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區、市、縣人民政府,各先導區管委會,市政府各委辦局,各直屬機構,各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
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戰略和《關于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規范設立與運作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08]116號)等文件精神,拓寬直接融資渠道,加快我市股權投資業發展,多渠道籌措發展資金,推動我市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和企業上市,促進
大連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充分認識股權投資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一)加快股權投資業發展是多渠道籌措發展資金的重要舉措。股權投資是組織各類社會資金直接投資于經濟建設和企業發展的十分有效的融資途徑。發展股權投資業有利于改變目前單純依賴銀行間接融資方式的局面,多渠道為重點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籌措資金來源,特別是在當前我市全域城市化需要大量建設資金、而信貸政策明顯收緊的背景下,大力發展股權投資業尤其重要和必要。
(二)加快股權投資業發展是推進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手段。股權投資尤其是風險投資和創業投資是一種新興的高端服務業,以支持創業、創新、創造為主要目的,其獨特的運作模式使其成為創新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通過風險投資,促進高新技術成果市場化、產業化,有利于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通過創業投資,扶持創業期、成長期企業發展,有利于拓寬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形成企業上市的源動力,對促進城市創新體系形成和創業型城市建設,進而促進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加快股權投資業發展是我市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的客觀要求。目前,我市金融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步伐加快。但與東南沿海發達城市相比,股權投資業發展明顯滯后,是我市金融業發展的薄弱環節,亟待加強。加快股權投資業發展是我市完善投融資體系和金融服務體系、加快金融總部聚集、活躍投資市場的重要任務,也是我市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的客觀要求。
二、明確我市股權投資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任務
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抓住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和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雙重戰略機遇,以大連全域城市化為載體,大力吸引各類社會資本、金融資本、民間資本和境外資本進入我市股權投資領域;通過政策扶持和制度規范,使股權投資業成為推動大連乃至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的重要資金來源和創新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成為大連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的重要支撐。
基本原則: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原則,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放大資金效應,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堅持開放發展、多元聯動的原則,廣泛吸引海內外各類股權投資機構、資金、人才進入大連,促進我市股權投資業快速發展;堅持規范管理、政策扶持的原則,運用市場機制強化股權投資企業內部的責任約束和利益激勵,出臺促進股權投資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和規范經營、風險防范、信息披露等管理辦法,促進股權投資業健康發展。
目標任務:“十二五”期間,我市股權投資業實施“1+10+N”股權投資業發展計劃,即設立1只總規模30億元以上的股權投資引導基金,引導設立10只以上總規模500億元以上的產業投資基金,帶動發展百家以上總規模500億元以上的創業投資、風險投資等各類股權投資企業,力爭在我市形成千億元的股權投資能力。
三、加快股權投資業發展的對策措施
(一)設立引導基金。設立大連市股權投資引導基金,引導、扶持我市股權投資業的發展。對在大連注冊的各類股權投資企業進行引導式投資,支持其在大連的投資和發展。
(二)明確管理部門。市金融發展局為我市股權投資行業的主管部門和股權投資企業的備案管理部門,負責擬定并組織實施推動股權投資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和規范股權投資業發展的制度、辦法,推動開展股權交易試點工作;對在我市設立的產業投資、創業投資等各類股權投資企業實行備案管理;配合市發展改革委爭取和落實國家有關政策。
(三)規范設立流程。行業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擬定規范股權投資機構設立的審核流程,提高行政效率,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四)促進股權交易。設立股權交易管理中心,推動建立股權交易市場,為股權投資基金及其所投資企業的股權流動和退出創造條件。
