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審計署審計長李
金華向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提交了一份令人觸目驚心的“審計清單”。日前,審計法修正案草案被提交正在舉行的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審議,這是現行審計法實施10年來的首度修訂———
????10月22日,國家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受國務院委托,向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作關于審計法修正案草案的說明。
????此次修訂審計法,總結實踐經驗并借鑒了國際慣例,在保持現行法律框架基本不變的基礎上,主要在4個方面進行了修改,旨在加強審計監督手段,完善審計監督機制,健全審計監督體系。
????中國強化審計監督 審計法實施10年首度修訂
????■客觀實際要求修改審計法
????隨著中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審計工作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首先,審計客觀環境發生了變化,需要對審計法作出相應調整。其次,形勢的發展也對審計監督提出了新的要求,社會各界也對加強審計監督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因此,現行審計法的一些內容已不能適應實際情況的需要,有必要進行修改。
????■明確審計機關執法主體資格
????提請審議的審計法修正案草案規定:“審計機關適用有關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的法律、法規和規定進行審計評價,作出審計決定。”這一規定,明確了審計機關進行審計評價和處理、處罰的依據,確立了審計機關的執法主體資格。此外,草案還調整了審計監督范圍,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發展的需要。
????■保障審計監督的獨立性和真實性
????為保障審計監督的獨立性和真實性,審計法修正案草案參照行政監察法的做法,新增規定:“縣級以上地方各級審計機關正職、副職負責人的任命或者免職,在提請決定前,必須經上一級審計機關同意。”
????■明確對社會審計機構的檢查職責
????目前,中國財經領域造假、會計信息失真情況比較嚴重,亟需對社會審計機構加強監督。據統計,1999年至2004年,審計署先后組織檢查了134家(次)有證券許可證的會計師事務所,發現一些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出具的審計報告存在嚴重失實或重大疏漏,涉及金額369億元。為此,草案明確規定:“依照國務院規定,審計機關有權對社會審計機構的相關審計報告進行檢查。”
????緣由:審計法十年,已不能適應新情況
????轉讓國有產權沒有完全進入市場,難以發現國有產權的市場價格,很難判斷國有資產是保值增值還是貶值流失。一些企業在制訂改制方案、選擇審計和資產評估中介機構、確定轉讓價格等重大事項中,處于主導地位的經營者乘機暗箱操作、收受賄賂、低估賤賣國有資產,導致大量國有資產流失。 新華社發
????審計法于1994年8月31日通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審計法頒布實施十年來,審計工作在許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國經濟和社會各方面發生了許多變化,審計工作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
????最大的問題就是,審計機關的執法主體資格經常受到質疑,審計處理處罰難,而越來越小的審計范圍也使大量國有資產得不到應有的審計。由于審計法中不可能對被審計單位違反國家規定的具體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作出規定,也不可能對審計定性和處理處罰的具體依據作出規定,審計實踐中,審計機關需要對查出的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進行定性和處理處罰時,必須適用其他法律、法規。目前我國許多法律、法規都明確規定了執法主體,但未明確規定審計機關也是執法主體。審計機關的執法主體資格經常受到質疑,審計處理處罰難。 #p#分頁標題#e#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審計監督范圍也在逐步縮小,有資料顯示,目前大部分國有資產得不到有效的審計監督。另外,審計監督的獨立性和專業性得不到保障、經濟責任審計缺乏嚴格意義上的法律依據、一些被審計單位提供的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難以保證、審計手段不足等問題,也使審計監督作用受到很大制約。
????目的:進一步加強審計監督效力
????近年來,中國審計署的年度審計報告均披露出一些嚴重的經濟問題,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為更好地確保審計監督的獨立性和真實性,修正案草案規定,審計機關負責人的任免,將不再只取決于各平級政府,而必須經上一級審計機關同意。此外,鑒于目前中國的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已普遍展開,并取得了顯著成效,修正案草案還規定,要對各有關單位負責人所負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進行審查,以進一步加強對其的監督管理。
????意義:審計法修改,約束權力根治腐敗
????為了規范公共財政,保障財經秩序、促進廉政建設,審計部門的權力擴大是必要的,相應的法律修改將意義深遠。但是另一方面也要看到,隨著一個一個監督機構的權力擴張,政府的權力總量實際上是在不斷增大的。這種增大的后果,還需要長期觀察。但是多種經驗已經表明,在政府與社會之間、政府與市場之間的相互平衡與界限清晰,是更加需要重視的方面,因為只有這樣的平衡才能從根本上約束權力,從而根治腐敗。
相關評論
◎ 審計法修訂重點當在獨立性
????筆者認為,我國審計最大的問題不是缺少權力,而是缺少獨立性。
????審計的獨立性,主要從以下三方面考察:一是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即審計部門是不是一個獨立存在的機構;二是在組織控制過程中的獨立性,即審計機構和人員接受委托,對有關部門實行監督和評價,而不直接參加其經營管理活動;三是審計結論的獨立性,審計機構和人員是否在人、財、物上受被審計對象和其他部門的制約,有沒有經濟利害關系,在精神上是否獨立于被審計對象,審計結論是否受被審計對象和與審計事項有牽連的領導者的干預和影響。從這3個方面考察,我們的審計缺少獨立性是不必諱言的。
◎ 期待對審計法做更根本的修訂
????由于立法滯后,審計制度本身卻存在某些漏洞,從而使審計不能充分發揮作用。比如,盡管國家審計署頻頻出招,但一些地方審計機關卻風平浪靜。有統計表明,多年來,國家審計署特派辦所查出的單位違紀金額,都高于地方審計機關所查出的單位違紀金額,最低也有27倍以上,最高則達113倍。地方審計機關遠沒有像國家審計機關那樣,發揮財政監督作用。
◎ 審計過后要落實“埋單制”
????據近日報道,
深圳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鴻忠在聽取《深圳市2004年度本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中列舉的一系列問題后,態度堅決地說,今后要建立“埋單制”,出了問題,就要有人“埋單”
,就要有人負責。不能是出了問題就寫個整改報告,不痛不癢,最后連報告能不能落實都很難講。本屆人大常委會一定要依法辦事,對審計報告查出的問題要依法辦事,追查有關責任人的責任,不搞下不為例。
◎ 對完善審計監督制度應有理性期待
????對于審計法的修改和審計監督制度的完善,我們應該有一個理性的期待,不能指望在審計法修改之后,審計署就可以包攬從“查賬”到“查辦”的全部工作。依照現行的制度安排,審計署履行完“查賬”的兩道手續,接下來全國人大應當及時啟動相關機制,包括要求審計報告涉及的有關部門前來接受質詢,需要進行進一步調查的,人大可以自行組織特定問題調查委員會調查,也可以要求有關專門委員會或檢察機關展開調查;國務院應該作出反應,啟動對相關部門及個人的問責程序;如果審計揭露的問題涉及犯罪,司法機關也應該直接介入調查,沒有達到犯罪程度的,行政監察部門也應該展開調查。人們對審計署寄予的希望,相當一部分應該轉移到全國人大、國務院和司法機關那里。如果審計署越俎代庖,包辦了全國人大、國務院和司法機關應該履行的職能,或許有助于懲處某一個案性的審計問題單位和部門,但此種做法有悖法治的追求,是萬萬要不得的。#p#分頁標題#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