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稅收財務物價大檢查辦公室,財政部駐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規范和整頓經濟秩序的指示精神,現將我部研究制定的《關于進一步整頓財稅秩序切實強化財政監督的意見》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并結合實際情況,研究制定具體措施。
附件:《關于進一步整頓財稅秩序切實強化財政監督的意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三十日
附件:
關于進一步整頓財稅秩序切實強化財政監督的意見
1996年以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安排部署,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整頓財稅秩序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是,目前財稅紀律松弛的狀況還沒有根本好轉,主要表現在:偷稅、騙稅、越權減免稅、違法退付預算收入的問題還比較嚴重;搞假憑證、假報表、假決算、虛增成本、隱瞞利潤,截留國家財政收入乃至轉移公有資金,化公為私的問題還比較突出;越權設立基金、收費項目、亂花預算外資金的問題,以及揮霍浪費國家資金等問題還時有發生,有的甚至還相當嚴重。這些問題的存在,依然是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各級財政部門必須充分認識規范和整頓財經秩序的重要性、緊迫性和長期性,繼續大力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整頓財經秩序的要求,以黨的十四屆五中、六中全會和199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為指針,切實發揮財政監督的職能作用,突出重點,加大力度,嚴格執法,標本兼治,努力實現財稅秩序的根本好轉。
一、進一步加強對預算收入的財政監督。各級財政機關要大力支持和配合稅務機關進一步加強稅收收入日常征管,繼續嚴厲打擊各種違反稅法的行為。同時,要建立健全各項非稅收性預算收入的征管機制,加大征管力度。要認真清理和堅決查處各地區、各部門擅自越權制定稅收政策的問題,對情節嚴重的,要按程序追究直接責任人和有關領導人的責任。各級財政部門要切實履行財政收支綜合管理職責,嚴格按照《預算法》、《
預算法實施條例》和《稅收征管法》等法律法規的要求,逐步開展對本級預算收入征收機關征收預算收入情況和本級國庫收納、劃分、留解、退付本級預算收入情況的監督檢查(對國家稅務局系統的財政監督由財政部及其派出機構負責),對查出的越權減免、退付和應征不征稅款等問題,要堅決責令糾正,嚴肅處理。當前,各級財政部門要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稅收征管和國庫退庫的監督檢查工作,并不斷總結經驗,逐步納入日常工作日程;要積極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開展規范和整頓分配秩序的工作,繼續搞好財稅大檢查。
二、大力開展對財政支出的監督,依法治理揮霍浪費國家財政資金的問題。各級財政部門要充分認識加強財政支出管理監督與振興財政和反腐倡廉的重要關系,改變重收入輕支出的不良傾向,切實履行對財政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督管理職責,抓緊研究建立科學嚴格的支出控制機制,從資金的申請、撥付到使用進行重點檢查和全方位監控。當前,各級財政部門要結合中央關于會議費實現負增長和壓縮出國經費的要求,開展經常性監督檢查,確保這一目標的圓滿實現。同時,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有選擇地組織開展對財政預算專項支出資金,特別是財政扶貧款、防汛抗旱款、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款、特大自然災害救濟補助款等專項資金的監督檢查,嚴厲打擊挪用亂支和揮霍貪污財政資金的行為。要繼續按照“控制規模、限定投向、健全制度、加強監督”的要求,開展對財政周轉金帳戶及周轉金的管理使用情況的自清自查和重點清查,著重解決超規模設立周轉金,挪用周轉金用于購買股票、證券、炒房地產,用于修建樓、堂、館、所,將占用費用于發放獎金、補貼,用于職工福利,以及周轉金投放、回收中以權謀私和濫設帳戶的問題。各級財政部門要采取有效措施,對國有企業財務開支,特別是壟斷性行業和虧損企業的業務招待費、工資、獎金和福利開支加強監控管理和指導,其中業務招待費開支,必須嚴格控制在財務制度規定的比例之內,力爭使實際開支逐年有所降低。
