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元的火車票一天縮水60元,這讓王先生心疼。從而也把一個深層次的問題擺上了桌面:在鐵路、公路和民航客運中普遍存在、高達20%的退票費該收還是不該收?
新聞事件
這邊買票難 那邊退票煩
好不容易買到的車票,卻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而需要退票,這時,退票費就成了哽在喉中的一根刺,令人糾結不已。
節前的一天,記者在武昌、漢口火車站采訪發現,在售票廳附近,拿著車票等待退票的人竟排成了兩排。一邊學生開學車票緊張,一邊有如此多的退票族。“我也是沒辦法,到
重慶的火車票緊張,就多托了幾個人,結果買多了一張,如果在車站退票,要收20%的退票費,要花去60多元。所以只好暫時當一回‘票販子’。”在漢口一事業單位工作的王先生無奈地對記者說。
300元的火車票一天縮水60元,這讓王先生心疼。從而也把一個深層次的問題擺上了桌面:在鐵路、公路和民航客運中普遍存在的、高達20%的退票費該收還是不該收?
詹梓峰是漢口一市民,今年過年,為了幫別人買票,他在一代售點排了很久的隊才買到。后來,熟人的行程更改,要提前回家,又讓他去退票。售票網點的工作人員說退票必須要到車站退票窗口。等他趕到車站一看,隊伍那么長,早已是心浮氣躁,又得知退票要收取票價20%的退票費,更是懊惱不已。
從2006年1月1日起,《鐵路客運運價規則》原第三項退票費的計費條件改為:按應退票價計算,每10元(不足10元按10元計算)收費標準為2元/人次。現計費條件修改為:按每張車票面額計算,收費標準為20%(四舍五入到元)。
記者在
武漢一家長途客運站了解到:退票應在開車前辦理,開車前兩小時內按照票面金額的20%收取手續費,開車后不辦理退票。
各航空公司退票費標準不一,一般退票費根據機票折扣來收,標準從5%至50%不等。如某航空公司退票費標準為:經濟艙全價票收5%退票手續費;9折至7折收取10%退票手續費;5.1折至6.9折收取20%退票手續費;4折至5折收取30%退票手續費。4折以下原則不得退票。
新聞背景
十年退票額 高達數十億
自1997年12月1日《鐵路客運運價規則》施行起,鐵路運輸企業開始收取火車票退票費,該規則第三十三條規定:退票費按應退票價計算,每10元(不足10元按10元計算)核收2元/人次,2元以下的票價不退。而后曾有人因火車票價2.5元而被扣退票費2元不滿,訴諸法律。
鑒于退票費引起的不滿日益強烈,鐵路部門對退票費進行修改。2006年1月1日,修改為按每張車票面額計算,收費標準為20%(四舍五入到元)。特殊情況可在開車后2小時內退還全部票價。
按照20%的退票費用,退票額外收入數目驚人。有人曾做過這樣統計,從2004年1月7日至15日,
廣州站接受退票6.17萬張,退票款520萬元。而北京火車站某一天的售票收入是1000萬元,當天退票50萬元(見《南方都市報》2004年元月16日)。放眼全國,鐵路部門一年因此獲得的收益將是個天文數字,十年間退票收費額可高達數十億元!
