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更規范程序更完善權責更明晰
三大看點聚焦《山東省司法鑒定條例》
日前,《山東省司法鑒定條例》(下稱《條例》)經山東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27次會議審議通過,并將于明年5月1日起施行。
《條例》共分七章63條。該省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從司法鑒定工作的實際出發,明確了由司法行政部門統一管理全省司法鑒定工作,完善了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規范了程序、創設了爭議解決以及自行糾錯等質量保障制度,為避免虛假鑒定、多頭鑒定、重復鑒定提供了法律依據。
據山東省司法廳廳長程輝介紹,目前,山東共有司法鑒定機構236家、司法鑒定人2624名,年辦理鑒定案件8萬余件,鑒定意見采信率在95%以上,為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從以往實踐看來,仍存在著工作機制不健全、執業不規范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司法鑒定作用的有效發揮。為此,在國家立法條件尚不具備的情況下,我省頒布實施《條例》,對進一步推動司法鑒定工作的改革和發展,更好地維護司法公正和當事人合法權益、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據司法部司法鑒定管理局局長霍憲丹介紹,“《條例》是在《決定》規定基礎上的進一步明確、具化,使得司法鑒定的管理工作和執業活動的依據更加充分、權責更明晰、業務范圍更明確、實施程序更完善,對其他省份乃至全國都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看點一:管理更規范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條例》就實踐中公檢法司工作的銜接配合和省、市、縣司法行政部門職責分工作了進一步明確、規范。
《條例》第七條規定,司法行政部門與審判、檢察、偵查等機關建立協調機制,相互通報司法鑒定工作有關情況。
“此舉密切了公檢法司實踐中的銜接配合,同時也強調了司法行政機關對鑒定業務的監督管理。” 山東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行政法規處處長江守濤介紹說。
《條例》首次明確了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的司法鑒定管理職能,規定:設區的市和縣(市、區)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依照法定職責管理本行政區域的司法鑒定工作。
“《決定》僅賦予司法部和省級司法行政部門對司法鑒定工作的管理職能,而從實踐中來看,多數鑒定機構設在基層,單靠省級司法行政部門難以對其進行有效監督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 山東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行政法規處副長王忠泉告訴記者,司法鑒定監管權下放,將便于及時有效進行監管,促進司法鑒定機構的執業規范。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訴訟涉及的鑒定事項越來越廣泛,迫切需要將鑒定范圍具體、細化,納入統一登記管理。”江守濤介紹說,“實踐中,鑒定范圍的不明晰,造成鑒定資源浪費、多頭鑒定和重復鑒定等諸多問題發生,既影響了司法鑒定的嚴肅性、又增加了當事人訴累。”
相對《決定》,《條例》不僅包括了法醫類、物證類、聲像資料類,還進一步細化了目前訴訟中經常涉及的“會計、知識產權、建設工程、產品質量、海事、交通、電子數據”等其他鑒定類別,更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更能滿足當前司法審判的需要。
《條例》對機構和鑒定人的準入條件也進行了細化的規定,明確了申請從事的每項鑒定業務要有三名以上專職司法鑒定人,并且有與所申請司法鑒定業務相 適應的技術能力。此外,《條例》還規定,未參加崗位培訓或者培訓不合格的不得申請或者從事司法鑒定業務。“這些規定有利于提高司法鑒定隊伍的整體素質,保 障司法鑒定機構和司法鑒定人的鑒定能力和水平。”省司法廳司法鑒定管理處處長侯黎明表示。#p#分頁標題#e#
看點二:程序更完善
對司法鑒定相關程序的設計更加靈活、便民和完善,這也是《條例》的一大看點。
“刑事訴訟法規定,公安、檢察、審判機關擁有啟動鑒定權,但當事人是否有啟動鑒定權不明確。”王忠泉說,根據法律規定,當事人在負有舉證責任的情況下,可以個人委托鑒定。但實踐中,由于缺少法律依據,當事人自行取得鑒定意見往往不被采用,不利于維護合法權益。”為此,《條例》第二十八條第二款規定,尚未進入訴訟程序的案件,當事人為舉證需要進行鑒定的,可以委托司法鑒定機構進行鑒定。
在堵住“多頭鑒定,久鑒不決”口子方面,《條例》也做了一些明確的規定。江守濤介紹說,“對重新鑒定條件做具體規定,如果當事人對原鑒定意見有異議,并且能夠提出合法依據和合理理由,才能重新鑒定,司法鑒定意見有缺陷的,可以通過補充鑒定、重新質證或者補充質證等方式解決。同時,重新鑒定應當委托其他司法鑒定機構進行,受托的司法鑒定機構的資質條件,應當不低于原司法鑒定機構的資質條件。”
據《條例》,當事人對司法鑒定意見有異議并經人民法院同意,或者人民法院認為需要的,可以委托司法鑒定協會組織有關專家進行論證,提供咨詢意見。“就是說委托人也可以不用再找其他鑒定機構,而是由司法鑒定協會組織專家提供咨詢意見,這些專家都是在相關領域技術性非常強的人,能保持咨詢意見的獨立、公正性。”
《條例》明確規定了“鑒定復核制度”,即鑒定完成后,鑒定文書送達之前,機構必須進行內部復核。侯黎明告訴記者,“這屬于鑒定實施程序的一部分,鑒定文書送達之前必須經過復核程序,由機構中的其他鑒定人進行復核,在此后才能簽發、送達。充分發揮內部鑒定復核、自行糾錯機制的作用,保障鑒定質量,防止和避免可能出現的問題。”
