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條 國務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國家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報國務院批準。
國務院有關部門應當根據國家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制定本部門的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并報國務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可能發生破壞性地震地區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參照國家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制定本行政區域內的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省、自治區和人口在一百萬以上的城市的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還應當報國務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本法所稱破壞性地震,是指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地震災害。
【釋義】 本條是關于制定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的權限、方式和程序的規定。
一、本條確定了制定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的權限,即分級分部門制定。從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的種類來看,主要包括三類,即國家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部門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和地方行政區域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這三類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分別由不同的政府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國家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由國務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部門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由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可能發生破壞性地震地區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制定本行政區域內的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根據本條規定,制定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必須按照本條所規定的方式進行。對于國家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而言,國務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門在制定時,必須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而不能單獨制定;對于部門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國務院有關部門在制定時,應當根據國家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制定;對于地方行政區域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可能發生破壞性地震地區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在制定時,一要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二要參照國家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制定。本條同時還規定,制定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應當遵循一定的法律程序,國家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在制定后,只有報國務院批準后才能生效;部門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應當報國務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地方行政區域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應當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省、自治區和人口在一百萬以上的城市的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還應當報國務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二、地震應急是防震減災的四個工作環節之一,包括臨震應急和震后應急。制定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和落實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的各項實施條件是最根本的應急準備。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是在“以預防為主,防御和救助相結合的”的防震減災工作方針指導下,政府和社會在破壞性地震即將發生前采取的緊急防御措施和地震發生之后采取的應急搶險救災的行動計劃。制定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是應急準備乃至整個應急工作的核心內容。通過制定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政府和社會能夠有目的地作好地震應急準備工作,保證高效、有序地開展地震應急防御和搶險救災工作,防止次生災害的發生或擴大,迅速恢復社會正常生產和生活秩序,最大限度地減輕地震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減少經濟損失。
我國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現階段地震預報水平還不高,特別是臨震預報遠沒有過關。因此,我們要立足于在沒有預報而地震突然發生的情況下考慮如何采取緊急防災和救災措施,防止災害的擴大。實踐證明,及時恰當地作好地震應急工作,可以迅速、有效地采取多種措施,組織有效的救援活動,從而減少或避免許多不必要的損失;相反,應急工作不及時、不恰當,應急救災就會處于無序狀態,造成混亂,各種次生災害可能發生甚至蔓延,從而加重災害損失。所以制定地震應急預案是對地震災害采取防患于未然的重要和切實可行的措施。
三、制定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必須堅持地震應急工作由政府領導、統一管理和分級、分部門負責的組織管理原則。地震應急涉及到交通、鐵路、民航、通訊、供水、供電、衛生、醫藥、民政、公安、石油、化工、水利、電力、建設、消防、廣播電臺、電視臺、紅十字會等各部門和組織的職責,需要各部門密切配合。從我國目前防震減災工作的組織管理體制來看,國務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指導、監督全國地震應急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指導和監督本區域內的地震應急工作。在各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各職能部門密切配合、統一行動,提高地震應急工作的效率。
制定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應當從實際出發,做到切實可行。我國各地地震的強度、頻度和地震災害損失程度不一;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也有一定的差別,抗御地震災害的能力不同;各部門在防震減災工作中的職責也有差別,因此必須有針對性地制定地震應急預案。依據上述原則要求,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主要包括如下三類:
1.國務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國家的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并指導和監督全國地震應急工作;國家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應當包括嚴重破壞性地震和一般破壞性地震發生后的應急預案,同時也應包括作出臨震預報后的應急工作方案。國務院是國家的最高行政機關,在破壞性地震應急工作中是最高指揮機構,負責實施國家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因此,國家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應當報經國務院批準。
2.國內發生嚴重破壞性地震后,國務院各有關部門要按照各自的職責分工對災區實行緊急對口支援,或者為其他部門對災區的緊急支援提供保障,并且對本部門管理的次生災害源或重大工程,組織搶險搶修;因此,國務院各有關部門應根據國家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制定本部門的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為了便于國務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指導和監督全國地震應急工作和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機構指揮、部署、協調地震應急工作,各部門制定的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應當報國務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3.凡是可能發生破壞性地震地區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都要制定本行政區域內的地震應急預案。由本級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機構會同有關部門參照國家的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并需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地方人民政府在制定當地的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時,應當參照國家的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使其與國家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在內容上相互銜接。
可能發生破壞性地震的地區是指根據地震危險性分析和地震災害預測的結果確定的具有發生破壞性地震災害的地區。通過對地震活動強度的時間和空間分布規律與未來發展趨勢的分析研究,對地震可能造成的地震動強度的空間分布進行預測,并進一步對建筑物、生命線工程、重大工程等破壞程度進行分析預測,給出在未來一定時間段內各類結構和設施遭受地震時可能的破壞程度,進而對未來地震可能造成的經濟損失、人員傷亡和社會影響作出預測。地震災害預測的結果是各級地方人民政府制定本地區防震減災規劃及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的科學依據。
省、自治區和人口在一百萬以上的城市(包括直轄市)是人口密集的經濟文化中心,在遭遇破壞性地震襲擊時將造成人民生命、財產更為嚴重的損失,對國家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穩定帶來嚴重的沖擊,因此,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高度重視百萬人以上城市的防震減災工作,切實制定好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并報國務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四、世界許多國家、特別是多地震的國家,都很重視地震應急對策的研究。日本于1971年制定了《大城市震災對策推進綱要》、1978年頒布《大地震對策特別措施法》,美國于1989年通過《災害性地震反應計劃》,美國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和各州、市政府都制定有自己的地震應急計劃。
80年代,我國在國務院領導下,以地震行政主管部門為主,其它有關部門和各級人民政府密切合作,開展了地震應急工作。1991年12月13日由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內破壞性地震應急反應預案》(國辦發〔1991〕75號),對我國地震應急工作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1995年2月11日國務院總理李鵬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第172號令,發布了《破壞性地震應急條例》。1996年12月15日國務院批準了依據《破壞性地震應急條例》制定的,《國家破壞性地震應急反應預案》(國辦發〔1996〕54號)。目前,國務院有關部門,許多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和部分市、縣級人民政府都制定并批準了相應的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備役軍官法(2010年修訂)
2010-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的決定(1998)
1998-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2000修正)
2000-07-08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2000修正)
2000-10-3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勞動行政管理公約的決定
2001-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2002修訂)
2002-1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禁止或限制使用某些可被認為具有過分傷害力或濫殺濫傷作用的常規武器公約>第一條修正案》的決定
2003-06-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菲律賓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5-07-01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2000-08-25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
2002-1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白俄羅斯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1995-06-22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1980-09-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所規定的罪行行使刑事管轄權的決定
1987-06-23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已修定]
1979-07-08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1984-03-02臺灣省出席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協商選舉方案
1983-03-0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建立海南經濟特區的決議
1988-04-13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
1989-12-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6-05-15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法
1997-02-23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
1999-06-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1-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
2005-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
2019-05-28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暫行條例
2019-04-20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2017修正)
2017-10-17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2018)
2018-09-18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管理條例
2016-11-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建立浙江舟山群島新區建設部省際聯席會議制度的函
2013-12-02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