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府辦[2007]31號)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省農業廳《關于推進種子管理體制改革加強市場監管的實施意見》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執行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省農業廳反映。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七年四月六日
關于推進種子管理體制改革加強市場監管的實施意見
(省農業廳)
為加快推進種子管理體制改革,規范種子市場秩序,促進農業生產發展,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種子管理體制改革加強市場監管的意見》(國辦發〔2006〕40號),結合我省實際,現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廣東省農作物種子條例》和國辦發〔2006〕40號文件精神,按照分級負責、政企分開的原則,加快推進種子管理體制改革,強化管理,規范秩序,維護農民利益,確保農業生產安全,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
(二)總體目標。建立健全種子管理機構,明確職責,完善制度,穩定隊伍,有效解決種子管理體制改革中的突出問題,實現國有種子生產經營機構與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完全脫鉤,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管理規范、監管到位、保障有力的種子管理新體制。
二、明確權責和任務,加快推進種子管理體制改革
(一)明確改革時限,按時完成任務。按照政企分開、分類指導、脫鉤改制的原則,各級人民政府務必于2007年6月底前將國有種子生產經營機構從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剝離出去,實現人、財、物的徹底脫鉤。自2007年7月1日起,未脫鉤的種子生產經營機構不得從事種子生產經營活動,其所持有的生產經營許可證應當辦理注銷手續。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強監督,對已注銷的行政許可進行公告,工商行政管理機構不再向其核發營業執照或辦理年檢,財政、發展改革、農業等部門不得安排項目和提供資金支持,金融機構不得提供貸款。
(二)分類處置,穩妥推進。對屬于企業性質的國有種子生產經營機構,可按照整體移交同級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管理,改制為國有控股或非公有制種子企業以及依法關閉等措施進行處置。要切實做好移交企業的資產清算以及
債權債務處置工作,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對國有種子企業的虧損情況應進行清理,分析原因,分清責任,由相關部門根據實際情況作出處理。對屬于事業性質的種子生產經營機構,要剝離其生產經營職能;當地尚未建立種子管理機構的,要將其轉化為種子管理機構,轉制人員通過考試合格后優先錄用為種子管理機構工作人員;當地已建立種子管理機構的,要將其并入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或轉化為企業性質的種子生產經營機構。種子生產經營機構具體脫鉤轉制方式由同級人民政府確定。
(三)加快國有種子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國有種子企業與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脫鉤后,要嚴格執行《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規范國有企業改制工作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3〕96號)、國辦發〔2006〕40號文以及《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決定》(粵發〔2005〕15號),加快推動企業改制重組各項工作。支持龍頭種子企業通過收購、兼并等多種形式重組國有種子企業,鼓勵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有種子企業改革改制。種子企業要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組建
企業法人機構,轉換經營機制,改善經營管理,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和產權明晰的獨立市場主體。
(四)做好政企分開的善后工作。各級人民政府、各有關部門要統籌安排,加大投入,按照《中共廣東省委辦公廳、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關于積極推進我省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的意見的通知》(粵辦發〔2003〕23號)和《轉發省勞動保障廳關于進一步做好國有企業改制職工分流安置工作意見的通知》(粵府辦〔2006〕25號)等文件規定,妥善處理好種子企業脫鉤改制后分流人員的安置、社會保險理順接續等各項工作,確保分流人員的合法權益。種子企業依法出售自有產權公房、建筑物的收入,以及處置企業使用的劃撥土地的收入,應優先用于安置職工和繳納社會保險費。
三、完善種子管理機制,增強保障服務能力
(一)健全種子管理機構。要按照“協調統一、相對集中、權責對等、執行順暢、保障有力”的原則,建立健全省、市、縣三級種子管理機構,增強管理力量,強化隊伍建設,提高管理效能,切實解決種子管理存在的體制不順、隊伍不穩、經費缺乏和監管不力等問題。
(二)強化種子管理職能。各級種子管理機構要按照《廣東省農作物種子條例》規定和國辦發〔2006〕40號文件要求,依法履行種子行政許可、行政處罰和行政管理等職責,切實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種子市場和種子質量的監管。上級種子管理機構對下級種子管理機構負有指導和監督職責。
(三)加強種子服務體系建設。要加強種子管理技術支持和服務,整合資源,創新機制,完善種子質量檢測、品種區域試驗、良種繁育推廣和信息服務等體系建設,建立健全主要農作物應急種子儲備制度,為種子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
(四)加大種子管理扶持力度。各級人民政府要大力支持種子管理和技術服務部門開展種子質量監督、技術推廣、品種試驗和檢驗檢疫等工作,將種子管理工作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切實保證種子管理機構和公益性事業單位的經費支出。
四、強化市場監管,建立規范有序的種子市場秩序
各地要嚴格企業市場準入,加強監督檢查。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要嚴格按規定和程序辦理種子企業生產經營許可證和營業執照,對資質條件不符合要求的,要依法撤銷其種子生產和經營許可證以及營業執照。要加強種子市場監管,認真落實種子質量標簽制度,依法查處制售假冒偽劣種子等違法行為。通過動用應急儲備種子或價格干預等措施,加強對種子市場的宏觀調控和價格監管。積極做好國有種子生產經營機構脫鉤過渡期的種子供應工作。
五、加強組織領導,確保改革工作順利進行
(一)加強領導,精心組織。推進種子管理體制改革,加強種子市場監管,事關農業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要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建立協調機制,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進種子管理體制改革各項工作,確保按時完成改革任務。
(二)科學論證,制訂方案。各地要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積極探索,科學論證,創新改革模式,制訂切實可行的種子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和程序,實行“一企一策”,穩妥推進國有種子企業的脫鉤改制。合理處置脫鉤企業的基礎設施,大力提高種子管理機構的監管與服務能力。
(三)明確職責,密切配合。各有關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密切配合,全力推進種子管理體制改革。農業部門負責建立健全種子管理機構,對所屬種子生產經營機構進行清產核資,合理界定國有資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要及時接收從同級農業部門脫鉤出來的國有種子生產經營機構,配合做好國有種子企業改制重組工作;發展改革和財政部門要加大種子管理和公益性種子事業的投入力度;編制部門要認真解決本級種子管理機構人員編制;
勞動保障部門要指導政企分開中分流人員的
勞動關系調整工作,協助做好社會保險關系的接續和再就業工作。
(四)加強監督,開展檢查驗收。各地要加強對種子管理體制改革工作的監督管理,嚴肅財經紀律,杜絕任何單位和個人弄虛作假、偽造財務和人員賬冊,隱藏、轉移或私分國有資產,以及向企業轉嫁負擔和攤派費用等現象。對違反規定的要嚴肅查處,依法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各地要在2007年6月底前將種子管理體制改革總結報告報送省種子管理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由其匯總后報省政府。省將于2007年7月上旬組織有關部門對全省種子管理體制改革工作進行檢查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