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
現將《涉臺公證工作座談會會議紀要》發給你們,請認真研究執行。執行中有何問題,望及時報告我部公證司。
涉臺公證工作座談會會議紀要
一九八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九日,司法部公證司在
湖南省
岳陽市召開了涉臺公證工作座談會,
福建、
山東、
江蘇、
浙江、湖南、
四川、
上海、
北京、
安徽、
廣東、
天津、
廣西等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公證管理處和部分
公證處的負責同志以及國務院臺辦和人大法工委的同志參加了會議。會議匯報、總結、交流了近兩年來辦理涉臺公證的情況和經驗,并就辦理涉臺公證中如何執行法律、政策的問題進行了討論,現紀要如下:
一、會議認為,近年來,海峽兩岸民間交往日益頻繁,回大陸探親、旅游,以及從事經濟貿易等活動的臺胞數量劇增,也有一些大陸同胞赴臺探親、奔喪。我公證機關在辦理公證中,認真執行中央對臺工作的政策和有關法律規定,克服辦公條件差、人員少、經費不足等困難,堅持“三優”(即優先受理、優先調查、優質服務),積極、熱情地為臺胞、臺屬提供
法律服務,有效地維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受到臺胞、去臺人員和臺屬的歡迎。與會的十二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公證機關近兩年來共辦理涉臺公證近四千件,主要用于探親、奔喪、繼承遺產、收養子女、委托代管房屋、委托
代理訴訟、從事經濟活動等。其中發往
臺灣使用的公證書二千余件,據了解這些公證書基本上被臺灣當局有關部門所接受。公證機關在辦理公證時,對于臺胞、去臺人員提供的臺灣公證機關出具的公證書等有關證明文件,也作為認定事實的依據。
二、會議認為,海峽兩岸的民間交往帶來了很多新的法律問題,特別是海峽兩岸長期隔絕所積壓、遺留的問題,以及因兩岸法律制度不同所產生的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在公證工作中都程度不同地有所涉及,應當予以注意和認真研究。對于目前尚無具體法律、政策依據的,公證機關應及時請示報告,注意總結辦證經驗,努力做好涉臺公證工作。
(一)辦理涉臺
遺產繼承公證,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遺產繼承的法律適用
(1)被
繼承人生前住所在大陸,其遺產(動產和不動產)在大陸,遺產繼承應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被繼承人生前住所在臺灣,其在大陸遺產(動產和不動產)的繼承也應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公證處應據此出具
繼承權公證書。
(2)大陸的繼承人繼承在臺灣的遺產(動產和不動產),公證處應出具
親屬關系公證書,證明在大陸的繼承人與在臺灣的被繼承人之間的親屬關系。
2.為繼承在臺灣的遺產而辦理親屬關系公證時,如果大陸繼承人不在同一地居住,根據《公證暫行條例》第十二條的規定,其親屬關系證明應統一由一個公證處辦理。
3.繼承在臺灣的遺產,根據目前情況可以由繼承人自行選擇辦理繼承的方式,現推薦以下五種方式,供參考:
(1)委托其在臺灣的親友;
(2)委托與臺灣律師有業務聯系的大陸的
律師事務所,再通過大陸律師轉委托臺灣律師;
(3)委托我部設在
香港的“
中國法律服務(香港)有限公司”,由該公司轉委托臺灣律師。
(4)委托“海峽兩岸法律服務有限公司”。該公司主要由香港律師黎錦文和臺灣律師沙壬、陳符瑤、梁浩、林復宏、林辰彥等人組成。大陸繼承人可將
委托書寄給黎錦文律師。委托書一般應依照臺灣通用的格式出具。
(5)委托我部設在北京的“中國國際經濟與
法律咨詢公司”,該公司與“海峽兩岸法律服務有限公司”有相互委托關系,大陸繼承人可將委托書寄給北京“中國國際經濟與法律咨詢公司”。
4.去臺人員或臺胞在臺灣立遺囑處分其在大陸的財產(動產和不動產)時,該遺囑內容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當事人申辦
遺囑繼承時,公證處應對遺囑進行檢驗。主要包括:確認該遺囑是否是遺囑人本人所立,遺囑人在立遺囑時是否符合行為地法律;遺囑人在遺囑中所處分的財產是否屬于本人所有;遺囑受益人有無變化,遺囑中有無取消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的繼承權等。
(二)辦理涉臺收養公證,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臺灣同胞、去臺人員回大陸收養子女,大陸同胞在大陸收養在臺灣的人為養子女,應依據大陸的有關規定辦理收養公證。收養人、被收養人、送養人均應符合大陸規定的條件,且親自到被收養人或收養人戶籍所在地公證處辦理收養公證。原則上有子女的人不得收養。對司法部(88)司發公函字第334號《關于臺灣同胞回大陸收養子女公證事的批復》(《公證工作手冊》〔第九輯〕第73頁,對收養人不受有無子女限制的規定予以修改。
2.去臺人員在大陸的親屬按封建習俗為其所立的嗣子,原則上不予承認,如果去臺人員本人認可并申請辦理收養公證,符合收養條件的,公證處應予辦理收養公證。與嗣子已形成事實收養關系的去臺人員死亡后,為繼承在臺遺產,公證處可根據收養人事實,為其出具養子親屬關系證明。
3.去臺人員在大陸的配偶獨自收養子女的,未經去臺人員本人同意,不能認定是去臺人員的養子女。如果去臺人員本人追認請求辦理收養公證,公證處應依據大陸的有關規定辦理。其在大陸的配偶獨自收養子女的時間為收養關系成立的時間。
