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體現了我國政治體制的特點和優勢。它是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過程中形成的,并將長期存在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的有關規定和中共中央對人民政協提出的要求,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為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逐步實現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的規范化、制度化,進一步發揮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愛國人士、人民團體、少數民族人士和各界愛國人士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特制定本規定。
第一條 人民政協的主要職能是政治協商和民主監督,組織參加本會的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參政議政。
第二條 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目的是: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反映社會各方面的意見和要求,為參加人民政協的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愛國人士、人民團體、少數民族人士和各界愛國人士發揮作用開辟暢通的渠道,集思廣益,促進國家重大決策的科學化與民主化;監督國家憲法、法律和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協助并推動國家機關改進工作,提高效率,克服官僚主義,反對腐敗現象;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社會主義民主法制的建設,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協調社會各方面的關系,促進各方面的相互溝通和理解,加強在共產黨領導下各黨派的團結合作;貫徹執行“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實現。
第三條 政治協商是對國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針以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問題在決策之前進行協商和就決策執行過程中的重要問題進行協商。
政治協商的主要內容包括:國家在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和改革開放中的重要方針政策及重要部署,政府工作報告,國家財政預算,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國家政治生活方面的重大事項,國家的重要法律草案,中共中央提出的國家領導人人選,國家省級行政區劃的變動,外交方面的重要方針政策,關于統一祖國的重要方針政策,群眾生活的重大問題,各黨派之間的共同性事務,政協內部的重要事務以及有關愛國統一戰線的其他重要問題。
政治協商的主要形式有:政協全國委員會的全體會議,常務委員會議,主席會議,常務委員專題座談會,各專門委員會會議,根據需要召開的各黨派、無黨派愛國人士、人民團體、少數民族人士和各界愛國人士的代表參加的協商座談會等。
第四條 民主監督是對國家憲法、法律和法規的實施,重大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通過建議和批評進行監督。
民主監督的主要內容包括:國家憲法與法律、法規的實施情況,中共中央與國家領導機關制定的重要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情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及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履行職責、遵守法紀、為政清廉等方面情況,參加政協的各單位和個人遵守政協章程和執行政協決議的情況。
民主監督的主要形式有:政協全國委員會的全體會議、常務委員會議或主席會議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建議案,各專門委員會提出建議或有關報告;委員視察,委員提案,委員舉報或以其他形式提出批評和建議;參加中共中央、國務院有關部門組織的調查和檢查活動。
第五條 參政議政是政治協商和民主監督的拓展和延伸。參政議政的內容與形式除第三、四條規定的以外,還包括選擇人民群眾關心、黨政部門重視、政協有條件做的課題,組織調查和研究,積極主動地向黨政領導機關提出建設性的意見;通過多種方式,廣開言路,廣開才路,充分發揮委員專長和作用,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獻計獻策等。
第六條 政協全國委員會主席會議根據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以及中央黨政有關部門的提議,安排協商活動并決定協商的形式和參加范圍。
政協全國委員會主席會議認為需要協商的問題,也可以建議中共中央、國務院、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以及中央黨政有關部門將問題提交政協協商。
第七條 政協全國委員會進行政治協商可視情況邀請中共中央、國務院以及中央黨政有關部門的負責人員參加會議,并請有關負責人就提交協商的問題作出說明。
第八條 協商的議題與會期確定之后,政協全國委員會的有關機構至少提前一周將會議通知及有關文件送達參加會議的人員,以便與會人員事先做好準備,充分反映各有關方面的意見。
第九條 政協委員的民主權利應受到保護。在政協的各種會議上,各種意見都可以充分發表。
第十條 政協全國委員會的全體會議、常務委員會議及其他形式的協商會議和重要活動,一般應作新聞報道。
第十一條 政協全國委員會的各專門委員會在常務委員會的領導下,組織委員參加各項經常性活動,做好專題座談、專題調查、委員提案和委員舉報工作,并同中央黨政有關部門取得密切聯系,相互支持,相互配合。
第十二條 各專門委員會的重要建議和委員的重要提案,可由有關專門委員會通過后提交常務委員會議或主席會議討論。經常務委員會議或主席會議通過,得以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或主席會議建議案的形式向有關方面提出。
第十三條 以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主席會議或以各專門委員會名義提出的建議、意見和批評,均由政協全國委員會辦公廳以正式文件形式送達有關方面或部門。有關方面或部門應積極負責地進行研究處理,并將結果盡快以正式文件形式作出答復。
對參加本會的單位與個人的提案和舉報,有關部門應認真研究處理,并及時予以答復。
第十四條 為切實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主要職能,政協全國委員會要通過各種形式幫助委員了解有關情況,為委員參政議政創造良好的條件;政協委員要努力學習,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密切聯系自己所代表的黨派、團體及有關方面的群眾,積極反映群眾的意見和要求,在參政議政中更好地發揮應有的作用。
第十五條 本規定自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之日起實行。
地方委員會可根據本地情況參照執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油污損害民事責任保險實施辦法(2013)
2013-08-31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辦法
2012-03-1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國務院關于職工探親待遇的規定》的決議
1981-03-06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2001修正)
2001-03-1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的決定(2001)
2001-06-30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的辦法
2005-03-08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1999-06-28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1996-03-1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取締邪教組織、防范和懲治邪教活動的決定
1999-10-30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
1998-03-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保加利亞共和國關于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的決定
1993-06-0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
1984-05-31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暫行條例[失效]
1980-08-26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
1989-02-2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設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決定
1993-03-3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
1997-03-14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2016修訂)
2016-02-06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5-04土地調查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2012修訂)
2012-01-05中央對地方專項撥款管理辦法
2000-08-07國務院關于黑龍江省“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的批復
2013-06-13國務院關于修改《期貨交易管理條例》的決定
2012-10-24國務院關于促進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科學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2-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合作開采海洋石油資源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環境條例
2009-09-0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58號
2009-08-10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業發展意見的通知
2009-05-07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糾正行業不正之風辦公室關于2009年糾風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
2009-03-2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
2008-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