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效日期:19991119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財政支農周轉金借款合同的管理,提高財政支農周轉金的使用效益,保證國家財產的安全、完整,促進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財政支農周轉金是國家運用財政信用形式,支持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專項資金。是財政支農資金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國家資金。
財政支農周轉金借款合同,是各級財政部門根據財政支農周轉金使用管理的有關規定,與借用財政支農周轉金的主管部門、農口企業、事業單位、鄉鎮企業、合作經濟組織或個人之間,為實現一定的經濟目的,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而達成的協議。
第三條 財政支農周轉金借款合同必須采用書面形式。當事人之間互相協商同意的有關修改借款合同的文書、電報等,也是借款合同的組成部分。
第四條 本規定適用于各級財政部門、借用財政支農周轉金的農口主管部門、農口企業、事業單位、鄉鎮企業、合作經濟組織或個人。
第二章 財政支農周轉金借款合同的訂立和履行
第五條 訂立財政支農周轉金借款合同必須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符合國家財政、經濟政策、計劃的要求和農業生產、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必須貫徹平等互利、協商一致的原則。
第六條 任何部門、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財政支農周轉金借款合同的訂立和履行。
第七條 任何部門、單位和個人不得利用財政支農周轉金借款合同進行違法活動,損害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破壞國家計劃的執行和擾亂經濟秩序。
第八條 財政支農周轉金借款合同應具備以下主要條款:
一、借款單位、借款單位法定代表;
二、資金使用項目范圍及目標效益;
三、借款金額和還款金額;
四、借款日期、撥款日期、還款日期、還款方式;
五、期內占用費率、逾期占用費率;
六、違約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等有關法律規定或財政支農周轉金借款合同必須具備的其他條款,以及當事人一方要求必須規定的條款,也是借款合同主要條款。
第九條 財政支農周轉金借款合同依法訂立,即具有法律效力。當事人雙方必須認真履行合同規定的各項義務,任何一方不得擅自變更或解除合同。
第十條 代訂財政支農周轉金借款合同,被委托單位或個人必須事前取得委托證明,并且在授權范圍內以委托單位的名義簽訂。否則其代訂的借款合同不對委托單位直接產生權利、義務和責任。
第十一條 財政支農周轉金借款合同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第七條所列合同種類或違反財政支農周轉金使用管理有關規定的,借款合同無效。無效的財政支農周轉金借款合同,從訂立之時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
財政支農周轉金借款合同無效的確認權,歸同級人民法院和上一級財政部門。
第三章 財政支農周轉金借款合同的公證和擔保
第十二條 財政支農周轉金借款合同訂立后,當事人一方要求對借款合同進行公證、鑒定的,可向當地公證機關申請公證、鑒定。
第十三條 財政支農周轉金借款合同當事人一方要求擔保的,應有保證單位擔保。保證單位是保證當事人一方履行合同的關系人。保證單位必須具有法人資格,而且在被擔保的當事人不能履行合同時,有能力連帶承擔賠償損失的責任。
第十四條 各級財政部門不得作為保證單位向借用財政支農周轉金的單位和個人提供擔保。
第四章 財政支農周轉金借款合同的變更和解除
第十五條 財政支農周轉金借款合同,凡發生《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第二十七條所列情況之一的,允許變更或解除。
第十六條 當事人一方要求變更和解除財政支農周轉金借款合同的,必須及時書面通知對方,并與對方協商,在達成一致意見后必須簽署書面協議。任何一方不得單方修改、廢止或隨意口頭變更、解除合同。
第十七條 財政支農周轉金借款合同變更或解除的建議、通知,當事人一方應在確定借款合同部分或全部不能履行之時起5日內提出。當事人另一方應在接到借款合同變更或解除的建議和通知之時起15日內作出答復。
第十八條 財政支農周轉金借款合同,不得因為經辦人或法定代表人的變動而變更或解除。
第十九條 財政支農周轉金借款合同,在變更或解除協議未達成前,原合同仍然有效。
第五章 財政支農周轉金借款合同的管理
第二十條 各級財政部門的農業財務管理機構是財政支農周轉金借款合同的管理機構。各級財政部門要切實加強對財政支農周轉金借款合同的管理,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進行經常性的監督檢查。
第二十一條 各級財政部門要指定專人管理財政支農周轉金借款合同。
第二十二條 各級財政部門訂立財政支農周轉金借款合同后,要積極與各級司法機關以及工商、銀行、農口主管部門配合,對借款合同的履行進行監督檢查。
第二十三條 財政支農周轉金借款合同的經辦人或法定代表變動時,應及時辦理交接手續。新的經辦人或法定代表要盡快了解和熟悉借款合同訂立、履行情況,保證財政支農周轉金借款合同的繼續履行。
第六章 財政支農周轉金借款合同糾紛處理
第二十四條 發生財政支農周轉金借款合同糾紛時,當事人雙方應在自愿、平等、擺明事實、劃清責任、互相諒解的基礎上,及時協商解決。
當事人雙方通過協商解決財政支農周轉金借款合同糾紛的,應將協商結果形成書面協議,并嚴格履行。
第二十五條 財政支農周轉金借款合同糾紛協商解決無效時,任何一方當事人均可向國家規定的合同管理機關、上一級財政部門和主管部門申請調解,或向經濟合同仲裁機關申請仲裁,也可以直接向當地人民法院起訴。
第二十六條 財政支農周轉金借款合同當事人一方或雙方對經濟合同仲裁機關作出的仲裁不服的,應在收到仲裁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期滿不起訴的,裁決即具有法律效力。