(三)辦理去臺人員的婚姻狀況公證,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去臺人員在與大陸配偶之間婚姻狀況的公證,原則上應依據民政部、司法部民〔1988〕民字14號《關于去臺人員與其在大陸的配偶之間婚姻關系問題處理意見的通知》(《公證工作手冊》〔第十輯〕第79頁)和最高人民法院法(辦)發〔1988〕18號《印發〔處理涉臺
刑事申訴、民事案件座談會紀要〕的通知》(《公證工作手冊》〔第十輯〕第60頁)精神辦理。
2.去臺人員去臺前已婚,去臺后又再婚而未與原配偶離婚的,如果其在大陸的原配偶未辦理合法
離婚手續,且未再婚,因探親或繼承財產的需要申辦有關公證書的,公證處可據實出具去臺人員與大陸原配偶的結婚公證書或夫妻關系公證書。
3.去臺人員在臺雖未再婚,但其在大陸配偶已再婚的,公證機關不能為其出具結婚公證書或夫妻關系公證書。
4.去臺人員去臺后,與其在大陸的原配偶均已再婚的,即使雙方均未辦理離婚和再婚的法律手續,他們的婚姻關系自后再婚的配偶再婚之日起,視為解除。公證機關不能再為去臺人員與原配偶出具結婚公證書或夫妻關系公證書。
(四)辦理親屬關系公證,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注意對歷史線索、證據的調查取證,對于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不能草率出證。
2.去臺人員回大陸認領親子,要求辦理公證的,應按司法部公證司(89)司公字第64號《關于辦理認領親子公證的復函》精神辦理。
3.由于親屬關系公證書既可用于探親,又可用于繼承在臺遺產,為防止遺漏法定繼承人,對凡用于赴臺探親的親屬關系公證書的證詞中增加使用目的的內容,同時修改用于繼承的親屬關系公證書,格式見附件一和附件二。
(五)辦理贈與公證,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大陸同胞將自己的財產贈與臺胞申辦公證,涉及不動產的需符合不動產所在地有關法律、政策的規定。
2.去臺人員或臺胞將自己隨身攜帶的財物或繼承的大陸的動產贈與大陸親友而申辦公證的,公證處可予以辦理。
3.去臺人員或臺胞將所繼承的在大陸的不動產贈與在大陸的親友而申辦公證的,只要贈與人向公證處說明該贈與物屬于個人財產,公證處可予以辦理。
(六)對印有“中華民國”字樣的文書可否公證,應依外交部領事司和司法部公證司領四函(1988)195號《關于對解放前印有“中華民國”字樣的歷史資料的公證、認證事》的規定辦理。如遇有新的情況和問題再逐級請示。
(七)去臺人員和臺胞向公證機關提供的出自臺灣不同部門的證明文件,作為證據采用時,需注意其證據效力和可靠程度。目前對以下部門出具的文書,我公證機關可作認定事實的依據:
1.臺灣公證機關出具的公證書、認證知情人的聲明書;
2.臺灣戶政機關出具的證明與原件相符的戶籍謄本影印件;
3.臺灣醫院出具的死亡證明、尸體檢驗證明書和地方法院出具的尸體檢驗證明書(均為原件);
另外,對于其他部門出具的文書,可根據所辦理的公證事項的具體情況作為參考。
三、會議認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中央解決臺灣問題,實現國家統一的大政方針。臺胞接待工作和大陸人員赴臺工作是今后相當長時期內對臺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涉臺公證也是其中重要內容之一。公證機關要充分認識辦理好涉臺公證對于增強祖國大陸對臺灣的吸引力,促進祖國統一的重要意義。辦理涉臺公證是一項復雜的工作,涉及到很多法律問題,政策性很強。在辦理公證中,要加強同當地統戰、對臺辦等部門的聯系和配合。如遇到疑難、復雜、重要的問題,應與有關部門互通情況,及時交換意見,并及時向司法行政機關匯報。
目前,希望來大陸投資、辦廠、進行貿易活動的臺灣同胞越來越多,各地公證機關要認真貫徹執行國務院《鼓勵臺灣同胞投資的規定》,注意認真辦理涉及海峽兩岸經濟貿易方面的公證事項,為臺灣同胞在大陸進行經濟貿易活動提供法律服務。
各級司法行政機關要加強對公證機關辦理涉臺公證的業務指導和監督,及時與他們研究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為保證辦理涉臺公證的質量,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公證管理處根據本省(區、市)的具體情況,指定部分公證機關負責辦理涉臺公證,并對所辦理的發往臺灣使用的公證書,按其性質和內容做出上報有關司法行政機關審核的規定。
附件一:
親屬關系證明書
( )××字第××號
申請人:×××,男(或女),××××年×月×日出生,現住××省××市××街××號。
×××,男(或女),××××年×月×日出生,現住××省××市××街××號。
關系人:×××,男(或女),××××年×月×日出生,現住××省××市××街××號。
茲證明申請人×××是關系人×××的××。申請人×××是關系人×××的××。
本證明用于探親、奔喪。
××省××市公證處
公證員 年 月 日
附件二:
親屬關系證明書
( )××字第××號
根據檔案記載或經調查(或經向知情人×××和×××調查),茲證明×××(男或女,××××年×月×日出生,××××年×月×日死亡,生前住臺灣省××市××街××號)的配偶和直系親屬只有以下×人:
妻子:×××,××××年×月×日出生,現住××省××市××街××號。
兒子:×××,××××年×月×日出生,現住××省××市××街××號。
女兒:×××,××××年×月×日出生,現住××省××市××街××號。
××省××市公證處
公證員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