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發〔1994〕3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國務院同意國家體改委《1994年經濟體制改革實施要點》,現轉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區、本部門的實際情況認真貫徹。
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是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行動綱領。今年的幾項重大改革方案已經出臺,從各方面保證這些改革措施真正落實,組織好整體改革的協調推進,在經濟體制改革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是重大而艱巨的任務,必須下功夫認真抓好。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保持穩定,是今年全黨和全國工作的大局,各項工作都要服從和服務于這個大局。各地區、各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轉變觀念,提高認識,認真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三者之間的關系,抓住重點,加強協作,搞好配套,精心組織,扎實工作,密切注意并及時研究解決改革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確保各項改革任務的順利完成。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一九九四年六月八日
1994年經濟體制改革實施要點
(1994年4月26日 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
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和國務院關于財稅、金融、外貿、外匯體制等項改革的部署,1994年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一是轉換國有企業經營機制,積極探索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有效途徑;二是加快財稅、金融、外貿、外匯體制改革。圍繞這兩個重點,配套推進其他方面的改革。
一、轉換國有企業經營機制,積極探索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有效途徑
1.繼續抓好轉換國有企業經營機制工作,增強國有企業的活力。一是繼續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和《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條例》,把企業的各項權利和責任真正落到實處。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以下簡稱《公司法》),抓好配套法規建設。二是加強國有資產的監督管理,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嚴格禁止將國有資產低價折股,低價出售,甚至無償分配給個人。按照政府的社會經濟管理職能和國有資產所有者職能分開的原則,探索國有資產管理和經營的合理形式與途徑。三是繼續深化企業內部勞動、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轉換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機制。四是有步驟、有重點地進行清產核資,評估資產,清理
債權債務,界定產權,核實
企業法人財產占用量。五是繼續貫徹《企業財務通則》、《企業會計準則》,加快向科學的、符合國際慣例的企業財務會計制度過渡。六是認真研究并有重點地妥善解決國有企業的歷史包袱,探索解決產業結構不合理、債務負擔沉重、職工社會保險費積累不足、企業辦社會、富余人員過多等問題的具體辦法,為國有企業參與市場平等競爭創造必要條件。
2.國家將組織一批國有大中型企業,按照《公司法》的要求進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試點,探索建立產權清晰、責權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積累經驗,創造條件,逐步推進。
3.新組建公司要嚴格按《公司法》規定進行。現有公司不具備《公司法》規定條件的,要按照有關規定依法規范。
新組建公司不是簡單更換名稱,也不是單純為了籌集資金,而要著重于轉換機制。要通過試點,逐步推行,絕不能搞形式主義,一哄而起。要防止把不具備條件的企業硬行改為公司。
二、深化財稅、金融等管理體制改革,初步確立新型宏觀調控體系的基礎構架
4.要按照《國務院關于實行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的決定》(國發〔1993〕85號)、《國務院批轉國家稅務總局工商稅制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國發〔1993〕90號)、《國務院關于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國發〔1993〕91號)的原則和具體要求,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初步確立新型宏觀調控體系的基礎構架。
5.根據《決定》要求,深化投資體制改革,逐步建立法人投資和銀行信貸的風險責任,研究把競爭性項目推向市場的途徑和辦法。繼續進行計劃體制改革,進一步轉變計劃管理職能。計劃工作要突出宏觀性、戰略性、政策性,把重點放到中長期計劃上,綜合協調宏觀經濟政策和經濟杠桿的運用。