(五)鼓勵業務創新。鼓勵商業銀行開展股權投資基金托管業務和
并購貸款業務。鼓勵符合條件的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機構依法投資或發起設立股權投資基金和管理企業。鼓勵具備資質的
公證、律師等
法律服務機構對企業設立、投資中相關事項和協議進行公證和提供法律服務。
(六)開展信用評級。探索設立或引入專業的股權投資基金評級機構,以市場化的方式推動股權投資基金評估體系的建立,引導股權投資基金規范健康發展。
(七)加大基金招商力度。發揮主管部門和各區市縣、先導區的作用,把基金招商作為我市金融招商引資的重要內容,大力吸引和推動內、外資股權投資基金來我市落戶。
(八)加強行業管理。主管部門要加強對股權投資業的行業指導、監督管理、風險預警及處置工作,依法打擊利用股權投資基金名義進行的各類非法集資活動。適時組建股權投資行業協會,加強自律管理。
四、推動股權投資企業發展的扶持政策
凡按照我市有關規定新設立并在備案管理部門備案、其主要投資方向符合大連市產業政策的股權投資企業(注冊資本或出資金額不低于人民幣1億元,首期到位資金不低于5000萬元并不低于其注冊資本或出資金額的20%,在大連的投資總額不低于其總規模的60%)及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企業(注冊資本或出資金額不低于1000萬元),可享受以下扶持政策:
(一)落戶補貼
1.對公司制股權投資企業,注冊資本達5億元的,給予500萬元補貼;注冊資本達15億元的,給予1000萬元補貼;注冊資本達30億元的,給予1500萬元補貼。
2.對合伙制股權投資企業,募集資金達到10億元的,給予500萬元補貼;募集資金達30億元的,給予1000萬元補貼;募集資金達到50億元的,給予1500萬元補貼。
以上補貼政策,按資金實際到位與應到位的比例和實際在大連的投資與應投資的比例逐年兌現。其中,資金到位情況占補貼額的40%,資金投放情況占補貼額的60%。
3.對新注冊的股權投資管理企業,給予50萬元補貼。
享受上述補貼的企業,5年內不得遷離大連。
(二)辦公用房補貼
1.對在我市設立的股權投資機構投資建設自用辦公、營業樓的,按其繳納地價扣除動遷成本后的50%給予補貼。
2.購買自用辦公、營業用房的,按每平方米1000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資金補貼,最高補貼金額不超過500萬元。享受補貼的辦公用房,10年內不得對外租售。
3.租賃自用辦公用房3年以上的,按每平方米500元一次性予以補貼,最高補貼金額不超過100萬元。
(三)營業補貼
1.經國務院有關部門批準設立并在本市注冊登記的產業投資基金,累計實收資本在5億元以上的,自開業年度起5年內,全額補貼營業稅;自其獲利年度起5年內,全額補貼企業所得稅。
2.對在我市設立的股權投資企業,自繳納第一筆營業稅之日起,前2年全額補貼營業稅,后3年減半補貼營業稅。自獲利年度起,前2年全額補貼所得稅,后3年減半補貼所得稅。
上述兩款補貼由納稅所在區(市、縣)財政部門兌現,補貼額按區(市、縣)地方稅收分享部分計算。
(四)合伙制股權投資企業不作為所得稅納稅主體,采取“先分后稅”方式,由合伙人分別繳納個人所得稅或企業所得稅。執行合伙企業合伙事務的自然人普通合伙人,按照“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項目,適用5%—35%的五級超額累進稅率計征個人所得稅。不執行有限合伙企業合伙事務的自然人有限合伙人,其從有限合伙企業取得的股權投資收益,按照“利息、股息、紅利所得”項目,按20%的比例稅率計征個人所得稅。
(五)合伙制股權投資企業從被投資企業獲得的股息、紅利等投資性收益,屬于已繳納企業所得稅的稅后收益,該收益可按照
合伙協議約定直接分配給法人合伙人,其企業所得稅按有關政策執行。
(六)對以無形資產、不動產投資入股,參與接受投資方利潤分配,共同承擔投資風險的行為,不征收營業稅。股權轉讓不征收營業稅。
(七)創業投資企業采取股權投資方式投資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術企業2年(24個月)以上,凡符合《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實施創業投資企業所得稅優惠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9]87號)規定條件的,可以按照其對中小高新技術企業投資額的70%,在股權持有滿2年的當年抵扣該創業投資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當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抵扣。
(八)對注冊在大連的總規模在1億元以上,并在大連的投資總額不低于其總規模60%的股權投資企業,大連市股權投資引導基金原則上按不超過其總規模10%的比例予以引導性投資扶持。
(九)股權投資機構高級管理人員,第一年至第三年繳納的個人工資收入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按年度給予全額補貼,第四年至第五年按年度給予地方留成部分的50%補貼。同時,符合《大連市引進人才若干規定》條件的,可享受安家補貼、配偶就業、子女教育等方面的相關政策。
(十)股權投資機構可免費分享大連市上市后備企業數據庫信息。本市優秀上市后備企業優先推薦給在我市注冊的股權投資機構。對股權投資機構投資的本市企業,優先列入本市上市后備企業培育計劃,支持其在國內外資本市場上市。
上述扶持政策由市金融發展局、財政局負責解釋。各項補貼的申請、核撥,由市金融發展局、市財政局另行制定管理辦法。
五、加強對股權投資業發展的組織領導
(一)市政府成立由主管領導牽頭、各有關部門參加的推動股權投資業發展領導小組,加強組織協調,形成合力,全力推動我市股權投資業跨越式發展。
(二)主管部門要加快實施全市股權投資業發展計劃,加強工作指導,把促進股權投資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三)各區市縣、先導區和有關部門要積極落實本意見的要求,結合自身發展實際出臺配套政策,把基金招商作為我市金融招商引資的重要內容,加大股權基金招商力度,形成促進股權投資業發展的氛圍和合力。
(四)市政府把各區市縣、先導區股權投資業發展情況納入工作考核體系,制定工作目標,實施定量考核,加強督察、督辦,督促工作任務的落實。
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