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新任全國政協委員,曾經擔任過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新聞局局長的闞珂是許多記者的老朋友。《法制日報》記者今天采訪闞珂時,沒有客套、沒有寒暄,直奔主題——社會救助立法。
社會救助制度基本形成
社會救助制度與社會保險、社會福利和社會優撫等制度,共同構成我國社會保障制度。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就建立了災害救助制度。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社會時期后,建立和實施了針對無依無靠、無勞動能力的孤寡老人、殘疾人和孤兒的農村五保供養制度。”闞珂告訴記者,經過多年發展,目前我國已逐步建立覆蓋城鄉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傳統的分散救助項目逐步被整合為基本生活救助、專項救助及臨時救助三大類。
闞珂認為,一個國家和諧文明程度高低,很大一部分是看對待社會弱勢群體的態度。“當一些人因勞動能力欠缺或者家庭經濟困難等,不能實現生活基本保障,或者遭遇突發情況造成傷害,就需要國家伸出援手,通過社會救助幫他們一把。”
其實,包括記者在內的很多普通百姓,對于社會救助都包括什么了解得并不全面。闞珂便對記者進行了一次知識普及。
“現在常說的‘低保’,最初是1993年在上海市進行的探索。1996年到1997年間,吉林、廣西等省區開始農村低保工作。國務院1994年頒布《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并于2006年進行修訂。此外,還有通過廉租房和農村危房改造實現的住房救助。”闞珂說,國家對義務教育、普通高中、職業高中等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都有相應幫助;對于醫保不能支付的醫療費用的一定比例,或者因經濟困難、難以負擔醫療費用的,給予醫療救助;對乞討人員和遭遇突發災害的人群,國家也會按照相關辦法和制度給予救助,“坦率地講,我國社會救助種類框架已經搭起來,還是比較全面的”。
社會救助法律還不完善
社會救助是社會保障安全網體系的“兜底線”,就其制度性質而言是面向全體社會成員的,是公民生存權的最后一道保障,也是使社會維持最低理性、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起點。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并且要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確保人民安居樂業,完善社會救助體系。
闞珂介紹,雖然我國已經有一些傳統的、實施時間較長的社會救助制度,但是,目前社會領域立法還比較薄弱。
據介紹,我國憲法雖然為社會救助設定了原則,但是半個多世紀以來,我國的社會救助制度基本上通過法規和規章加以規范。社會救助制度分散在不同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中,缺乏相關配套措施,難以有效推行。有的救助制度主要通過“通知”、“意見”等實施,例如,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主要以國務院《關于在全國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確定的內容實施,教育救助制度主要依靠一些文件推動實施。
闞珂表示,這些關于社會救助制度的規定效力較低、形式分散,難以對社會救助制度的基本內容,如社會救助基本原則、類型、管理部門、征信機制和處罰措施等作出統一規定,不利于明確社會救助屬于國家責任的理念,不利于建立完善的社會救助制度體系,容易導致對社會救助制度認識不一致,難以有效推動各項社會救助制度實施。
“完善我國社會救助法律制度,應當制定一部社會救助法作為社會救助制度的基本法律,同時配以法規、規章等規范性文件,構建一套完整、科學、統一的社會救助法律制度。”闞珂說,我國現行社會救助制度立法比較滯后,應當加快制定社會救助方面的法律,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充分的法律支持。
立法腳步20年前已邁出
闞珂告訴記者,要追溯社會救助立法的腳步得從20年前說起。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以“社會救濟法”為名將制定社會救助法列入立法規劃;制定社會救濟法也是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確定的立法項目;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再次將制定該法列入5年立法規劃,并把名稱確定為社會救助法。這期間,許多全國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全國政協委員提案都明確建議,希望國家盡快出臺社會救助法。#p#分頁標題#e#
1994年,民政部開始組織力量,籌劃起草社會救助法。2005年1月,民政部正式啟動社會救助法起草工作。2008年8月,社會救助法草案首次公開征求社會意見。“國務院對制定這部法律很重視,2009年、2010年國務院常務會議兩次審議社會救助法草案。國務院有關部門目前正在繼續深入開展相關研究工作。”闞珂說。
“法律是行為的準繩,只有首先實現了有法可依,才能切實保護那些需要關注的弱勢群體。比如勞動合同法在實施4年之后就啟動了修改,就是為了更好地、最大限度地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我們說執法要嚴,并不代表法律是無情的。一部法律的制定完善過程是溫暖的。”闞珂表示,特別希望國務院有關部門繼續認真做好制定社會救助法的準備工作,最大限度形成共識,加大起草、修改和完善草案的工作力度,盡快提請立法機關審議這部已經被全社會期待了多年的法律草案。
應盡可能作較全面規定
社會救助法究竟應該包括哪些內容呢?闞珂建議,社會救助法要明確社會救助的基本原則、管理體制和經費保障。重點對社會救助體系中制度基礎和實踐經驗比較成熟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農村五保供養、自然災害救助作出規定。同時對監督管理機制和法律責任作相應規定。對于尚在實踐探索、積累經驗過程中的教育、醫療、住房救助制度,可作原則性規定。
闞珂說,立法的重點就是要明確社會救助是指國家和社會為依靠自身能力難以維持基本生活的公民提供物質幫助和服務,明確社會救助管理部門的職責,明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在社會救助中的資金保障職責。同時通過立法健全征信機制,努力實現信息共享。還要縮小城鄉差距,完善農村社會救助制度。
心懷悲憫,法濟蒼生。采訪完闞珂,記者的腦海中突然跳出這樣的詞語。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刑事司法協助法
2018-10-26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
2011-02-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戰爭遺留爆炸物議定書》的決定
2010-04-29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國有資產法
2008-10-28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關于撤銷燃料工業部設立煤炭工業部、電力工業部、石油工業部、農產品采購部并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第二條第一款條文的決議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1982)
1982-08-23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試行)[失效]
1982-11-1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公路法的決定
1999-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2000修訂)
2000-04-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國和立陶宛關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0-08-2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的決定(2004)
2004-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
1996-05-15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賣房等行為是否按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買賣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的行為予以處罰的答復
1991-05-23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1980)[已修正]
1980-09-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國務院關于勞動教養的補充規定》的決議
1979-11-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的決定
1988-04-13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定
1992-04-03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
1990-09-07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免辦法
1990-03-29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
1997-11-01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
1996-05-1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增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國性法律的決定
1999-12-2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1-10-27廣播電視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吉林省地方志工作條例(2019修正)
2019-05-30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征收教育費附加的暫行規定(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2-01-1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法》的決定
2011-04-22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國殘聯等部門和單位關于加快推進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