新聞背景
叫停退票費 法律有障礙
今年5月,北京
中銀律師事務所律師董正偉向鐵道部和國家發改委發出《請求保護公民人身和財產權益的建議
申請書》,要求鐵道部應責令鐵路企業停止收取火車票退票手續費。
7月3日,董正偉收到了國家發改委的回函,發改委表示已向有關部門發出完善退票費政策的建議,但是責令鐵道部停止收取退票費有一些法律障礙。從《合同法》角度看,旅客購買火車票,即與鐵路運輸企業建立了
運輸合同,旅客退票屬于單方要求解除運輸合同。根據《合同法》規定,合同解除后,當事人有權要求
賠償損失。退票費主要是對因旅客退票造成鐵路運輸企業運輸能力虛糜損失的賠償,屬于《合同法》中的
合同違約責任。
從《鐵路法》的角度看,《鐵路法》規定:國家鐵路的旅客、貨物運輸雜費的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由國務院鐵路主管部門規定。鐵道部在《鐵路運價規則》中明確將退票費列為鐵路客運雜費,并規定了具體收費標準。鐵路運輸企業收取退票費,屬于執行鐵道部依法制定的客運雜費的行為。#p#分頁標題#e#
為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發改委已向有關部門提出了應區分不同情況發生的退票、合理設置差別退票費率等六條完善退票費政策的建議,這是國家發改委首次向鐵道部發出取消退票手續費的建議。
回函顯示,2001年,公布了國家計委價格聽證目錄,目錄中包括鐵路旅客運輸基準票價率(軟席除外)。國家發改委認為政府價格決策聽證制度是新生事物,聽證程序、聽證范圍等許多方面都有待進一步完善。
鐵道部復函 未明確回應
5月22日,鐵道部發函回復了董正偉的《請求保護公民人身和財產權益的建議申請書》,然而信中并未對取消退票費的建議作出明確回應。
信中稱,關于建立票價及相關價格聽證問題,現行的鐵路票價政策是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法律制定的,實際運用中也始終處于國家價格主管部門的監督之下。對于律師的建議,鐵道部表示將積極與國家價格主管部門溝通,認真審視有關制度,盡快完善。
對于鐵道部的表態,董正偉于6月16日向鐵道部提起了行政復議,希望鐵道部明確取消“退票手續費”,保障消費者權益。
有話大家說
反對方——
兩成退票費 的確有些高
雷明(某高校學生):退票是迫不得已的事情,如果不是必需,誰也不會跑去退票。我覺得收20%太多了!所以在退票處有很多倒票的人。尤其到了春運時節,一邊是一票難求,另一邊則是高額的退票費增加退票者的成本。
范波(IT從業者):公路、鐵路、民航收取退票費,不是應該收多少的問題,而是應不應該收的問題。他們認為,消費者和運輸單位在權利、義務、責任上是平等的。旅客退票對運輸單位造成損失,要承擔賠償責任,而公路、鐵路、民航誤點卻不提賠償,這對消費者不公平。
雙方有契約 地位不對等
文杰(華中師范大學法學系教授):平等是一切契約得以訂立與維持的基礎。一旦立約,契約雙方都應該不折不扣地履行合同所規定的條款。否則,任何一方都應該為自己的違約行為支付賠償,或者在經過協商后采取必要形式的補救措施。然而,在消費者與鐵道部門之間訂立的運輸合同中,是否完全體現了這種平等精神?在這方面,相信許多人會舉出下面的例子:同是乘客,如果他乘坐的列車晚點,在大多數情況下,鐵道部門不會支付任何賠償;但如果他知道了列車將晚點而去退掉這張車票,卻不得不支付20%的退票費。
黃健中(
湖北華微律師事務所律師):承運人收取退票費缺乏法律依據。《合同法》規定:“旅客因自己的原因不能按照客票記載的時間乘坐的,應當在約定的時間內辦理退票或者變更手續。逾期辦理的,承運人可以不退票款,并不再承擔運輸義務。”也就是說,只要旅客在約定的時間內退票,無需支付任何費用。而這個“約定時間”是指雙方當事人之間的約定時間,不是承運人或交通運輸管理部門規定的時間。
贊同方——
違約須補償 合情又合理
王晉(電視臺工作者):收取一定比率的退票費有利于遏制惡意倒賣車票行為,另外,如果沒有手續費的話,那就有更多的人隨意買票,可能真正需要出行的更加買不到票,黃牛黨們卻可以大肆屯票,擾亂市場秩序。
張先生(武漢鐵路局相關人士):這不叫什么霸王條款,你買了車票就等于和鐵路之間簽訂了合同,你不坐車而退票,這當然是違反了合同,所以要收取退票費,就像你簽合同的違約金一樣。
專家建議——
信息透明化 雙方要溝通
薛剛凌(行政法教授):大家對退票費意見這么大的原因之一就是這個20%是怎么核算出來的,公眾不清楚,覺得吃了啞巴虧。而鐵路部門又認為,退票確實存在著風險。最好的辦法是對退票成本進行科學的測算,算出退票成本是多少,然后告訴乘客。即使算出來的成本比較高,運輸部門在退票上有少量贏利。不管是航空公司還是公路鐵道運輸部門,作為企業,他們要贏利也無可厚非,關鍵是要保證信息透明化。消費者協會在涉及老百姓的利益上,出于對公眾服務的考慮,應向運輸部門尋求解決方法,但尋求什么樣的方式來解決,還需雙方多多溝通。#p#分頁標題#e#
徐英(經濟學教授):關于退票費的規定,既沒有聽證會,也沒有相關解釋,更像是運輸部門的硬性規定。有競爭才會有活力,然而現在某些運輸部門更像機關而不是企業主體。只有深入市場化運作,才能保證運輸部門切實為廣大消費者權益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