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1989 年《環境保護法》從頒行至今已經有近二十年的歷史,這些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而環境卻不斷被破壞,社會經濟發展與環境資源保護的關系的日益復雜化,這使得我們提出了許多具有宏觀戰略指導意義的理論,這些創新的理論包括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觀、環境承載力、生態環境安全等,這些理論的提出無疑對《環境保護法》的立法理念形成巨大的挑戰。
??? 關鍵詞:《環境保護法》 立法理念 可持續發展
??? 理論創新要求我國《環境保護法》的修改社會經濟發展與環境資源保護的關系的日益復雜化,使得我們對環境問題更加關注,并提出了許多具有宏觀戰略指導意義的理論,這些創
新的理論包括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等,這些理論的提出無疑對《環境保護法》的立法理念形成巨大的挑戰。下面僅就可持續發展理念、科學發展觀與修改《環境保護法》的關系進行論證。
??? 一、 可持續發展
??? 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最早源于環境保護領域,現在已經拓展成為國家指導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戰略。1992 年 6 月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的《環境與發展宣言》及其提出的可持續發展思想得到了與會各國的廣泛認同,人類對環境與發展的關系的認識提高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反映了國際社會關于環境與發展的全球共識和政治承諾。
??? 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思想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 可持續發展的提出從理論上結束了長期以來把經濟發展同環境保護相對立的觀點,并明確提出了兩者相互聯系的理論構想。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這個系統性、長期性、綜合性的戰略目標,必須采用經濟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予以落實。
??? 由世界自然保護同盟、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匯編的《保護地球——持續生存戰略》中具體指出:“世界各國應該通過關于可持續性的全球宣言和協議,要求各國對可持續生存的道德標準做出承諾,并應將可持續發展原則納入各國的國家憲法和法律體系中。各國應建立保護人權、保護子孫后代利益及保護地球生產率和多樣性的環境法綜合體系,可持續社會的原則應納入憲法以及國家治理和國家政策的其他基本概念中,應該對現行的法律的、行政的控制進行審查,改進缺陷,到二十世紀末,各國都應完成對國家法律的審查,目的是重新制定法律以適應持續生存的需要。”《21 世紀議程》也明確地提出了類似的倡議。雖然這些文件并不具有國際法效力,但很多國家積極響應,并在其國家政策和法律中明確規定可持續發展原則,我國政府也不例外。
??? 1994 年我國政府批準發布的《中國 21 世紀議程——中國 21 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從國情出發,提出了我國可持續發展的總體戰略、對策以及行動方案。當然,這僅是政策層面的宣告,落實到法律上是對其后的《土地管理法》、《海洋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法》、《草原法》等法律進行修訂時都將可持續發展理念確認為自己的立法目的。反思《環境保護法》在制定時,可持續發展理念尚未深入人心,因此沒能在法律中予以體現。鑒于此應該對《環境保護法》這一環境法律部門中的“準基本法”進行修改以適應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要求。
??? 二、科學發展觀
??? 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離開發展,就無所謂發展觀。堅持科學發展觀,其根本著眼點是要用新的發展思路實現更快更好的發展。對于經濟社會發展是如此,對于《環境保護法》的修改也是如此。
《環境保護法》的修改,應當以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實行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與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為核心,貫徹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并重的方針,以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為主線,以防治重點區域的環境污染和遏制人為生態破壞為重點,以改善環境質量和保護人民群眾健康為根本出發點,以建立政府主導、市場推進、公眾參與的環境保護新機制為手段,全面統籌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為根本指導思想。#p#分頁標題#e#
??? 《環境保護法》施行的實踐證明,現行法是一個比較符合我國基本國情的比較好的法律,它的基本原則和基本制度在總體上是行之有效的,應當保持其名稱和基本框架的穩定。
??? 在修改過程中應當遵循下列基本原則:堅持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以憲法為根據,并與有關環境、資源、生態保護的法律相銜接。這幾年,憲法增加了關于“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家保護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等條款。修改《環保法》必須貫徹執行憲法的有關規定,并認真研究根據制定的其他有關環境、資源、生態保護法律的基本原則、基本制度,本著該統一的問題必須統一的原則,對《環保法》必要的修改和補充。
??? 堅持改革和發展與法制建設的統一,深入總結吸取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環境保護工作的基本經驗。這幾年,全國環境保護實行了四個轉變:環境與經濟“兩張皮”向“雙贏”的轉變,污染防治由末端治理為主向依靠經濟結構調整和企業清潔生產的轉變,由單個企業污染治理向區域環境綜合整治的轉變,由以污染防治為主向污染防治與生態環境保護并重的轉變。反映在環境政策上,也正在發生四個轉變:政策的制定由單純的環保決策向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轉變,政策的內容由污染防治為主向加強生態保護轉變,政策的重點由點源治理向區域、流域綜合治理轉變,政策的手段由以行政手段為主向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轉變。