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建立科學和嚴格的投融資決策責任制。努力辦好國家開發銀行,建立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籌集和引導社會資金用于國家重點建設,并且加強國家對固定資產投資的總量控制。
三、適時推進價格改革,繼續發展商品市場,重點培育生產要素市場,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
6.在保持價格總水平相對穩定的前提下,適時推進價格改革,進一步完善市場價格形成機制。逐步放開競爭性產品價格,合理調整政府定價產品和服務的價格,搞好生產資料價格并軌。價格改革要充分考慮國家、企業和群眾的承受能力,要切實加強對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服務價格的監審,規范價格行為,控制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服務項目的價格上漲幅度,保障人民生活安定。
7.繼續深化商品流通體制改革,促進國內市場的統一和開放。對大宗農產品、工業消費品和生產資料的批發市場,要完善市場的信息、服務功能和市場規則,健全市場秩序,加強市場管理,規范交易手段,提高交易效率。對期貨市場的試點,要加強宏觀管理,實行統一指導和監管;未經批準,不得擅自設立期貨交易所(中心);加快期貨交易立法步伐。
繼續改革物資訂貨會制度,探索國家訂貨和遠期合同制度,逐步取代指令性計劃分配辦法,進一步理順生產資料的流通渠道。
盡快建立中央和地方的糧、棉、油、肉、糖儲備制度,進一步完善儲備管理、使用辦法。盡快建立糧食和副食品風險基金,保證各項基金及時、足額到位。建立農副產品市場監控體系,強化農副產品信息網絡建設。糧棉收購價格既要能夠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又要考慮整個市場物價的穩定,以加強國家對糧食的宏觀調控和防止市場糧價出現大的波動為重點,進一步改革糧食購銷體制。
8.進一步改革勞動制度,穩步發展勞動力市場。結合產業結構和企業組織形式的調整,改革勞動就業和用工制度,著重創造用人單位與
勞動者雙向選擇和勞動力合理流動的就業機制。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加強就業和轉業培訓,發展多種就業形式,加強區域勞務合作和相應的管理服務,積極引導農村勞動力有序流動。
9.推進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規范和發展城市房地產市場。國家壟斷城鎮土地一級市場,加強土地二級市場的管理。商業性建設用地的土地使用權要實行有償有限期出讓、轉讓,一般要采用公開招標、拍賣的方式。堅決清理取締土地隱形市場。要切實保護耕地,嚴格控制農業用地轉為非農業用地,繼續做好農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試點工作。
10.推進科技體制改革,發展技術市場。按照“穩住一頭,放開一片”的方針,加強基礎性研究,發展高新技術研究,技術開發和科技服務機構的研究開發經營活動要逐步進入市場,促進科技經濟一體化。要規范技術市場規則和秩序,推進科技系統的結構調整、機制轉換和人才分流。創造條件,促進技術成果商品化、產業化。
四、深化社會保障制度和住房制度的改革
11.社會保障政策要統一,管理要法制化。社會保障水平要與我國社會生產力發展以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適應。根據城鄉居民的不同情況,逐步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配合企業改革,進行城鎮社會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制度改革,積極探索社會統籌和個人帳戶相結合的具體途徑。發展和完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穩定農村醫務人員隊伍,健全醫療預防保健網。
12.根據國務院統一部署,穩步改革城鎮住房制度,促進住房社會化、商品化和住房建設的發展。要搞好住房制度改革政策的有機銜接。嚴格貫徹國務院確定的定價原則,堅決制止低價售房。對突擊低價售房和在售房中以權謀私、違反政策者要嚴肅查處。公房租金支出占城鎮職工家庭收入比重應逐步達到一定比例,提高租金要選擇經濟平穩的時機出臺。促進住房建設,通過土地、稅費、信貸等方面的支持,發展經濟適用住房,推進集資、合作建房。有步驟地推行住房公積金制度,加強住房公積金管理和制度建設。
五、轉變政府職能,加強經濟法制建設,積極培育中介組織
13.今年要基本完成省級政府機構改革,并在部分市縣級政府進行機構改革。各級政府要轉變職能,提高工作效率,堅持政企分開,把屬于企業經營自主權范圍的職能切實交給企業。抓緊實施國家公務員制度方案,在中央政府、大部分省級政府及計劃單列市政府機構中盡快建立起國家公務員制度。
14.高度重視法制建設,改革決策與立法決策緊密結合。按照《國務院關于加強政府法制工作的決定》(國發〔1993〕72號)要求,切實搞好政府法制工作。要繼續完善現有經濟法規,對目前尚不具備制定法律條件的,可先制定行政法規,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沿著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軌道健康發展。
15.有計劃、有步驟地發展市場中介組織。當前要著重發展和完善會計師、審計師和
律師事務所,
公證和
仲裁機構,計量和質量檢驗認證機構,信息咨詢機構,資產和資信評估機構等市場中介組織。市場中介組織要依法通過資格認定,依據市場規則,建立自我協調、自我保護和自我約束的自律性運行機制。各種中介組織要接受政府有關部門的管理和監督,對其行為后果,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和經濟責任。
六、繼續深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16.穩定和完善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和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在堅持土地集體所有的前提下,延長耕地承包期,允許
