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一條
第一條 為了防御與減輕地震災害,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保障社會主義建設順利進行,制定本法。 【釋義】 本條是關于防震減災法立法宗旨和目的的規定。 一、黨的十五大明確提出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治國方略,加強立法工作,保證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各個方面都做到有法可依是貫徹這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二條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地震監測預報、地震災害預防、地震應急、震后救災與重建等(以下簡稱防震減災)活動,適用本法。 【釋義】 本條是關于防震減災法調整對象及其適用范圍的規定。 一、防震減災法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一部法律,它所調整的社會關系只是一定社會生活領域中發生的社會關...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五條
第五條 國家鼓勵和支持防震減災的科學技術研究,推廣先進的科學研究成果,提高防震減災工作水平。 【釋義】 本條是關于依靠科學技術進步提高防震減災工作水平的政策性規定。 一、防震減災工作水平是與科技水平緊密相關的,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或者機構的防震減災工作水平如何,一方面取決于人民政府及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十五條
第十五條 新建、擴建、改建建設工程,應當避免對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造成危害。確實無法避免造成危害的,建設單位應當事先征得國務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的同意,并按照國務院的規定采取相應的措施后,方可建設。 【釋義】 本條是關于新...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十六條
第十六條 國家對地震預報實行統一發布制度。 地震短期預報和臨震預報,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的程序發布。 任何單位或者從事地震工作的專業人員關于短期地震預測或者臨震預測的意見,應當報國務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按照前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十七條
第十七條 新建、擴建、改建建設工程,必須達到抗震設防要求。 本條第三款規定以外的建設工程,必須按照國家頒布的地震烈度區劃圖或者地震動參數區劃圖規定的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抗震設防。 重大建設工程和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建設工程,必須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并根據地震安全性評價的結果,確定抗震...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八條
第八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依法參加防震減災活動的義務。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和民兵應當執行國家賦予的防震減災任務。 【釋義】 本條是關于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參加防震減災活動法律義務的規定。 一、防震減災活動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護人民生命免遭損害,保護國家財產、集體財產和...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十八條
第十八條 國務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制定地震烈度區劃圖或者地震動參數區劃圖,并負責對地震安全性評價結果的審定工作。 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制定各類房屋建筑及其附屬設施和城市市政設施的建設工程的抗震設計規范。但是,本條第三款另有規定的除外。 國務院鐵路、交通、民用航空、水利和其他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二十六條
第二十六條 國務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國家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報國務院批準。 國務院有關部門應當根據國家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制定本部門的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并報國務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可能發生破壞性地震地區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十九條
第十九條 建設工程必須按照抗震設防要求和抗震設計規范進行抗震設計,并按照抗震設計進行施工。 【釋義】 本條是建設工程的抗震設計必須符合抗震設防要求和抗震設計規范以及必須按照抗震設計進行施工的規定。 一、根據本條的規定,建設工程進行抗震設計必須遵循兩項要求:一是抗震設防要求,二是抗震設...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二十七條
第二十七條 國家鼓勵、扶持地震應急、救助技術和裝備的研究開發工作。 可能發生破壞性地震地區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責成有關部門進行必要的地震應急、救助裝備的儲備和使用訓練工作。 【釋義】 本條是關于地震應急和救助的技術和裝備的研究開發工作以及地震應急和救助裝備的儲備和使用訓練工作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二十條
第二十條 已經建成的下列建筑物、構筑物,未采取抗震設防措施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抗震性能鑒定,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 (一)屬于重大建設工程的建筑物、構筑物; (二)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建筑物、構筑物; (三)有重大文物價值和紀念意義的建筑物、構筑物; (四)地震...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十一條
第十一條 國務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地震活動趨勢,提出確定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的意見,報國務院批準。 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應當加強地震監測工作,制定短期與臨震預報方案,建立震情跟蹤會商制度,提高地震監測預報能力。 【釋義】 本條是關于...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十二條
第十二條 國務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應當加強對地震活動與地震前兆的信息檢測、傳遞、分析、處理和對可能發生地震的地點、時間和震級的預測。 【釋義】 本條是關于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機構在進行地震監測預報工作時所應當履行的基本職責的規定。 ...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二十二條
第二十二條 根據震情和震害預測結果,國務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應當會同同級有關部門編制防震減災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 修改防震減災規劃,應當報經原批準機關批準。 【釋義】 本條是關于防震減災規劃的編制、實施、修改及批準權限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十三條
第十三條 國家對地震監測臺網的建設,實行統一規劃,分級、分類管理。 全國地震監測臺網,由國家地震監測基本臺網、省級地震監測臺網和市、縣地震監測臺網組成,其建設所需投資,按照事權和財權相統一的原則,由中央和地方財政承擔。 為本單位服務的地震監測臺網,由有關單位投資建設和管理,并接受所在...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三十一條
第三十一條 地震災區的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及時將震情、災情及其發展趨勢等信息報告上一級人民政府;地震災區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有關規定向社會公告震情和災情。 國務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地震災區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應當及時會同有關部門對地震災害損...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二十四條
