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政〔2007〕62號
各縣人民政府,州政府各委、辦、局:
現將《
黃南州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實施細則》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二○○七年十二月七日
黃南州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廉租住房
管理實施細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加強政府公共服務,完善城鎮住房保障體系,解決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以下簡稱低保家庭)住房困難問題,根據《
青海省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廉租住房管理暫行辦法》(青政〔2007〕55號)等相關政策規定,結合我州實際,制定本實施細則。
第二條 州人民政府負責全州城鎮低保家庭廉租住房保障工作,縣、鎮人民政府負責城鎮低保家庭廉租住房保障工作的組織實施。
州、縣建設、民政、發展改革、財政、監察、國土資源、地稅等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廉租住房的相關工作。
第三條 各地要按照標準適當、覆蓋面廣的原則,將住房困難的低保家庭全部納入以廉租住房為主的城鎮住房保障體系,制定城鎮廉租住房保障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做到應保盡保。
第四條 州人民政府對縣人民政府廉租住房保障工作實行目標責任考核。
第五條 州、縣政府對廉租住房保障實施情況,每年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作出報告,并向社會公布。
第二章 廉租住房保障對象、方式及標準
第六條 符合以下條件住房困難的低保家庭可申請廉租住房保障:
(一)無自有住房的低保家庭;
(二)自有住房人均建筑面積在8平方米以下的低保家庭。
第七條 廉租住房保障面積按每戶建筑面積35平方米確定,作為發放租賃住房補貼和計算實物配租租金的標準。
對租賃住房的保障對象家庭,按照住房面積與保障對象家庭已有住房面積(以自有產權房屋的產權證記注面積為準)的差額乘以市場平均租金給予全額補貼。租賃住房補貼不計入保障對象家庭收入。
對實物配租的保障家庭,住房保障面積的部分免收租金,超出保障面積的部分按照市場租金確定。對生活特別困難的孤、老、病、殘等保障對象家庭適當減免租金。
第八條 廉租住房保障家庭對象的住房困難標準、住房保障面積標準和市場平均租金標準,可隨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適時調整。
第三章 廉租住房的來源和管理
第九條 實物配租的廉租住房來源包括:政府出資建設和收購的住房、騰空的公有住房、社會捐贈以及其他渠道籌集的住房等。
第十條 新建廉租住房在經濟適用住房、普通商品住房中配建,也可適當集中建設,每戶建筑面積控制在50平方米以內。配建廉租住房的,要在用地規劃和土地出讓條件中明確配建數量、布局、套型、建設標準以及建成后移交、回購和補償土地出讓等事項。廉租住房的產權歸政府所有。
第十一條 州、縣人民政府應根據廉租住房需求和當地住房租賃市場供應情況合理確定實物配租比例,每年新建和政府出資收購的廉租住房面積一般不低于當年新建住宅總量的3%。實物配租的廉租住房優先向無自有住房的保障對象家庭提供。
第十二條 廉租住房建設用地實行劃撥方式供地。各級人民政府在年度土地供應計劃中優先安排廉租住房建設用地,并在申報年度用地指標時單獨列出。
第十三條 廉租住房建設堅持經濟適用、標準適度的原則,滿足基本使用功能,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技術規范和標準,確保房屋的質量和安全。
第十四條 提倡利用房地產開發閑置的尾房、城鎮舊住宅區改造和城中村改建維修的住房作為廉租住房。房齡在20年以內的城鎮住房控制拆除。
第十五條 對新建、改建廉租住房,免征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等各種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并給予稅收優惠和金融支持。
第十六條 城鎮廉租住房的發展規劃、年度計劃及實施方案由縣人民政府和州建設局(州直部分)擬定,州住房改革與保障委員會初審并經州政府審核批準后上報。
第四章 廉租住房資金和管理
第十七條 廉租住房保障資金實行財政預算安排為主、多種渠道籌措的原則。主要包括:各級財政預算安排,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在提取