看點三:權責更明晰
記者了解到,《條例》明確了鑒定機構內部監管責任,鑒定人的權利義務,針對對鑒定機構及鑒定人法律責任追究,也做了進一步的明晰。
《條例》在“法律責任”一章中,按照違法行為的危害程度、情節輕重和后果是否嚴重等,詳細規定了司法鑒定機構、司法鑒定人違法執業的具體情形及相應的處罰措施。
“以往有關法律法規,雖然對司法鑒定機構和司法鑒定人在執業過程中的某些違法行為設置了行政處罰,但是規定得不全面、不具體、不準確,特別對有些應予處罰的司法鑒定違法違規行為,缺乏明確、具體的法律規定,難以進行行政處罰,造成監管乏力。”江守濤說,因此,《條例》結合我省司法鑒定管理實踐,又對這些應予處罰的情形進行了明確和細化,有利于加大監管力度。
“對于司法鑒定人故意作虛假鑒定,如果已經構成犯罪,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般為偽證罪、幫助偽造證據罪。”江守濤解釋說,
此外,記者注意到,條例還對司法鑒定協會的職能、作用發揮進行了明確。“司法鑒定業務涉及范圍廣、專業技術性強,充分發揮協會行業自律管理功能特別是在業務技術監督指導方面的作用,是加強司法鑒定管理工作的客觀需要,也是提升監督能力的一項靈活手段。”侯黎明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
2010-03-1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設立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的決定
1998-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辦法
2002-03-1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5-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
1980-09-10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
1980-02-21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的若干規定的決議 附:修正本
1982-12-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守則
1993-07-02臺灣省出席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協商選舉方案
1997-05-09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1995年)
1995-09-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結束工作的建議的決定
1997-07-0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俄羅斯聯邦和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關于確定三國國界交界點的協定》的決定
1999-12-25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
2001-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會議組成的補充規定
2002-06-29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設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的決定
2003-03-06農田水利條例
2016-05-17國務院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4-02-2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天津東麗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復函
2014-02-18進口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登記管理辦法
2014-01-13國務院關于印發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的通知
2013-11-12國務院關于印發“寬帶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的通知
2013-08-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2013-08-08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
2007-04-2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6-2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5-2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的實施意見
2012-07-12軍工關鍵設備設施管理條例
2011-06-26國家賠償費用管理條例
2011-01-17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國殘聯等部門和單位關于加快推進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0-03-10保安服務管理條例
2009-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