??? 修改《環保法》應該把這些成功的經驗用法律形式確認下來,并對經濟社會可能帶來的新的環境問題用法律手段加以預防和制約。堅持從實際出發,統籌基本法與單行法的功能劃分,正確處理全局與局部、重點與一般、需要與可能等三個關系,從全局利益出發,突出重點,量力而行,科學合理地規定公民和組織的權利和義務、國家機關的權力和責任,健全與我國基本國情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環境保護的基本原則和基本制度,針對新世紀新階段環境保護中現實和潛在的主要問題,對現有的原則和制度進行必要的調整、充實。堅持科學民主決策原則,防止主觀主義、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充分發揮領導、智囊團、專業人員、管理干部和公眾參與的作用,尊重和發揮集體的智慧,實行擇優決策,實現立法計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堅持創新與借鑒相結合,在實行政府控制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的條件下,進行政策創新和體制創新的同時,注意吸取世界上其他國家在環境保護中的經驗教訓和立法經驗,并注意與我國締結和參加的與環境保護有關的國際條約相“接軌”。
??? 科學發展觀是在全面深入分析國家前進道路上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的基礎上提出的,以正確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突出問題,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保障國家環境安全,推進可持續發展,必須著力解決污染負荷高、排放強度大、生態惡化加劇、新的環境問題日漸突出、群眾利益受損等突出矛盾和突出問題。
??? 三、環境承載力
??? 我國生態環境之所以出現嚴峻的局面,和過去一些地方片面注重GDP增長的發展理念關系甚大。由于在發展中很少考慮環境承載力,無節制濫用環境,造成嚴重環境問題。實現以人為本和可持續的發展,必須改變不考慮環境承載力和環境成本的發展理念。
??? 環境承載力又稱環境承受力或環境忍耐力,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在維持相對穩定的前提下,環境資源所能容納的人口規模和經濟規模的大小。地球的面積和空間是有限的,它的資源是有限的,顯然,它的承載力也是有限的。因此,人類的活動必須保持在地球承載力的極限之內。
??? “環境承載力”這一概念的提出,其思想前提是環境的“資源觀”和“價值觀”。環境作為一種資源,它包含了兩層涵義:一是指環境的單個要素(如土地、水、氣候、動植物等)以及它們的組合方式;二是指與環境污染相對應的環境納污能力,即“環境自凈能力”。環境的這種資源觀告訴我們,環境要素的供應量和產出速度是有限的,環境要素的組合方式的形成速度是極其緩慢的,環境的自凈能力更是有限的,也就是說在一定的時空條件下環境對人類社會經濟發展活動的支持能力是有限的,我們根據環境資源的有限的支持能力來確定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方向和速度。另外,環境又是有價值的,這種價值是客體對主體需求的滿足程度,環境資源的價值是指環境對人類這一主體在物質、精神、文化、情感美學、經濟諸方面需要的滿足度。環境價值和經濟價值是兩類不同的價值,對人類社會的永久生存而言,環境價值的重要性決不低于經濟價值的重要性。因此,決不能簡單、片面地追求環境價值的貨幣化。#p#分頁標題#e#
??? 對于人類活動來說,環境系統的價值體現在它能對人類社會生存發展活動的需要提供支持。由于環境系統的組成物質在數量上有一定的比例關系、在空間上具有一定的分布規律,所以它對人類活動的支持能力有一定的限度。當今存在的種種環境問題,大多是人類活動與環境承載力之間出現沖突的表現。當人類社會經濟活動對環境的影響超過了環境所能支持的極限,即外界的“刺激”超過了環境系統維護其動態平衡與抗干擾的能力,也就是人類社會行為對環境的作用力超過了環境承載力。因此,人們用環境承載力作為衡量人類社會經濟與環境協調程度的標尺。
??? 四、生態環境安全
??? 生態環境安全也叫生態安全或環境安全,是指實現人類生存和發展所處生態環境,保持土地、水源、天然林、地下礦產、動植物資源、大氣等自然資本的保值、增值、永續利用,避免因自然衰竭資源生產率下降,環境污染和退化給社會生活和生產造成短期災害和長期不利影響,甚至危及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的狀態。我國政府在2000年頒布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綱要》中的生態安全是指,由水、土、大氣、森林、草原、海洋、生物組成的自然生態系統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
??? 我國生態環境安全問題仍很嚴重。主要原因是過分強調經濟發展,忽視環境保護。生態環境安全問題處于極不平衡的狀況。環境安全保護系統還不完善。生態環境保護立法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要求。據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發布的調查報告,我國每年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的經濟損失約占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14%其中生態破壞占65%,而且還在增加。
??? 更為重要的是我國《環境保護法》對生態環境安全系統的規定還不完善,必須建立社會安全系統。但是,我們在建立社會安全系統時,對《環境保護法》在生態環境安全方面的作用認識不夠,以至于《環境保護法》問題很多,比如:環環境安全立法中的空白甚多(境權制度還未建立,排污權制度、排污權轉讓制度還在討論之中,國家安全法中對生態環境問題重視不夠,沒有生態安全法,流域環境法,能源安全法,生物安全法,)、相當多的環境立法很不完善(社會安全應急法,食品安全法,預防生物入侵法,生物多樣性保護法等)、環境執法也存在許多問題以及環境保護與科技發展、經濟發展、國際貿易發展等的關系在相關法律中的規定可操作性不強。
??? 法者,國之重器。環境保護實務和環境法制建設需要一部真正有效、于時俱進的基本法。在嚴峻的形勢下,修改作為基本法的《環境保護法》,實現環境資源保護法律體系的協調統一顯得尤為緊迫和重要。同時也要清楚地看到,該法的修改是一項艱巨而浩繁的系統工程,整個修改工程必須秉承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觀、環境承載力和生態環境安全的理念,有一定的前瞻性,又不能脫離中國的國情,以最大限度地滿足經濟、社會和環保的實際需要,為最終實現中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 [1] 蔡守秋.環境保護法學[M].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
??? [2] 呂忠梅.環境法新視野[M].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
??? [3] 汪勁.環境法律的理念與價值追求——環境立法目的論[M].法律出版社. 2000.
??? [4] 鄒長新.生態安全研究進展[J].農村生態環境.2003.1.
??? [5] 王偉.《環境保護法》的修改的法律思考[J].青年法苑.2001.3
??? [6] 張蘇飛.關于《環境保護法》修改的若干思考[J].荊門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1.