繼承開發性生產項目的承包經營權,允許土地使用權依法有償轉讓。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要積極興辦服務性的經濟實體,為家庭經營提供服務,促進農業生產專業化、商品化、社會化。通過多樣化服務體系將分散的小規模經營的農戶與市場緊密聯系起來。在國家的宏觀調控和管理下,逐步放活農產品經營,改變部門分割、產銷脫節的狀況,發展各種形式的貿工農一體化經營,把生產、加工、銷售環節緊密結合起來。
17.進一步深化鄉鎮企業改革。繼續完善鄉鎮企業經營機制,進行產權制度和經營方式改革的探索。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對鄉鎮企業實行分類指導,加強規劃、積極推行、正確引導、不斷完善、逐步規范,在明晰企業產權的基礎上,對股份合作制要積極扶持,正確引導,對有利于發展經濟的股份制試點,也要給予支持。要強化鄉鎮企業環境保護和
勞動保護。鄉鎮企業的發展要與小城鎮建設統籌規劃,引導鄉鎮企業適當集中。逐步改革小城鎮的戶籍管理制度。合理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
18.圍繞解決“買難賣難”、剩余勞動力轉移和提高農民收入等重點問題,進一步加強農村市場體系建設,并加強配套的信息、倉儲、運輸、加工、保鮮等設施建設,提高服務水平和運行效率。
19.建立健全政府對農業的支持、保障、調控和服務體系,強化支持和保護農業的調控手段。各級政府要逐步增加對農業的投入,并通過運用財政、稅收、價格、信貸、保險等手段,鼓勵和引導社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把更多的資金投向農業。
七、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
20.在繼續搞好現有開放地區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要向產業傾斜,促使國家鼓勵的產業得以更快的發展。經濟特區要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向更高層次發展;經濟開發區的建設要統籌規劃、合理安排,并與老城市、老企業的改造相結合,避免盲目發展。
21.深化對外貿易體制改革,搞好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工作。按照《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對外貿易體制改革的決定》(國發〔1994〕4號)要求,完善外貿宏觀管理,轉換外貿企業經營機制,完善外貿經營的協調服務機制,保持外貿政策的統一性。按照《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改革外匯管理體制的通知》(國發〔1993〕89號)要求,搞好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工作。
22.認真做好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的引進工作。利用外資工作,要加強國家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的引導,并逐步從提供優惠政策轉向提供良好的投資環境。擴大利用外資的規模和領域,鼓勵外商直接投資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和高新技術;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搞好利用外資對國有大中型企業進行技術改造的工作;鼓勵大型跨國公司來華投資。
八、進一步抓好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
23.進一步抓好市縣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為全國經濟體制改革工作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探索經驗。各試點市縣要根據《決定》精神和國家的具體部署,制定符合本地實際情況并具有可操作性的綜合配套改革實施方案,把深化改革與本地經濟發展戰略、調整結構、擴大對外開放很好地結合起來。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縣,要在推進農工商、貿工農一體化建設,深化鄉鎮企業改革,培育農村市場體系,發展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快縣級機構改革,促進小城鎮建設等方面,創造好的經驗。綜合試點市縣還要在建立社會保障體系,深化科教文體制改革,建立健全民主法制,抓好精神文明建設,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方面成為模范和表率。
24.按照市場經濟的原則,結合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根據國家有關政策和規定,搞好民族地區經濟體制改革工作。要從當地實際情況出發,圍繞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發展中存在的重點問題,制訂切實可行的綜合配套改革措施。從發展和解決溫飽問題入手,促進資源的有效開發和利用,加快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
25.今年經濟體制改革的步子大,任務重,要認真貫徹執行《決定》,統一認識,按照黨中央和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制訂切實可行的具體實施方案,把各項改革措施真正落到實處。要防止政出多門、各行其是、一哄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