市城市建設計劃分年度實施。
禁止擅自遷移、改造特色街區內的公共設施。確需遷移、改造的,應當報經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審批;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批準前應當書面征求管理機構的意見。
第二十三條 經批準挖掘、占用特色街區道路、河道的,施工單位應當按照管理機構規定的材質和式樣,對施工現場采取封閉圍擋,設置安全警示標志。施工結束后,施工單位及時清理現場,恢復原貌。
第二十四條 電力、排水、供氣、電信、有線電視等單位建設和維護相關設施,應當符合風景區規劃和城市容貌標準,并采用符合特色街區風格的外觀設計或者進行隱蔽鋪設。
已有不符合前款規定的設施,相關建設、維護單位應當按照管理機構的要求,及時進行整改。
第二十五條 沿街店家、單位應當執行市容環境衛生責任區制度,保持責任區的衛生、秩序、設施、綠化、美化符合管理要求。不得拋灑垃圾或者向樹池、路面傾倒污水。臨街陽臺、窗外不得吊掛、晾曬或者堆放有礙觀瞻的物品。
第二十六條 管理機構應當合理配置環衛設施,滿足游客需要。
特色街區內從事經營活動產生的垃圾實行統一委托清運,不得向公共垃圾箱傾倒。管理機構應當協調經營者和保潔公司簽訂協議,定期清運責任區內的垃圾,保持沿街公用設施和公共場地的整潔。
第二十七條 禁止將油煙口、污水道口、爐口等排污口直接面向街道,傾倒或者在岸坡堆放垃圾等廢棄物,向水體排放污水,洗滌殘留有毒有害污染物的物品,捕撈魚蝦,及其他影響和破壞水環境的行為。
第二十八條 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制定并公布特色街區及周邊的交通組織方案。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秦淮區人民政府、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編制特色街區臨時停車設施設置方案,按照規定批準后實施。
第二十九條 秦淮區人民政府應當會同有關部門,確定特色街區內實行步行街管理的區域。除救護、搶險車輛和手推式輪椅車外,其他車輛不得進入步行街。
第五章 監督管理
第三十條 秦淮區人民政府應當發布特色街區規劃、功能布局、經營項目目錄等公共信息。
第三十一條 管理機構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和完善秦淮風味小吃標準、風景區服務標準、風景區餐飲商戶分級管理等技術性規范。
第三十二條 管理機構應當組織和指導經營者制定商業經營管理公約,引導其參加或者組建相關行業協會,實行自律管理,提高經營服務水平,維護各方合法權益。
第三十三條 管理機構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定期公布特色街區內房屋租金指導性價格,規范房屋租賃市場秩序。
第三十四條 經營者擅自改變經營內容、地點或者規模,不符合特色街區規劃、功能布局和經營目錄要求的,管理機構應當及時提出整改建議,指導經營者進行調整變更,并告知相關行政主管部門。
第三十五條 管理機構對有利于彰顯特色街區傳統文化特色的項目,可以給予政策扶持。
第三十六條 管理機構應當建立和完善消費者投訴渠道,及時調解經營者和消費者之間的糾紛,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良好的經營秩序。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七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法律、法規、規章已經規定由有關行政主管部門予以處罰的,從其規定。
第三十八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未經管理機構審核,改建、擴建、拆除和遷移老字號建筑的,按照《南京市夫子廟秦淮風光帶條例》第三十九條規定處罰。
第三十九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未經管理機構同意,對經營場所的臨街立面進行裝修,或者擅自開設門窗、變更門窗形式或者位置,影響特色街區景觀的,按照國務院《風景名勝區條例》第四十五條規定處罰。
第四十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設置店招店牌不符合特色街區容貌標準的,按照《南京市夫子廟秦淮風光帶條例》第四十三條規定處罰。
第四十一條 本辦法頒布施行后,經營項目不符合特色街區規劃、功能布局和經營項目目錄,又不進行調整或者遷出,嚴重影響特色街區規劃實施的,按照《南京市夫子廟秦淮風光帶條例》第四十二條規定處罰。
第四十二條 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和管理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章 附 則
第四十三條 老城城南歷史文化街區(含熙南里、朝天宮)的保護和管理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四十四條 本辦法自2013年6月1日起施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2001年修訂)
2001-04-28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2014年修正)
2014-08-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名單
2010-10-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決定
2004-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五十三條第二款的解釋
2005-04-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巴西聯邦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5-07-0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設立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預備工作委員會的決定
1993-07-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設立海南省的決定
1988-04-13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
1993-07-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8-11-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條、第三百四十二條、第四百一十條的解釋
2001-08-31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少數民族代表名額分配方案
2002-04-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決定 附:第四次修正本
2004-10-27艾滋病防治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城市道路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
2019-04-23殘疾人教育條例(2017修訂)
2017-02-01專利代理條例(2018修訂)
2018-11-06農藥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16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事務擔保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
2004-04-30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一(1999年)
1999-12-25南水北調工程供用水管理條例
2014-02-16國務院關于同意將山東省青州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3-11-18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集體所有制企業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全國農民合作社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2013-07-24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的決定
2013-01-3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5-2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2013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
2013-05-16國務院關于同意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寧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2-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