貸款風險準備金和管理費用之后的全部余額,土地出讓凈收益的10%以上,社會捐贈的資金,其他渠道籌集的資金。
第十八條 廉租住房保障資金由省、州、縣三級人民政府共同負擔,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實行專戶管理,專項用于租賃住房補貼發放和購建廉租住房。省人民政府對各地所需的租賃住房補貼和實物配租廉租住房的購建資金給70%的補助,州財政對州直低保家庭所需的租賃住房補貼和實物配租廉租住房的購建資金給予30%的補助,縣財政對本縣低保家庭所需的租賃住房補貼和實物配租廉租住房的購建資金給予30%的補助。在計算租賃住房補貼和實物配租建設資金時,為便于操作,根據物價等部門市場調查測算,今明兩年全州市場平均租金每平方米標準定為5元,廉租房建設每平方米造價定為1000元。
第十九條 建立廉租住房維修基金,其來源主要是:廉租住房的租金收入,新建廉租住房按每平方米建安造價不超過1%提取的資金,舊住房按收購價款不超過10%提取的資金。維修基金實行預算專戶管理,由州、縣人民政府統籌使用。
第二十條 州、縣建設和民政部門定期向社會公布廉租住房資金的使用情況,并接受財政、審計、監察等部門的檢查和群眾監督。
第五章 廉租住房的申請、審核、退出程序
第二十一條 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條件的低保家庭憑《青海省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證》,通過社區居委會向所在地建制鎮人民政府提出書面申請并提供住房情況的證明材料。
第二十二條 建制鎮人民政府接到申請后,及時組織社區居委會入戶調查、核實,并將申請和證明材料報建設部門受理。
第二十三條 建設部門會同民政部門對申報、調查材料予以審核,并將審核決定在申請人的戶口所在地、居住地或工作單位予以公示,公示期限為15日。
第二十四條 經公示無異議或異議不成立的,由建設部門會同民政部門予以批準登記并書面通知申請人。經公示有異議的,建設和民政部門在10日內完成核實。對核實后不予登記的,要書面通知申請人并說明理由。申請人仍有異議的,可向本級人民政府申請復核。
第二十五條 低保家庭申請廉租房屋保障獲得批準后,租賃住房補貼隨現行低保金發放渠道于次月起一并發放。實物配租的保障對象家庭,按住房困難程度分批輪候。保障對象家庭不能同時享受租賃住房補貼和實物配租。
第二十六條 廉租住房保障與城鎮房產管理和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工作相結合,實行動態管理。州、縣建設部門會同民政部門建立廉租住房檔案,一戶一檔,載明申請、審核、實施保障及年度復核等有關資料。
第二十七條 州、縣建設、民政部門要與實物配租的保障對象家庭簽訂廉租住房
租賃合同,載明住房面積、租金、騰退住房條件及
違約責任等內容。承租人應按合同約定繳納租金,并按約定的條件騰退廉租住房。
第二十八條 保障對象家庭條件發生變化時,建設部門會同民政部門對其租賃住房補貼及時做出調整,對不再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條件的,停發其租賃住房補貼或清退廉租住房。調整或取消廉租住房保障的,由主管部門書面通知保障對象家庭并說明理由。
第二十九條 實物配租的保障對象家庭經濟條件改善后,可自愿申請按經濟適用房價格購買所租住房。
第三十條 廉租住房保障對象家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州、縣建設部門收回其承租的廉租住房,或由民政部門停止發放其租賃住房補貼:
(一)將承租的廉租住房轉借、轉租的;
(二)無正當理由,連續3個月以上未在廉租住房居住的;
(三)無正當理由,累計3個月以上未繳納廉租住房租金的;
(四)違反有關規定及其他明顯有失社會公平原則的。
第三十一條 對故意隱瞞家庭收入和住房真實情況、出具虛假證明的,取消廉租住房保障資格,并視情節給予相應處罰。對應當退出廉租住房而拒不退出的家庭,采取行政或法律手段,提高租金標準或強制其退出。
第三十二條 廉租住房管理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以權謀私或嚴重失職瀆職的,按情節輕重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據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 附 則
第三十三條 縣人民政府根據本實施細則,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實施細則。
第三十四條 本辦法由州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相關部門負責解釋。
第三十五條 本辦法自2007年12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