第二十四條 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實際需要與可能,在本級財政預算和物資儲備中安排適當的抗震救災資金和物資。 【釋義】 本條是關于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地震災害預防中基本職責的規定。 一、根據本條的規定,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四十五條
第四十五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專業主管部門按照職責權限責令改正,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不按照抗震設計規范進行抗震設計的; (二)不按照抗震設計進行施工的。 【釋義】 本條是關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實施了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三十三條
第三十三條 破壞性地震發生后,地震災區的各級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各方面力量,搶救人員,并組織基層單位和人員開展自救和互救;非地震災區的各級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震情和災情,組織和動員社會力量,對地震災區提供救助。 嚴重破壞性地震發生后,國務院應當對地震災區提供救助,責成經濟綜合主管部門綜合...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四十六條
第四十六條 截留、挪用地震救災資金和物資,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給予行政處分。 【釋義】 本條是關于依法具有負責地震救災資金和物資管理工作的國家工作人員違反工作職責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的規定。 本條是對具有管理地震救災資金和物資工作職責的國家工作人員(既包括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三十四條
第三十四條 地震災區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衛生、醫藥和其他有關部門和單位,做好傷員醫療救護和衛生防疫等工作。 【釋義】 本條是關于地震災區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震后救災中基本職責的規定。 一、本條規定了地震災區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震后救災過程中在醫療、衛生等方面應當承擔...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三十七條
第三十七條 地震災區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公安機關和其他有關部門加強治安管理和安全保衛工作,預防和打擊各種犯罪活動,維護社會秩序。 【釋義】 本條是關于地震災區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震后救災中基本職責的規定。 一、本條規定了地震災區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震后救災過程中在維...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四十七條
第四十七條 國家工作人員在防震減災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給予行政處分。 【釋義】 本條是關于具有防震減災工作職責的國家工作人員不履行法律、法規所規定的工作職責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的規定。 依照本條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在履行防震...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三十八條
第三十八條 因救災需要,臨時征用的房屋、運輸工具、通信設備等,事后應當及時歸還;造成損壞或者無法歸還的,按照國務院有關規定給予適當補償或者作其他處理。 【釋義】 本條是關于在震后救災過程中單位和公民個人必須履行強制征用義務和震后可以有權獲得相應補償的規定。 一、強制征用是人民政府在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四十八條
第四十八條 本法自1998年3月1日起施行。 【釋義】 本條是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的生效期的規定。 一、根據本條所規定的防震減災法生效時間,自1998年3月1日起,防震減災法正式施行。防震減災法正式施行后,凡是在此之前已經生效的法律、法規,如果其規定與防震減災法的規定不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三十九條
第三十九條 在震后救災中,任何單位和個人都必須遵紀守法、遵守社會公德,服從指揮,自覺維護社會秩序。 【釋義】 本條是關于任何單位和公民個人在震后救災中基本法律義務的規定。 一、參加震后救災活動是任何單位和公民個人必須履行的一項法律義務,本條對于任何單位和公民個人參加震后救災活動的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四十條
第四十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挪用地震救災資金和物資。 各級人民政府審計機關應當加強對地震救災資金使用情況的審計監督。 【釋義】 本條是關于依法保護地震救災資金和物資不受非法截留、挪用的規定。 一、為了保證地震救災資金和物資不受非法截留、挪用,本條通過兩種法律規范來保護地震救...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四十一條
第四十一條 地震災區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震害情況和抗震設防要求,統籌規劃、安排地震災區的重建工作。 【釋義】 本條是關于地震災區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震后重建工作中應當履行的基本職責的規定。 一、本條著重強調了地震災區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震后重建中的工作職責,突出了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四十三條
第四十三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國務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恢復原狀或者采取其他補救措施;情節嚴重的,可以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新...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的決議
2013-03-17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2009-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2008修訂)
2008-04-24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試行)[失效]
1982-11-19八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關于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定
1997-03-1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國和立陶宛關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0-08-25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2001修正)
2001-10-27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的辦法
2005-03-08中華人民共和國引渡法
2000-1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懲治偷稅、抗稅犯罪的補充規定
1992-09-04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五條
2011-05-16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六條
2011-05-16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十六條
2011-05-16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二十六條
2011-05-16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九條
2011-05-16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二十七條
2011-05-16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十一條
2011-05-16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十二條
2011-05-16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二十四條
2011-05-16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三十二條
2011-05-16
婚姻家庭
勞動工傷
債權債務
交通事故
刑事
房產糾紛
合同事務
公司
知識產權
征地拆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