??? [7]華敬炘.論科學發展觀與《環境保護法》的修改與完善.中國環境法網.http://www.riel.whu.edu.cn/#p#分頁標題#e#
??? [8] 田成川.談構建環境承載力評價制度的幾點設想.http://blog.sina.com.cn/u/4a6d400301000646.
??? Legislation Idea of revising "Environmental Law"
??? YUAN Chun hong
???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unming,Yunnan 650000)
??? Absract: It has the nearly 20 years from promulgates of "Environmental Law" in 1989.Our country’s economy develop fastly, but the environment is actually destroyed.The relations between social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resources protection complicate day by day.So we propose many macroscopic and significance theory, which includ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cience development view, environment supporting capacity,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ecurity and so on.These theories proposed huge challenge to the legislation idea of "Environmental Law" without doubt.
??? Key words:"Environmental Law" ,Legislation Ide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作者簡介:
??? 袁春紅,(1980-)女,碩士研究生,昆明理工大學法學院.
??? 聯系方式,E-mailyuanchunhong318@yahoo.com.cn.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關于200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決議
2009-03-1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關于舉行聯合軍事演習的協定》的決定
2008-12-27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1993修正)
1993-02-22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國務院增發長期建設國債和今年財政預算調整方案的決議
2000-08-2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的決定(2004)
2004-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于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的決定
2005-04-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拉脫維亞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5-07-0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2-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2002)
2002-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
2002-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
2019-05-28毒品違法犯罪舉報獎勵辦法
1970-01-01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2016年修正)
2016-02-06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
1970-01-01違規發放津貼補貼行為處分規定
2013-06-1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點工作分工的通知
2013-02-08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的決定
2013-01-30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的決定
2013-01-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
2011-04-22國務院關于201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
2010-12-20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衛生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意見的通知
2010-11-26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體育總局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運動員文化教育和運動員保障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0-03-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指導意見
2010-03-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節約糧食反對浪費工作的通知
2010-01-18國務院關于同意成立保障性安居工程協調小組的批復
2009-07-14船舶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2009-06-10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糾正行業不正之風辦公室關于2009年糾風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
2009-03-2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治理商品過度包裝工作的通知
2009-01-23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管理條例》的決定
2008-12-27民用建筑節能條例
2008-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