三、繼續加強預算外資金的監督,鞏固成果,規范管理。各級財政機關要圍繞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預算外資金管理的決定》(國發〔1996〕29號),針對1996年清查中發現的問題,建立健全各項預算外資金管理制度,統一建立財政專戶,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為此,財政部已經制定頒發《預算外資金管理實施辦法》、《中央預算外資金財政專戶管理暫行辦法》,還將制定《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審批管理辦法》、《政府性基金預算管理辦法》等規章,全面規范預算外資金管理。各地區、各部門要根據國務院的決定精神和財政部有關規定,制定和完善本地區、本部門的預算外資金管理辦法。該納入財政預算內管理的資金要盡快納入,該實行財政專戶管理的要堅決實行。同時,要在1996年清查工作的基礎上,有重點地選擇部分部門和項目,對查出違紀問題的整改情況進行抽查和復查,發現有頂風違紀、繼續越權設立基金和收費項目、繼續挪用濫支預算外資金的,必須依法作出嚴肅處理。
四、繼續對會計工作秩序進行整頓清查。各地區、各部門要按照國務院《關于整頓會計工作秩序進一步提高會計工作質量的通知》(國發〔1996〕16號)的要求,加強對日常財務會計工作的管理和指導,健全會計基礎工作,研究貫徹落實《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的措施,對加強會計基礎工作提出具體要求,廣泛開展以強化基礎管理和依法建帳為中心內容的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活動,指導各基層單位對照標準進行檢查整改。同時,要抓緊研究制定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和會計人員職業紀律監管制度,切實加強管理和監督。各級財政部門要把財稅監督與整頓會計秩序有機地結合起來,對帳目管理混亂、帳外設帳、私設“小金庫”的單位,以及出具假證、通同作弊的社會中介機構,除按有關財政法律法規給予經濟處罰外,還要按照財政部、人事部《關于對違反國家財經紀律的會計人員解除專業技術職務等有關問題的通知》(財會字〔1996〕33號)文件的有關規定,堅決給予行政處罰,該取消其會計人員專業技術職務的要堅決取消,要進一步發揮社會中介機構對企業會計工作監督作用,認真做好由社會中介機構審計國有企業會計決算的試點工作。
五、建立健全內部監督制約機制。建立健全財政機關內部監督機制,是實現財稅秩序好轉的重要前提之一。各級財政部門的全體干部必須樹立明確的自我監督管理意識,盡快建立健全內部監督制約機制,在財政收支活動中嚴格依法辦事,忠于職守,廉潔自律。1996年,財政部制定頒發了《規范中央預算管理若干問題的規定》,進一步明確了若干業務工作規范,并規定財政監督司和駐部監察局要對各業務司執行財稅政策、法令情況開展專項檢查和抽查,建立內部監督制度。地方各級財政部門要從本單位的實際出發,針對存在的和可能發生的問題研究制定類似的規范預算管理和內部監督制約的辦法,發揮本機關財政監督機構和紀檢監察機構的內部監督作用,促進財政管理水平和廉政建設水平的提高。
六、嚴格執法,加大對違法違紀責任人的處理力度,不斷提高監督工作質量。執法不嚴,查處不深,對違法違紀單位的責任人員處理偏寬或不予處理,是嚴重影響財稅工作和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健康發展,造成違反財經法紀問題屢禁不止的重要因素。各級財政機關在整頓財稅秩序工作中,一定要嚴格執法,重視查處工作的廣度和深度,在加大對違紀責任人處理力度上下功夫,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絕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更不能以補代罰,或者以罰代刑。各級財政部門要與紀檢監察和公安司法部門保持密切聯系,建立健全聯合辦案制度和追究責任人員個人責任移送制度,把查單位違紀與查個人違紀緊密結合起來,把對單位的處罰與對個人的處罰緊密結合起來。對查出來的各種違反財經法紀的問題,必須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嚴肅進行處理,特別是對于情節惡劣、性質嚴重、屢查屢犯的違法違紀行為,必須按照國務院《關于堅決打擊騙取出口退稅嚴厲懲治金融和財稅領域違法亂紀行為的決定》(國發〔1996〕4號)文件及其他有關規定從嚴處理,除依法收繳其違紀收入并處以罰款外,還要按規定對直接責任人給予應得的黨紀政紀處分。對于需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的,一定要按規定及時辦理移交手續。要通過依法加大處罰力度,真正觸及違法違紀者的切身利益,充分發揮處罰措施的震攝作用和教育作用,促進全社會遵紀守法意識的提高。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