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釋義重點四
第27條
相關法條:《行訴解釋》第24條。
意思分解:
1. 掌握第27條及《行訴解釋》第24條關于確定第三人的規定;
(1) 判斷第三人的標準是其是否與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
(2) 若利害關系人為2人以上,其中一部分人起訴的,法院應通知其他利害關系人作為第三人參訴。
2. 注意《告訴解釋》第24條第2款第三人的上訴權。
第30條
相關法條:《行訴解釋》第25條。
意思分解:
1. 掌握第30條行政訴訟代理人的權利:
(1) 代理律師 的法定權利:①查閱權;②調查權;③收集證據權。
(2) 其他訴訟代理人,經法院許可后,方可查閱本案庭審材料,但代理律師不須經法院許可。
2. 了解《行訴解釋》第25條的規定。
第32條
第33條
第34條
相關法條:《行訴解釋》第26-31條。
意思分解:以上3個條文是關于行政訴訟證據規則的基本規定,也是律考重點,尤以第32、33條為甚。
《行訴解釋》第26-31條又濃墨重彩地詳細規范了證據規則,使以上規定在律考中的地位更加凸顯出來。
應注意:
1. 行政訴訟中負舉證責任的是被告,其舉證范圍見于《行訴解釋》第26條的規定。
2. 務必掌握第33條,訴訟期間被告不得自行收集證據。但是《行訴解釋》第28條規定,被告在符合條件下,經人民法院準許,可以補充相關證據。
3. 了解第34條第2款及《行訴解釋》第29條,人民法院調取證據的情形。
4. 務必掌握《行訴解釋》第30、31條之規定,尤其是第31條第2、3款之規定。
[不要混淆]
1. 訴訟期間被告自行收集證據的禁止與補充證據的關系。
2. 行政訴訟中被告負舉證責任的基本原則與原告負舉證責任具體情形之關系,具體內容見于《行訴解釋》第27條。
3. 再次提醒注意掌握《行訴解釋》第31條第2、3款。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萬國郵政聯盟組織法第八附加議定書》的決定
2012-04-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日本國領事協定》的決定
2009-02-28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檢察署暫行組織條例[失效]
1970-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政府文化合作協定的決議
1970-01-01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命令(1959)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軍人違反職責罪暫行條例[失效]
1981-06-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的決定(1986)
1986-12-02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條約程序法
1990-1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關于修改2002年6月7日在圣彼得堡(俄羅斯聯邦)簽署的<上海合作組織憲章>的議定書》的決定
2006-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2005年中央決算的決議
2006-06-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1981年《職業安全和衛生及工作環境公約》的決定
2006-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入《國際承認航空器權利公約》的決定
1999-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2002)
2002-08-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國務院關于安置老弱病殘干部的暫行辦法》的決議
1978-05-2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授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的準備工作機構的決定
1993-03-31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
1995-10-30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
1998-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
2001-04-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條第一款的解釋
2002-04-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懲治虛開、偽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犯罪的決定
1995-10-30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集體所有制企業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
2019-05-28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
2003-11-24土地調查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防治海洋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宗教事務條例(2017年修訂)
2017-08-26志愿服務條例
2017-09-07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2017年修正)
2017-08-01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
2014-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