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西省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辦法
陜西省人民政府令 第171號
《陜西省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辦法》已經省政府2013年第5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發布,自2013年6月1日起施行。
省長:婁勤儉
2013年4月20日
陜西省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辦法
第一條 為加強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提高氣象災害防御和應急救援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和《陜西省氣象災害防御條例》、《陜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省行政區域內氣象災害的監測、預報和預警活動,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堅持政府主導、統籌規劃、部門聯動、分級負責、社會參與的原則,做到監測到位、預報準確、預警及時、應對高效。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工作的領導,組織有關部門建立氣象災害信息共享和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聯動機制,將氣象災害監測預警體系建設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所需費用列入本級財政預算。
第五條 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及其信息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水利、國土資源、環境保護、新聞出版、廣播電視、通信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氣象災害的監測預警工作。
通信運營商、媒體以及其他相關單位應當依法做好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傳播工作。
第六條 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利用氣象探測網絡,組織所屬氣象臺站對可能影 響當地的災害性天氣進行監測,開展氣象災害風險評估。會同發展和改革、農業、水利、國土資源等部門編制氣象災害監測站網分布規劃,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實施。
第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氣象災害監測設施的建設,根據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結果和氣象災害防御的需要,建立健全覆蓋城鄉的氣象災害監測網,并保障設施的正常運轉。
第八條 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氣象臺站的行業管理和業務指導,組織所屬氣象臺站、有關部門所屬氣象臺站或者氣象監測站點,以及水文、地質、環境等與災害性天氣監測有關的單位,對災害性天氣和氣象災害實施聯合監測。
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加強對監測設施的計量監督,保證監測數據真實、準確。
農業、水利、國土資源、環境保護等部門應當督促所屬氣象臺站或者氣象監測站點以及與災害性天氣監測有關的單位,向本級人民政府和氣象主管機構及時提供準確的雨情、水情、風情、旱情等監測信息。
第九條 依法設立的氣象災害預警隊伍及其協理員、信息員,負責氣象災害信息的收集和預警信息的傳播。
鼓勵、支持氣象志愿者參與氣象災害信息的收集和預警信息的傳播,有關單位應當做好組織培訓工作。
第十條 各級人民政府、氣象主管機構以及其他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即時報送或者通報氣象災害信息。
氣象協理員、信息員應當即時向氣象主管機構和有關單位如實報告氣象災害信息。
第十一條 縣(市、區)、鄉(鎮)、街道辦事處、村民委員會和相關單位應當加強對氣象協理員和信息員的管理,提供必要的裝備和經費保障。
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加強對氣象協理員和信息員的業務指導和氣象災害防御知識培訓。
第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收集到的氣象災害信息及時納入本地區統一的突發事件信息系統,實現互聯互通、信息共享。
第十三條 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所屬氣象臺站依據氣象監測信息,預測氣象災害即將發生或者發生的可能性增大時,應當根據有關規定,發布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信息或者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當同時出現或者預報出現多種氣象災害時,可以同時發布多種預警信號。
他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向社會發布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信息和氣象災害預警信號。
第十四條 根據氣象災害發生的緊急程度、發展勢態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氣象災害的預警級別按照國家規定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和四級,分別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標示。一級預警即紅色預警為最高級別。
第十五條 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應當根據氣象災害預警,對發生氣象災害的可能性及其造成的影響進行評估。可能發生重大或者特別重大氣象災害的,應當立即報告本級人民政府,并向上級氣象主管機構和可能受到危害地區的氣象主管機構通報。
第十六條 發布氣象災害預警的氣象臺站應當根據災害性天氣發展勢態,按照有關規定適時調整預警級別并重新發布或者終止、解除預警。
調整預警級別,重新發布或者終止、解除預警,應當即時報告當地人民政府及氣象主管機構,并通報有關部門和媒體。
第十七條 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和通信運營單位(以下簡稱傳播單位)應當具備氣象預警信息接收與傳播的條件,無償承擔預警信息傳播工作。
氣象臺站發布氣象災害預警后,應當即時將預警信息或者預警信號傳送至傳播單位。
第十八條 傳播單位收到當地氣象臺站直接提供的預警信息或者預警信號后,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即時播發或者刊登。
第十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在學校、醫院、社區、機場、港口、車站、旅游景點、大型商場等公共場所,建設電子顯示屏等預警信息接收與傳播設施,完善預警信息傳播手段。
第二十條 縣(市、區)、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加強氣象工作機構建設,完善信息接收終端設施,提升基層和偏遠地區的預警信息傳播能力。
第二十一條 氣象臺站應當向下列防御氣象災害的重點單位及其管理部門(以下簡稱防災重點單位)即時傳送預警信息:
(一)高速公路、鐵路;
(二)輸油、輸氣管線;
(三)供電、供熱、供水管線;
(四)通信干線;
(五)大型水利工程、機場、礦山;
(六)化工企業、加油加氣站等易燃易爆產品儲存場所;
(七)重點文物。
防災重點單位應當完善信息接收終端設施和氣象災害預警設施,指定專人負責氣象災害預警信息接收傳遞工作,保證接收暢通,并將預警信息即時告知本單位工作人員。
第二十二條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村(居)民委員會收到預警信息后,應當組織氣象協理員、信息員和志愿者通過廣播、電話、鳴鑼吹哨等多種手段向公眾即時傳播。
第二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在收到預警信息后,應當即時傳播預警信息并根據預警級別和防御指南的要求,適時啟動應急預案,組織有關單位和人員做好氣象災害防御工作,避免或者減輕氣象災害。
第二十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應當做好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和災害防御知識的宣傳工作,增強公眾防災減災意識,提高公眾自救互救能力。
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應當做好氣象災害預警知識宣傳的相關工作。
第二十五條 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一條第二款規定的,由氣象主管機構責令限期改正。
第二十六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的其他行為,法律法規已有處罰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二十七條 國家工作人員玩忽職守,導致監測預警和信息發布工作出現重大失誤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八條 本辦法自2013年6月1日起施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
2010-04-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友好合作條約的決議
1970-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的決定(2001)
2001-03-1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規定的解釋
2005-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
1984-09-20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
1988-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已修正)
1995-05-10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駐軍法
1999-06-28反分裂國家法
2005-03-14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法
2006-08-27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2016修正)
2016-02-06城市道路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防止拆船污染環境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10-07扶貧項目資金績效管理辦法
2018-05-28志愿服務條例
2017-09-07個體工商戶條例(2014修正)
2014-02-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常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2013-08-15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全國政務公開領導小組關于開展依托電子政務平臺加強縣級政府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試點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1-09-13國務院關于印發中國婦女發展綱要和中國兒童發展綱要的通知
2011-07-30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的決定
2010-12-20氣象災害防御條例
2010-01-27國務院關于200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
2010-01-0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58號
2009-08-10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業發展意見的通知
2009-05-07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集中力量深入開展打擊安全生產非法違法行為專項行動的通知
2008-09-28國務院關于200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
2008-01-01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
2007-12-14大型群眾性活動安全管理條例
2007-09-14國務院關于在全國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
2007-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