第七章 違反財政支農周轉金借款合同的責任
第二十七條 財政支農周轉金借款合同,由于一方當事人違約,以致部分或全部不能履行的,應由違約的一方承擔責任;如屬雙方違約的,要根據實際情況,由雙方分別承擔各自應負的違約責任。
第二十八條 對由于失職、瀆職或其他違法行為致使財政支農周轉金損失浪費的,應追究直接責任人員的經濟、行政責任,直至移交司法機關追究法律責任。
第二十九條 財政支農周轉金借款方不按合同規定使用借款,或違反財政支農周轉金使用管理規定以及國家的有關方針、政策、法律的,財政部門有權收回部分及至全部借款或拒付未撥的款項。
第三十條 財政支農周轉金借款方逾期不歸還借款的,財政部門有權按照合同規定收取逾期占用費。
第三十一條 財政部門未按財政支農周轉金借款合同規定及時撥付款項的,應償付違約金。
第八章 附 則
第三十二條 本規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在財政支農周轉金業務活動中的具體貫徹和運用,本規定未盡事宜,均應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為準。
第三十三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部門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和本規定,會同司法、銀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制定具體的管理制度或辦法。
第三十四條 本規定由財政部負責解釋。
第三十五條 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
1970-01-0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的決定(1983)
1983-09-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的決定(2001)
2001-0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1-04-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一第七條和附件二第三條的解釋
2004-04-06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廢止《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的決定
2005-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1996-09-1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引渡條約》的決定
1995-06-26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1980-09-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定
1987-04-11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少數民族代表名額分配方案
2006-03-15證券交易所風險基金管理暫行辦法(2016修訂)
2016-02-06電力供應與使用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13年修正)
2013-12-07國務院醫改辦關于加快推進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的通知
2014-01-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政府機關使用正版軟件管理辦法的通知
2013-08-15國務院關于取消和下放50項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的決定
2013-07-1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繼續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的通知
2013-02-26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金屬非金屬礦山整頓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2013-01-30個體工商戶條例
2011-04-1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1年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1-02-28國務院關于同意將江蘇省宜興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1-01-24中國2010年世博會《上海宣言》
2010-10-3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0-05-0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0-01-2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10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
2009-12-07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若干意見的通知
2009-09-26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
2009-08-17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條例
2009-05-11國務院法制辦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
2009-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