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
為了有效控制行政費支出的過快增長,我部于1997年下發了《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行政費考核辦法》,實行了對全國各級行政費全面考核。從一年多的考核工作實際看,各地將行政費考核工作作為財政支出管理的重要工作,積極采取措施,壓縮不合理開支,在控制行政費支出、加強行政費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為了進一步做好行政費管理工作,使行政費考核工作規范化、合理化,根據我們征求各地對行政費考核的意見,我部對考核辦法進行了修訂,修改了部分考核指標。現將修訂后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行政費考核辦法》發給你們,請按照執行。我部下發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行政費考核辦法》(財文字〔1997〕40號)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行政費考評及獎勵規范》(財文便字〔1997〕62號)同時廢止。
請各地將實施行政費考核工作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及時報告我部。
附件:
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行政費考核辦法
為了進一步深化支出管理改革,加強行政費管理,在全國范圍內建立控制行政費支出過快增長的宏觀制約機制,提高經費使用效益,實現行政費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根據《行政單位財務規則》,制定本辦法。
一、考核內容及范圍
中央對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行政費的考核內容,包括控制行政費支出的成效、行政經費的支出水平和財務管理水平等。考核范圍分為對全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簡稱全省)行政費支出的考核及對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本級(簡稱省級)行政費支出的考核兩部分。
二、考核指標體系
考核指標具體設立以下項目:
(一)行政費總量增長水平。對全省及省級行政費支出總量增長水平核定控制目標,用于考核行政費支出總量水平是否合理。
(二)行政費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對全省行政費支出總量占本省財政支出的比重核定控制目標,用于考核全省行政費支出在全省財政支出中所占的比例是否合理。
以上兩項指標的行政費支出數均采用財政撥款數。
(三)人均支出綜合定額。對省級行政費核定人均全年支出定額,該指標由個人部分和公用部分組成。個人部分包括支付給個人的基本工資、補助工資、其他工資、職工福利費及社會保障費;公用部分包括公務費、業務費、設備購置費、修繕費、其他費用及業務招待費。其計算公式為:
人均支出綜合定額=經常性支出及專項支出/國家職工全年平均人數
此項指標用于考核各地省級行政費人均開支水平及使用效果。
(四)行政在職人員控制數。根據省級行政編制數,對省級行政費開支的在職人員下達年度指標,用于考核省級行政人員編制的實際占用和管理情況。
(五)財務管理目標。根據考核年度財政支出管理的總任務,針對行政財務管理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當年財務管理的工作重點和具體要求。此項指標用于考核各地行政費支出管理工作的努力程度和財務管理水平。
上述五項指標中,對全省行政費支出考核設置(一)、(二)、(五)三項指標,對省級行政費支出考核設置(一)、(三)、(四)三項指標。
三、考核指標的確定原則
考核指標本著從緊、合理的原則確定,既要保證行政單位開展工作必須的開支,又要貫徹厲行節約、適度從緊的精神,根據我國行政費目前支出規模及各地經濟發展實際狀況分析,綜合平衡后確定,力求使指標口徑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達到全面控制行政費支出的目的。
(一)行政費支出總量增長水平及行政費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指標根據上年行政費支出水平及財政收支水平確定。
(二)人均支出綜合定額指標根據各地區上年實際支出水平及本年度的增長比例確定。為真實反映各地的實際開支水平,根據各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及行政費支出水平分檔確定不同的行政費支出增長比例,以確定各地區的人均支出綜合定額指標。
(三)行政在職人員控制數根據在行政費中開支的省級行政編制數確定。
四、考評方法
考核指標每年初由我部根據各地上年行政費支出情況,參考本年增支因素下達,考核指標一年一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在同級人民政府領導下負責組織實施,年度執行中由各地財政廳(局)按規定向我部報送各地在控制行政費支出中采取的辦法、措施、下發的規定、文件等,年終上報行政費考核報表。我部抽調有關省(區、市)人員組成評審小組,采取全面考評與重點抽查相結合的方法,根據各地報送的考核報表及有關資料進行公開考核、評比。
考核工作以全省為考核單位,實行百分制計分方法,分檔計分,以總分排列名次,分設一、二、三等獎。
(一)全省行政費總量增長水平指標共15分。行政費總量增長水平低于或等于上年行政費總量增長水平、全省財政支出增長水平及全省財政收入增長水平計15分,超過則分檔扣分。
(二)省級行政費總量增長水平指標共15分。行政費總量增長水平低于或等于上年行政費總量增長水平、省級財政支出增長水平及省級財政收入增長水平計15分,超過則分檔扣分。
(三)全省行政費支出占全省財政支出的比重指標共10分。完成控制指標計10分,超過控制指標則分檔扣分。
(四)人均支出綜合定額指標共10分。完成控制指標計10分,超過控制指標則分檔扣分。
(五)行政在職人員控制數指標共10分。完成控制指標計10分,超過控制指標則分檔扣分。
(六)財務管理考核指標共30分。在執行考核指標、財務管理和控制重點項目方面措施得力并有一定成效的計30分;措施不力、成效不突出的適當扣分。
(七)行政費考核報表共10分。其中:報表在規定的時間內報達計4分;文字分析材料及報表質量計6分。報表及有關資料編報真實、完整、及時的計10分,不符合要求的酌情扣分。
五、獎勵措施
為推動各地區對行政費考核辦法的組織實施,促進各部門加強行政費管理,在考核的基礎上,對每年度評選出的先進地區,予以通報表彰,頒發獎勵證書,并結合文教行政專項補助分配,對獲獎地區給予適當獎勵。
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根據本辦法并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具體實施辦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答復(對非法批準占用土地,分別按土地管理法處理)
1992-09-07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93修正)
1993-03-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國、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關于三國國界交界點的協定的決定
2001-04-28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2001修訂)
2001-06-30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
1970-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引渡條約》的決定
1995-06-26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
1985-09-06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
1983-09-02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關于修改憲法和成立憲法修改委員會的決議
1980-09-10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國營事業單位取得采礦權可以適用國營礦山企業取得采礦權的規定的答復
1989-08-15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1996-08-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進一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
2001-04-28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
2001-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的決定
2001-06-30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
2002-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
2001-12-29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條例(2014修訂)
2014-07-29中華人民共和國考古涉外工作管理辦法(2016修訂)
2016-02-06快遞暫行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公共機構節能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傾廢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志愿服務條例
2017-08-22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科學數據管理辦法
2018-04-02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管理辦法
2014-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稽查條例 (2011修訂)
2011-01-08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2011修訂)
2011-10-28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指導意見
1970-01-01