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中國
東方資產管理公司、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財政部駐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
為規范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資產處置管理工作程序和資產處置行為,最大限度地減少資產處置損失,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我們制定了《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資產處置管理辦法》,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執行中有什么問題,請及時函告我部。
《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資產處置管理辦法》發布之前,除國家另有規定外,所有資產處置方案不論處置資產金額大小和損失大小,一律以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審批為準。同時,按《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資產處置管理辦法》第七條規定的備案材料的要求,由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各辦事處將資產處置方案補報當地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備案。
附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資產處置管理辦法
附件: 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資產處置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規范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以下簡稱公司)資產處置管理工作程序和資產處置行為,最大限度地減少資產處置損失,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公司資產處置應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和擇優、競爭的原則,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對資產處置損失的確認和管理應嚴格按規定程序辦理。
第三條 公司資產處置實行“集體審查、分級批準、審處分離、上報備案”的辦法。
第四條 資產處置損失是指公司對從銀行收購和接收的貸款及利息(包括表內利息、表外利息和孳生利息)、抵貸資產及享有所有權和處置權的其他資產進行處置后,回收的資產價值與上述資產收購和接收時價值的差額,以及對回收資產再次進行處置發生的損失。
第五條 公司必須設置資產處置專門審核機構,負責對資產處置方案進行審查。公司資產處置專門審核機構,由公司資金財務、資產管理、資產評估、法律等部門至少5人以上的奇數人員組成,對公司總裁負責。公司資產處置專門審核機構的組織建報財政部備案。
公司辦事處比照上述辦法相應成立辦事處資產處置專門審核機構,對辦事處總經理(主任)負責。
任何資產處置方案未經資產處置專門審核機構審查通過,一律不得進行處置。資產處置無論金額大小和損失大小,公司任何個人無權單獨決定。
第六條 公司及其辦事處必須完善資產處置內部控制制度和制衡機制,對資產處置的日常管理實行崗位分離,重點是“審批和處置”分離,“評估和處置”分離,明確職責,強化資產處置內部監督。
公司及其辦事處資產管理部門主要負責資產處置方案制定和申報;評估部門主要負責資產價值的檢查和評估;資金財務部門主要負責資產處置損失和處置費用審核及資金清算;法律部門主要負責資產處置合規、
合法性審核。
第七條 涉及100萬元(含100萬元)以上的資產處置損失(按單個
債務人全部債務合并計算,下同)的資產處置方案,必須經公司資產處置專門審核機構審查通過后,由公司總裁批準;涉及100萬元(不含100萬元)以下的資產處置損失的資產處置方案,必須經辦事處資產處置專門審核機構審查通過后,由辦事處總經理(主任)批準。
辦事處應按月將批準通過的資產處置方案,報財政部駐當地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以下簡稱專員辦)備案,備案材料包括資產處置項目、全部債權金額、處置方式、直接處置費用、回收非現金資產、回收現金、處置損失、資產受讓(委托)方、受托評估機構、受托審計機構等內容。
公司要按規定,逐月向財政部報送資產處置進度。
第八條 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地對辦事處資產處置進行審計和盡職調查。
財政部和專員辦將定期或不定期組織對公司及辦事處資產處置審批程序的合規性和處置結果進行抽查。
第九條 資產處置方案審批工作程序。
(一)辦事處資產管理部門制定處置方案,經資產評估、資金財務、法律等部門初次審核和評估后,將在授權范圍內的處置方案提交辦事處資產處置專門審核機構審查通過后,由辦事處總經理(主任)批準實施。對超出授權范圍的,上報公司審批。
(二)公司資產管理、資產評估、資金財務、法律等部門對辦事處上報的處置方案進行審核后,將處置方案提交公司資產處置專門審核機構審查通過后,由公司總裁批準實施。
(三)資產處置專門審核機構全體成員以記名投票表決方式決定通過是否,實行一人一票制度,獲全體成員總數三分之二以上票數方可通過。
第十條 審查依據和審查重點。資產處置方案的審查依據為國家有關資產評估、價值認證及商品(產權)交易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和同類資產的市價。
資產處置方案的審查重點是,委托外部評估、審計的必要性;外部評估的獨立性和合法性;公司內部評估方法的適當性;資產定價的合理性;公司組織競標、競價活動的合規性;評估、審計費用和處置費用的合理性;處置行為和程序的合規性等。
第十一條 公司法人代表及辦事處負責人不僅對資產處置的結果負責,而且對資產處置的過程負責。
公司法人代表及辦事處負責人不參加資產處置專門審核機構,但對資產處置專門審核機構審核通過的資產處置方案和處置結果擁有最終決定權。
公司副總裁和辦事處副總經理(副主任)參加資產處置專門審核機構的,出席會議時不得事先對審議事項發表同意與否的個人意見。
直接參與資產處置的部門負責人及有關人員可以列席資產處置專門審核機構資產處置審查會議,介紹資產處置方案的有關情況,但在資產處置專門審核機構討論和投票表決時必須予以回避,并且沒有投票表決權。
第十二條 公司資產處置必須實行回避制度,公司任何個人與被處置資產方、資產受讓(受托)方、受托資產評估機構等有直系親屬關系的,在整個資產處置過程中必須予以回避。
第十三條 公司應建立健全資產處置的項目臺賬,對每一個資產處置項目應實行項目預算制度,加強對回收資產、處置費用及處置損益的計劃管理,并持續地跟蹤、監測項目進展。對一個資產處置方案(金額按單個債務人全部債務合并計算),如預計其全部回收資產價值小于直接處置費用的,原則上應另行考慮更為經濟可行的資產處置方案。
第十四條 公司以債權重組、債轉股、出售、出租等方式處置資產時,原則上應先經合法、獨立的評估機構評估,根據評估價值協商確定折股價或底價,并合法、合理地評估、認定回收資產的公允價值。
公司轉讓不良資產時,原則上應采取競標、競價方式。公司在處置資產的過程中應及時取得有關評估、競標、競價、公證的
法律文書。公司資產處置必須杜絕暗箱操作,嚴禁私下處置和內部交易。
第十五條 公司必須按照國家檔案管理的有關規定,嚴格加強資產處置檔案管理。資產處置過程和結果的資料必須完整、真實。對資產處置專門審核機構的資產處置審查意見和表決結果必須如實記錄,并形成會議紀要。
第十六條 公司及其任何個人,應對資產處置方案和結果保守秘密。財政部門必須對公司上報備案材料予以保密。除國家另有規定以及公司為了處置資產必須公布有關信息外,嚴禁對外披露公司資產處置信息。
第十七條 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公司必須抵制任何單位和個人對資產處置的干預。
第十八條 對發生以下行為,造成國有資產損失的,一經查實,按照處理人和處理事相結合的原則和國家有關規定進行相應的經濟處罰和行政處罰,并移交有關紀檢、監察部門處理;觸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一)未經規定程序審批同意,放棄公司應有、應得權益;
(二)超越權限或未經規定程序審批同意擅自處置資產;
(三)未經規定程序審批同意,擅自更改處置方案;
(四)隱瞞或截留處置資產、回收資產和處置收入;
(五)弄虛作假,任意夸大或縮小資產損失;
(六)玩忽職守,造成債務人逃廢債務,加大資產處置風險和損失;
(七)內外勾結,串通作弊,壓價處置資產;
(八)暗箱操作、內部交易、私下處置;
(九)資產處置檔案管理混亂;
(十)泄露公司商業秘密;
(十一)謀取小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
(十二)其他可能造成資產損失的行為。
第十九條 公司可根據本辦法制定資產處置管理實施細則,并報財政部備案。
第二十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